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携河发展战略规划策划体系初探

2018-02-04宋光华康荣建曹相春

智能城市 2018年1期
关键词:济南规划研究

宋光华 康荣建 曹相春

1.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300;2.济南市长清建筑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300

2016年7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给予泉城济南很高的城市定位: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批复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南山北河”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济南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随着城市的扩张发展及南控力度的加大,带状布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济南的发展。用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的话讲:“济南的城市就像根‘油条’,再往东东拓,再往西西进,就变成‘老油条’了!要解决的话,只有北跨!”

为给济南发展提供更大的地理空间,2016年初,济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区域经济中心建设指标体系3年行动纲要和2016年目标任务》,明确提出“携河发展”。2016年底,在济南市务虚会上王文涛书记提出:“要跨过黄河去、‘解放’全济南,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让黄河成为城市的内河。”

“一语击要害,指明阳关道”。 携河发展,就是拥抱黄河,让泉城重塑与母亲河的连接,变“屏障”为“资源”,迈向未来的黄河时代。通过携河发展,打破济南城市东西带状发展格局,建立城市中心、次中心、卫星城的新的发展格局。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济南走向“黄河时代”,必须规划策划先行。要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科学决策”的方式,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开展各类研究,编制各类规划,统领携河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规划策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引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借鉴国内郑东新区、滨海新区、钱江新城等其它先进地区和城市的做法经验,济南新区发展必须用宏观研究来导航,中观规划来掌舵,微观设计做支撑,专项规划为扶持,研究、规划和设计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同时密切结合济南的实际,才能在各个层面指导济南新区携河北跨又好又快的发展。

1 宏观研究

也称“前期研究”。所谓“谋定而后动”,方能马到成功,水到渠成。

1.1 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北跨携河发展的必要性、重大意义;研究确定北跨发展范围;对主要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大的交通路网研究;资源与环境容量控制研究;产业及布局、开发时序、项目带动、推动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1.2 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细化功能、明确定位;功能分区研究;重点发展产业、行业研究;空间布局研究等。

1.3 支撑配套体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基础配套设施研究。对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教育、邮政、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2)能源及利用研究。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进行专项研究。

(3)各类厂源负荷、布局研究。主要是水、电、气、暖、弱电等规模和布局分布进行策划和研究。

(4)黄河两岸密切联系交通规划研究。在目前现有的跨河道路和桥梁的基础上,就两岸交通密切联系进行研究和设计。结合黄河南岸现有的主要道路北延为主攻方向。从西部的长清到东部的章丘,系统、整体进行研究,为先行组织跨河项目实施提供依据和标准。

(5)环境总控容量研究。对建设规模和容量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科学的环境控制容量。

(6)地形标高及土方平衡研究。为有效减少投入,结合地形及黄河淤积程度,合理确定主要道路的标高,按照区域划分研究土方平衡问题。可以利用绿化、水面、筑台等形式减少土方外运和高填土。

1.4 黄河专项研究

把黄河真正变成城市内河,有许多课题需要认真的深入研究,使其发挥最大的、其他自然环境无可替代的作用。

(1) 沿黄风貌研究;

(2) 沿黄空气流动研究;

(3) 防洪体系研究;

(4) 黄河水景观利用研究;

(5) 沿黄风沙防治研究等。

2 中观规划

也称“法定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街区规划,作为规划管理者审批建设项目的依据。

(1) 空间结构、用地布局;

(2) 道路交通规划;

(3) 城市景观规划;

(4) 配套厂源规划;

(5) 各类配套规划;

(6) 城市六线规划。

包括:①土地利用开发规划;②环境空间营造规划;③道路交通及广场规划(包含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等);④配套设施规划;⑤市政设施规划;⑥绿地系统规划;⑦地块规划控制;⑧城市设计导向与建筑形态风格引导;⑨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⑩文化专项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街坊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以上规划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新技术、新理论、新政策,依法依规编制好法定规划。

3 微观设计

也称“行动规划”。“理想无限接近现实”、“梦想在眼前”。打造心中的理想之城。

(1) 主要街道城市设计;

(2) 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3) 重要节点规划设计;

(4) 沿黄城市景观设计;

(5) 标志性建筑物设计;

(6) 新旧动能转换区先行示范区详细规划设计;

(7)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

(8) 村民拆迁安置房规划设计。

以上规划要结合项目落地及时展开,给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责任者提供决策依据。重要的设计方案要向社会公示,并征求专家和市民意见。

4 专项规划

用专业、专心、专注的思维和眼光引领城市大放异彩。

(1) 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规划;

(2) 城市及建筑色彩引导规划;

(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4) 重点区域交通专项规划;

(5) 市政设施专项规划;

(6) 污水处理及再利用专项规划;

(7) 文物保护和利用规划;

(8) 夜间照明专项规划;

(9)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

(10) 城市噪音防治专项规划;

(11) 城市污染源防治专项规划;

(12) 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专项规划;

(13) 对外交通专项规划;

(14) 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15) 城市六线控制规划;

(16) 智慧城市专项研究;

(17) 海绵城市专项研究;

(18) 青山绿水保护研究。

以上规划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或规范,在编制专项规划时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灵活掌握,编制出高水平的规划,指导新区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

5 工作建议

5.1 建立和完善规划工作体系

按照“先总后分”、“先基础后综合”和“先急后缓”的原则,济南市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或委托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研究确定规划研究内容、工作时序和标准,形成规划策划研究体系,指导北跨和济南新区开发建设。

5.2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济南市委、市政府要在市级层面成立北跨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北跨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市有关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班子(北跨建设指挥部),安排专人盯靠,尽快摸清现状和家底,尤其是地下水、矿资源、村庄和人口等情况,为规划和研究提供必要条件。提前介入,做好道路桥梁、配套设施建设准备和组织工作。

5.3 研究制定组织实施体系

开发建设要有序推进。加强携河发展范围内的项目审批,严控各类无需建设。借鉴其他地方经验,尽快以政府名义发布冻结公告,同时安排无人机拍摄现场,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和现状;老城区需外迁北跨项目,要适当放缓审批和搬迁步伐,待规划稳定后再启动。

5.4 高标准定位招商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世界500强企业参与新区开发。既要引进集团总部,发展总部经济,也要引进商业综合体,发展商业服务业;既要引进产业,增加税收和就业,也要落户建设高档智慧社区和教育等配套,吸进和留住高端人才。

5.5 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跨河发展涉及“多规合一”,要在北跨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各方配合、资源共享,利用先进的管理和BM技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多规融合,尽快形成一张蓝图,指导北跨建设。

5.6 整合和动员各方力量

应清醒的看到,济南北跨发展存在诸多困难。济南市应迎难而上,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山东省的力量。涉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集体土地征收,要和国家战略层面有机衔接,争取省、国家的支持,既依法有序,又积极稳妥地展开新区建设。

5.7 用世界一流水准编制规划

通过有序竞争,引入国内外高端规划、策划咨询机构或团队,参与济南新区及北跨规划策划工作,以保证规划和策划的质量和水平,使新区开发建设在国际一流水平上运作。

[1] 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王新文,王迪生.高铁新城[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仇保兴.城乡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 王迪生,刘溪.济南西部新城与新城市化[M].济南出版社,2011.

[5] 政府工作报告[R].济南,2017.

[6] 刘争波.园区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

[7] 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8] 张洪恩.大城市新城区发展研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济南规划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