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2018-02-04刘静
刘 静
(漯河市清源供水有限公司,河南 漯河 462000)
新时代,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资源供求矛盾也日益凸显,水质污染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需做好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水质检测员,要努力做好水质检测工作,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从而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1 水质检测的目的
水在大自然中始终以循环形式存在,因其具有极强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所以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水是不存在的。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将水质使用标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势在必行,工作人员需通过水质检测准确掌握水体是否含有污染物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通常,水质检测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执行,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真实准确。水资源具有流动性,一旦出现水污染,污水很容易迅速蔓延到江河湖泊等区域,甚至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
根据不同的水质状况,水质检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被污水污染的水样检测,二是水样综合状态检测。第一种对水样进行污染物分析时,需要测定水样中的有机物来反映污染情况,主要需要测定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重金属元素(如砷、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第二种则是对水质综合状态展开检测,包含常规检测项目浑浊度、pH值、氨氮和耗氧量等,按照国标检测时,还需考虑其他成分,如铁、镁、铜、锌、氯离子和硫酸盐等。此外,还有非常规项目,如硼,金属元素铍、钡、银,农药残留乐果、林丹等。总体来说,上述检测手段一般适用于流动幅度较小且流量较少的内陆水质,对于海洋等水源则需监测水体流速等,进而完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检测工作。
2 水质检测结果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2.1 水样样本质量控制
水样采集可以说是水质检测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采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最终检测结果。因此,人们需做好水样质量控制工作。一是严格遵循采样布点原则。水样采集区域可准确判断出该区水质是否具有代表性,真实反映出该区域水源质量情况。检测人员需合理开展布点设置工作,在明确抽样点位置基础上有效按照距离合适和信息完整原则落实执行。二是不同环境下水质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为确保采集样本代表性不发生任何改变,检测人员在挑选合适水质样本后需做好样本质量保存工作,定期清洗样本放置容器,避免水样样本遭到污染破坏,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2.2 水样保存处理质量控制
人们不仅需要在现场进行采集水样的溶解氧、电导率、温度及色度等方面检测工作,还要将水样运送到实验室展开详细检测。运送期间,人们应有效保证水样的完整性,使其不被污染、不被损坏。装运前需做好详细记录,认真核对样品标签,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后分类装箱。如果是塑料容器,还要保证内塞的紧密性,特殊情况下可粘贴密封胶带,利用塑料薄膜将物品固定住。部分水样需要冷藏,需为其配备专门隔热设备,防止水样运送过程中发生碰撞或是产生强烈振动,使用泡沫或是报纸等将其隔开。值得注意的是,运送外侧需张贴明显标识,如“易碎物品,轻拿轻放”等,安排专业人士进行登记记录。如果不能及时运送到实验室则需按照标准方法对其保存放置。在保存水样时,人们需尽可能避免水样发生变化,防止外界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同时,水样处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例如,用絮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对水样中的杂质、待测成分进行有效去除,用硝酸对水样进行酸化处理来保证水样中金属元素不流失;对于处理过的水样,还需进行试剂空白检测试验,防止水样处理后出现较大偏差。
2.3 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
在进行实验室检测时,为尽可能实现检测质量最佳状态,检测人员需做到以下四点要求。第一,水质检测时应使用合格的仪器设备,做好定期核查维护工作,对于每台仪器使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保证检测数据能够充分满足质量控制标准规范。第二,检测期间使用到的玻璃容器必须经过严格计量校正,使用前后应将其彻底清洗干净。第三,水质检测开展期间检测人员需测定试剂空白平行双样,每批样品至少有一个平行样,同时测定一个标准物质,结合水质实际情况将平行样品检测结果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确保检测结果在可控的偏差和误差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若水样结果出现异常,可采用复检法,做好水质样品副本记录保存工作,复检人员按照标准流程展开复检工作,做好最终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同时,做好曲线校正和加标回收工作,为最终检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第四,在对检测结果数值记录时,检测人员需充分考虑计量仪器精准性和可能出现的计量误差等现象,严禁检测结果保留位数超出检测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位数,并且曲线较正时也要直舍不入。
3 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措施应用
3.1 完善水质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
首先,水质基层单位需构建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水质检测工作开展提供规范性约束。其必须按照制度内容有序落实,顺利展开水质检测采集、处理及分析等工作,尤其是耗氧量、浑浊度等日常检测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帮助其全面掌握水质检测数据信息,实现水质检测结果的全面分析。
3.2 强化水质检测工作领导力度
进一步强化领导管理力度是水质检测工作质量提升的前提,因此供水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水质检测管理力度,确保水质检测各环节都能按照规范有序落实,将水质检测作为工作核心,促使水质检测工作顺利实施。同时,部门管理层要切实提高对水资源配置的重视程度,积极构建水质检测管理机构,培养良好的水质检测责任意识,加大水质检测投入力度。国家要积极制定扶持性政策,使用先进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促使水质检测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3 提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的提升对水质检测结果尤为重要,往往能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当前,数据处理分析具体包括数据计量、数据审核及数据整理等一系列步骤,其中数据计量开展前需先做好分类处理工作,针对不同实验样本展开不同计算,以原始记录为依据,防止数据信息混乱;数据审核一般是在数据计算工作后进行,需对数据计量流程严格管控,防止因受人为因素影响出现误差,在上述工作全部结束后可进行水质评价;数据整理是指对审核后的记录进行分类归档保存,以便查询整理完整的水质信息[4]。
3.4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人们可以将水质检测中心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由该行业监管部门负责管理。水质监测站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水质检测及其管理工作,及时更新行业标准,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水质检测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水质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良好保障;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引导企业研发新型水质检测技术;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好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检验检测能力。
4 结语
水质检测结果容易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仪器设备、准备工作等。为实现水质检测最佳状态,检测人员需提出科学的检测方案,检测期间需尽可能保证各项环节规范落实,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有序开展数据处理、数据计量及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为相关工程展开提供切实可行的数据支持,不断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整体质量,进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