打造“共享城市”,建设优质社区
——另类视角探讨区域与城市治理的创新
2018-02-04刘柏启
刘柏启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南郴州 423000
1 社区的概念及我国社区发展的现状
1.1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他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
这里提到了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共同价值取向”,第二个是“同质人口”,滕尼斯认为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社区。但这两点局限性,对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镇人口急速增长的中国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门槛。
1.2 我国的社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社区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政府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推动了城市社区的萌芽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社区发展在推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繁荣、维护城市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2 国内外社区发展模式对比与借鉴
2.1 国外社区发展特点
2.1.1 美国:共享型自治社区
美国的社区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它涉及到社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区居民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着共同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价值。社区里的具体事务商议和发展项目的安排都通过听政会的形式,由居民自己以投票的形式议定。
美国的社区模式特点:自治管理、参与广泛、文化共融、共同决策、空间开放、经济独立。
2.1.2 日本:混合型管理社区
日本的社区由政府机构引导和社区团体组织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互配合,社区自治与社区管理都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社区中的政府机构通过对社区居民在征集民众意见、组织民间援助、促进文化交流、加强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有效引导,实现为民服务。社区团体组织则完全代表社区居民进行权利与义务的话语表达。
日本的社区模式特点:共同管理、公众参与、自主自律、目标明确、民主决策。
2.1.3 新加坡:政府型服务社区
新加坡是一个社区管理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国家,它的社区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机构“服务”意识非常强。新加坡的社区管理机构分为人民协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市镇理事会三部分,其中人民协会又下辖三个社区服务的基层组织: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和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作为一个平台,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凝聚力、巩固执政党基础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社区模式特点:政府管理、民主参与、社会和谐、注重党建、规划有序。
2.2 国内社区发展存在问题
2.2.1 社区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社区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社区建设不成体系。同时,社区管理模式多样,多以政府管理为主,但社区管理机构涣散,行政倾向明显,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
2.2.2 社区机构缺乏人情
社区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之间除了正常的机构履职,无沟通交流,也无组织活动。社区机构无法了解居民意愿,居民也无法通过社区机构表达自身想法。
2.2.3 社区基础设施薄弱
政府社区管理机构为非盈利性机构,社区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大多社区活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缺乏资金。目前社区基础设施多以小区为单位建设,服务范围有限。
2.2.4 社区邻里关系冷漠
社区集体活动、自发活动等极少,社区邻里缺乏交流,基本上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社区邻里关系趋于冷漠,居民相互之间陌生、警惕、缺少信任。
2.3 启示与借鉴
纵观上述国外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与国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的引导或社区居民的自治管理,实现居民在社区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以及表达话语的权利与义务,共建美丽社区,打造和谐社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社区建设至关重要,应从理顺社区管理、提高居民参与、加快基础建设、促进邻里交流等方面入手。
3 社区发展策略
3.1 “共享城市”的定义
“共享城市”是源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旨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城市”的可定义为:人民安居乐业、各有所得、共同享有生产成果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共产主义社会城市。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共享城市”的可定义为:以社区单元建设为基础,以政府机构引导与居民自治管理为手段,以交通出行便利、信息沟通顺畅、公众参与广泛为目的,共同打造的社区型城市。
3.2 “共享城市”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从定义上来看,“共享城市”与城市社区关系紧密。城市社区是“共享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源动力,城市社区建设的优劣,可能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共享城市”打造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社区居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
3.3 “共享城市”建设
3.3.1 理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建设“共享城市”,重在建设优质社区。因此,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发挥政府机构与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我国城市社区的政府管理机构主要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应完善自身的机构管理,更多的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在对社区居民的政策引导、文化推广、信息拓展和举办社区活动的资金支持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
社区还应成立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自治管理组织,社区自治管理组织可代表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居民能在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3.3.2 打造共享交通
以社区为单位,普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社区居民出行的不便,减少社区私家车的使用频率,提倡绿色出行和健康出行。共享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3 信息网络共享
信息网络共享让社区居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中来,是“共享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是单纯的信息交流或网络覆盖,它是以每个城市社区为载体,社区居民作为其中个体的社区信息网络平台。社区居民在平台上可以获取最新的政策、经济和文化资讯,可以了解社区居委会或自治团体的组织、运营、管理方式,可以参与社区的投票、募捐、比赛等活动,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社区居民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社区邻里之间的感情。
3.3.4 城市管理共享
城市管理共享是指城市管理者在做出重要的决策或部署时,须广泛向城市各社区居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城市管理涉及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城市管理是建设“共享城市”的有力保障。
3.4 “共享城市”中的社区邻里关系
“共享城市”是由城市各个社区共同组成的,这些社区之间或单个社区内部的的邻里关系通过各类资源“共享”得以营造,邻里之间是相互信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诚信待人的,社区邻里的许多负面关系也得以改善。有利于创造和谐、温暖的邻里家园,建设充满活力和富有人情味的社区文化。
4 结语
“共享城市”是解决城市各社区邻里关系之间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打造“共享城市”,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对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定位等作出统筹安排,为共享城市建设提供战略指引。
[1] 陈霞.新加坡社区管理借鉴[J].领导之友,2011 (10).
[2] 王福先.乌日丽歌浅谈建设和管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3] 陈露美.美国的社区自治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9(10).
[4] 王敏敏.日本社区管理特点分析及比较[J].领导之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