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2018-02-04浦烨枫
浦烨枫
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6
地下水资源具有量大、水质好、分布广泛、使用方便等多种优势,其利用和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不能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保护,一旦出现污染,其影响之大之深远,是极为严重的情况。
1 地下水污染简述
1.1 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超过自净能力上限,其可利用范围、水质条件等都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就是地下水污染。可见,地下水污染多跟人类活动存在较大关联,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是向着负面方向发展。
1.2 特点
1.2.1 不可逆转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流速缓慢,自净能力有限,要想发现地下水水质变化甚至污染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就造成地下水污染治理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一旦出现地下水污染,就很难能恢复原状,对于地下水要主要进行防控,避免出现污染,从根本上降低地下水污染的概率,这是最基本的地下水保护策略,同时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1]。
1.2.2 状况较为隐蔽
相较于地表水的污染状况,地下水污染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其具体污染状况不易被人们发现,一般地表水污染可根据水体变化情况进行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很难发现,容易造成误饮受污染地下水的状况。
1.3 现状
地下水污染影响深远,治理难度大,其危害远超地表水污染状况。城市污水、工业“三废”等超量、超标的排放,农牧区各类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都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并且正在呈现大面积扩张的趋势,整体来说几乎所有城市都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污染问题成了普遍性问题,甚至部分地区水质严重超标,污染趋势仍在不断加剧,特别是北方城市,由于污染源较多,其矿化物、总硬度、三氮等参数普遍存在超标状况,超标率非常高。不少区域的地下水污染还存在有机污染问题,曾经在东部典型地区普遍检出微量有机物,“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不同程度检出。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正在按照由点向面、由东向西、由局部向区域、由城镇向农村的趋势不断蔓延,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物成分日趋复杂,危害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步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2]。
2 造成地下水出现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
工业“三废”是污染地下水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废水的处理与排放都是通过城镇排水管路直接进入各个水系,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大量的工业气体当中含有硫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其形成的雨水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循环,造成地下水出现污染。工业废弃物当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部分被降水直接浸润,或随地表径流迁移、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
2.2 城镇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
城镇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垃圾都是其主要污染源,在生活污水当中含有固体悬浮物,合成洗涤剂,大量含有氨、氮、磷、细菌的污水、垃圾;医院排放的含有厌氧细菌、重金属、病毒、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垃圾,这些物质经日光分解、雨水径流后,其中的可溶性物质会逐步深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状况。
2.3 农牧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农牧业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主要是因为农牧业活动过程中存在农药、化肥残留物,动植物遗体分解,不科学的灌溉等因素。非点源的农业污染造成农牧区地下水当中的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在使用氮肥的区域,大量氮元素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3]。
3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注意对地下饮用水源进行调整、划定、建设,科学的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下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作,从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其中的重点工作包括优先保护地下饮用水源地、保护地下水功能和水系、统筹兼顾地下水和地表水体间的关系。针对各个区域的地下水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制定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方案,针对重点区域,根据不同需求提出具体的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防止地下水位下降过快,做到采补平衡,及时对其进行回灌补给。
3.2 加强地下水保护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促使全社会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造成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地下水保护工作宣传力度,科学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针对重点区域,采取综合治理方式,统筹规划、总览全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当中的规定多是针对地下水量进行保护的条文类型,对于水质问题涉及较少,且规定不够细致,因此,必须及时完善这些法律法规或出台专门针对地下水质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的保护水质,明确各类禁止性活动,对违反人员给予相应处罚,根据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差异,制定适宜本区域的保护条件和标准规范,并认真按质按量进行落实[4]。
3.3 重视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完善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建立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
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通过监测系统来进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规划体系同样需要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监测成果来进行支持,通过相应监测可以准确掌握地下水水质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对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评价,同时,可以根据监测工作成果及时调整开发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保护措施。
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监测体系存在设备陈旧、技术手段之后等多种方面的问题,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未能达到理想成效,必须充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多部门,如:国土、水利、环保等已经完成的基础性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监测体系。形成专业化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方式,将各类监测信息进行共享,在多个部门间进行流通,为其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各个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并形成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技术体系,以便更好的应对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日常执法过程中要重视对各个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下水资源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防止水质恶化状况加剧,加大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措施。根据相应的预警理论,科学选取相应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预警,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机技术,实时、动态的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监测、分析,提高地下水监测力度,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完善并优化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污染资料共享,以及对地下水资源污染状况的动态预警[5]。
3.4 重点控制城镇、工业、农牧业污染源,积极开展相应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
针对之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城镇、工业体系中的污染源进行管控,防止城镇、工业污水、废弃物等通过各类管网渗漏到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域,对城镇生活垃圾要及时进行处理,特别是各处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做好防渗,已经出现问题的要做好地下水修复防控,加大各个行业的环境监督力度,控制工业废弃物的堆埋,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途径。在农牧业发展过程中推广科学施肥,引导和鼓励使用生态方式进行农牧业生产,或者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及时进行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应的产业布局,针对地下水高污染风险区优先进行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牧业活动。同时,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上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针对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重要地下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对其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对于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污染场地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切断各类外部地下水污染途径,控制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重点途径。
4 结语
地下水污染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具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造成地下水污染不易觉察,治理难度大,必须让全民认识地下水污染的严重问题,才能更好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预防地下水污染的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地下水资源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1] 李艳荣,甘志永,刘浩. 地下水复合法修复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8):66.
[2] 屈永清,陈建信,任书影.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西部资源,2016(4):125.
[3] 杨庆,姜媛,张伟红,等. 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信息系统的污染防治研究[J]. 城市地质,2015(4):63.
[4] 宋昕,林娜,殷鹏华. 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现状及产业前景分析[J]. 土壤,2015(1):1.
[5] 张军以,王腊春,马小雪,等.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J]. 水土保持通报,201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