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大立一切为了患者

2018-02-03鲍家树

民主与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医治中国人民大学医院

鲍家树

“我先是大夫,再是院长”

2010年,王大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医院,担任社区医疗部主任。社区卫生机构经过改革后,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的主体由五个部门组成,社区医疗部是其中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院临床科室疾病的诊疗工作。在上任后,王大立技术、管理双肩挑,不仅要从事日常诊疗,还要负责科室管理和体检保健工作。

上任伊始,他便下了一番功夫深入调查,“内强素质”,在医院整章建制,深化改革,推行岗位责任制,在队伍建设、考核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把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校医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更有新的突破。

一直以来,校医院口腔科面临着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困境,既浪费患者的时间,也使就诊效率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大立和几位院领导积极探索,推行口腔科预约就诊。改革之后,口腔科配有专门负责预约的工作人员,预约时,工作人员会询问患者的需求、时间安排和拟选择的医生等信息,根据患者意愿来安排就诊。正常预约的病人,只要按照事先约定的就诊时间提前10分钟到医院就可以按时就诊;如果有急诊情况,医院每天都配有1名专接急诊的医生,这样既保证了正常预约就诊,又保障了急诊需求,嘉惠师生,成效显著。

在担任院领导之后,王大立带领团队明确医院定位,积极规划医院发展,调整组织结构,推行精细化管理,结合社区医院实际,做到“小病能治好,大病早发现”,践行“健康人大行动计划”,守卫师生健康。医院积极从知名三甲医院(安贞医院、宣武医院、同仁医院等)引进医疗人才,先后投入约4000万元完善医院硬件设施。此外,王大立认真总结近几年的体检经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12—2014年某高校学生健康状况分析》,由点及面,为做好全国高校卫生保健工作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王大立还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和医疗扶贫的工作中,他先后参与中国红十字会“共铸中国心”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大型义诊活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革命老区健康帮扶活动”等,通过提供健康咨询、身体检查、救助救治等方式,深入困难患者家中进行义诊,为疑难病患会诊,为当地群众带去关怀与帮助。

如今,作为院长的他仍然习惯别人称他“王大夫”,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先是大夫,再是院长。”

“自己累点儿没关系”

王大立原来任职的小汤山医院,当时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00张,病房配有卫生间、有线电视、宽带、中央空调等等,设备先进。而刚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时,校医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以提供给他的医疗床位仅有1张。当记者问到“面对这样的落差,您心里会不会感到失落”时,王大立回答:“虽然原来的办公室大,现在的小了点,但是只要为我提供一个给病人医治的场所,对我来讲,在哪里都一样。只是担心现在地方小,病床不够用。希望新医院能及早建好,这样我就能为尽可能多的患者医治。”也许正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仅仅几天时间,患者们就都知道从小汤山调来了一位外科主任,曾给很多首长治过病。

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医院,找王大立诊治的病人络绎不绝,每天一早便排满了号。他缜密的病情分析、娴熟的技艺手法、温和的态度、耐心的诊治,这一切都让患者感激不已。面对有限的门诊时间、众多的候诊患者,他不得不经常自带午饭,把病房当餐厅,只希望能够尽量延长出门诊的时间医治患者。

“不累吗?”记者问。

“为病人解除痛苦,自己累点儿没关系!”

他的回答爽朗而简洁。

“培养好年轻医生,我有这个责任”

王大立曾在上海长征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处进修,他感恩能在人生中遇到名医的无私传授、指点,他也因此热心育人。“最近出国进修了”“马上要成当地医院骨干了”“正在准备考博士”……每每提到医院里的年轻医师,王大立的喜悦与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对每一位后学,他都以诚相待,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谆谆教诲,关心他们的成长。他惜才用才,给年轻的医师很多发展的空间和进步的机会;他教育后学,要做良医,先学做人,无德不可从医。医德、医风的建设,在他看来,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在王大立看来,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医人,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医生是直接与司命之神打交道的,万万不可一知半解就诊治,更不用提道听途说、口若悬河这些行医大忌。

“中西医协同治疗是我一直强调的”

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骨坏死研究领域的投入。王大立紧盯学术前沿,发现研究热点,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较早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观点。他主张中西医并进,以系统疗法应对骨坏死,在傳统中医药内外兼治的基础上,使用抗凝和促纤溶药物,纠正患者的血液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从而阻止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疾病扩散,避免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在运用传统中医方法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王大立还积极应用美氏脊柱校正手法矫正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利用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治疗中老年股骨头坏死,不提倡患者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而强调拄拐等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王大立遵循“能门诊治疗就不住院、能保守治疗就不手术”的医治原则,对确实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在充分掌握病情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循序渐进,这种医治模式获得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我这水平,还得再学习”

不管多累,王大立总是在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和积累,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深知自己在医院管理经验上的不足,王大立在2014年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专门研究医疗政策,以提高行政素质。这是向学的执着,也是他对“服务患者、建设医院”这一宗旨的践行。为此,王大立继续付出着心力……

“这大夫真有两下子!”“人不错!”

极其普通的言语,却道出了患者对他的认可、肯定和信任。

(作者为本刊记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治中国人民大学医院
分类医治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神奇的医生
萌萌兔医院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