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
2018-02-04陈志
陈 志
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合肥 230022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自2018年起,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到2020年末,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的比例达到50%。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逐步提高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建设比例。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确保绿色建筑实际效果。
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结合旧城区改造、市容整治、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围护结构装修和用能系统更新等,同步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支持开展绿色农房建设试点,推动新型墙材、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建筑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屋面(立体)绿化、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雨水收集、中水利用、隔音等成熟技术。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积极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启动一批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办公建筑等示范项目,重点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等开展示范建设,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
1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之间的关联
生态建筑主要是从总的方面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以便获取低能耗、高能效、无污染的生态平衡环境;绿色建筑主要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当中,以便在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节约目标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建筑周边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舒适的建筑空间。一定范围内两者是一种类型,但是绿色建筑更为偏向于具体的概念内容。
2 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
2.1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标注》等标准规范出台后更是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同时各个省份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绿色建筑评估细则,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绿色建筑发展。2012年为了更好的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出版了《绿色小城镇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小城镇的规划、利用、宣传、保护等工作的部署。2016年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到2020年,所有民用建筑都要满足节能标准,绿色建筑的比例要达到一半的标准。虽然如此,但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国不少施工企业已经逐步摒弃了传统开发模式开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多个建筑已经获得了国际LEED金级认证。相信在我国的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理念会逐步深入人心,同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积极创新技术、工艺,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开发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1]。
2.2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2.2.1 节能技术的应用
根据建筑结构形式,适当增加建筑立体绿化和休闲空间;采用穿堂通风,使进风窗口迎向主导风向,若采用单侧通风窗外墙与主导风向夹角要控制在适宜的角度。并通过固定遮阳的方式遮挡从窗口上方、两侧射来的阳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遮阳与采光、通风、采暖、视野等方面的冲突。采用墙体隔热技术和浅色外饰面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当量温度,增加建筑热阻和热惰性。
2.2.2 节地技术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进行建筑选址、布局设计,将对不利条件不敏感的建筑排列在场地外围形成周边式的屏障。对于建筑外环境,要注意控制建筑区域环境,做好相应的大气、风环境检测,处理好建筑中的热岛效应,解决噪音、震动、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多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高效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
2.2.3 节水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绿色建筑当中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建筑从环境中的取水总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排放水体中的氮磷总量,在绿色建筑开发中推行中水回用技术与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建筑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并且可以作为绿色建筑重要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2]。
其次,在绿色建筑当中推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屋顶作集雨面雨水回用于家庭、公共等非饮用水,可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设置成单体建筑分散式系统或设置为建筑群或小区集中系统。
最后,注意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设施,由于生活用水在城市总供水量中占比逐年增长,而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其节水性能直接影响建筑节水工作成效,通过大量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设施是实现绿色建筑节水的重要途径。
2.2.4 节材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建设期间,使用耐久性、节材效果好的结构材料,并对建筑进行灵活隔断,确保拆装过程不影响周围空间的循环利用,并避免产生大量垃圾。同时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通过建材本地化生产,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循环发展。对于各类废弃物,通过分类、处理、回收,或经过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使用,最大限度利用建设区域内现有构件、旧建筑材料,延长材料使用周期,以便实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目标。
3 生态建筑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
3.1 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
当前,生态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认可度较低、工程建设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行业需求量较低,仍旧未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并且成本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生态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般生态建筑只能走高端路线,多数人员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度较低,造成生态建筑设计、施工带来的经济效益遭到侵蚀。
3.2 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
3.2.1 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墙体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不少采用玻璃幕墙,其由镜面玻璃、普通玻璃共同组合,在隔层中充入干燥气体而成,有两层、三层之分。这种玻璃具有隔音、防结霜、隔热、防潮、抗风压强度大的特征,特别是在夏季,两层中空玻璃可以阻挡大多数的太阳辐射热,基本可以做到冬暖夏凉,从而极大地改善建筑室内环境。
3.2.2 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大循环主要从建筑尺度上进行通风设计,建筑造型的同时考虑通风;小循环主要从房间尺度上进行通风设计,通过替换式通风等形式实现相应目标;微循环主要从建筑构件尺度上进行通风设计,多采用双层幕墙的形式实现,其中双层外墙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微循环形式。外墙作为室内外环境的分界,其设计形式会直接影响室内环境质量和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当前,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通风系统中的应用日渐增多,通过多种形式的尺度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内部空气质量,最大限度的改善建筑内部微气候,保护人们的健康。
3.2.3 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其资源消耗量高、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产量与环境间的矛盾问题需要进行有效协调才能解决,而包含生态建筑技术的建筑材料开发势在必行。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技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固态废弃物进行生产,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
3.2.4 生态建筑技术在建筑内部及周边环境系统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生态建筑技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植被体系,提升建筑生态环境质量和自我维持更新的能力,从而降低生态建筑维护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植被体系的作用,改善建筑环境,通过植物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维护建筑良好环境。大力发展节地型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复合型室外绿化技术,减少绿化对土地的占用,提升建筑绿化率,获取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提升建筑环境的观赏性、文化性,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理想的空间。
4 结语
当前,要结合国情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发展,运用更为适宜的技术、理念进行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新型技术,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作为建筑行业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理念,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且随着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与进步,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不仅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确保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