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
2018-02-03张冬梅
张冬梅
摘 要: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越来越成为促进中职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培养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基础、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的问题、中职生的发展特性以及非智力因素对中职生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要求很高,因此智力因素备受教育领域的重视。至于对学生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因素是什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尚未引起关注。作为特殊群体的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阻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分析,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基础入手,根据中职生的特殊性、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问题以及非智力因素对中职生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
一、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证明非智力因素在教育领域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性。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必定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积极完美的性格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对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本身要受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分工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起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的作用。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即改变那种只重视智力因素对知识获得的影响、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作用的教育,做到把非智力因素引入教育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智力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也为非智力的提出以及在教育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要求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即在智力因素发展方面一般,或者并不乐观的学生并非不可培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着手,了解学生的特点,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智力培养的同时,非智力因素方面也能够得到重视,并健康发展。
二、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客观必要性
(一)中职生的特殊性
1.中职学生学业成绩偏低,智力水平正常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金字塔中的基础层面,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基层培养有职业理想和职业技术的劳动者。在经过初升高的筛选之后,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偏低的,上高中后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教育后,很快就暴露出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良、厌学盲从的现象。经过研究发现,中职生智力水平没有任何问题,均属于智力正常范围内,但普遍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好逸恶劳、缺乏将强的意志、眼高手低、无奋斗目标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2.中職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生理趋于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他们在情感、意志、道德、社交等方面已有了较大进步,但仍不够完善。中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上的这种不平衡性有弊也有利。“弊”在于导致中职学生产生种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利”则主要体现在其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正确引导,为其个性发展、人格成长、社会意识的成熟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中职学生,在心理上日渐成熟,但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又常常因为社会评价、发展前景等影响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同时,中职学生也不乏争强好胜的心理,易在现实的困难中受挫,在自我防御心理的反向作用下表现出自负、反叛、桀骜不驯的心理或行为。这种在自信与自卑间的摇摆,对中职学生实现自我同一性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心理的矛盾状态。
(二)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存在的问题
1.情绪不稳,情感淡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具有明显的情绪良机性,遇事易兴奋、激动或愤怒、悲观;社会情感淡漠,自我情感脆弱。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由于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情感淡漠。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只不过是领到一张临时的打工证,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中职生常常身感疲惫,心理压抑,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2.具有惰性及逆反心理,志向水平低
中职学生在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思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在困苦中学习。逆反心理强,而他们又常是被老师批评、指责的对象,因此他们对教育反感,对学习反感,普遍志向水平低,没有远大的理想及抱负。
3.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和直接动力。有研究者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显得抱负水平低下、学习期望目标不高,更缺乏社会性目标。学习困难归因障碍严重,以致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兴的内驱动力,求知欲不强、学习自信不足。据调查发现,92%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具体表现为:一是懒惰行为。不愿上课,经常旷课,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二是容易分心。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情趣容易转移;三是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无精打采,上课经常睡觉;四是独立性差。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极少有独立性和创造性。endprint
4.性格不完善
中职学生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及失落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落后位置,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指责及同学的歧视导致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即“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性格胆怯也是他们差的一个原因,学习碰到困难不敢向教师请教,不愿暴露自身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5.学习情趣不浓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不满意,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了解,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缺乏责任意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责任意识呈现出弱化趋势,表现在: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功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在一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考试作弊现象格外突出;个人责任社会责任错位。责任感是衡量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中职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逐步形成了对家庭依赖,而对社会、对亲人却缺乏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一些中职生自我人格缺陷,责任意识的狭隘。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冲突时,更多地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三、中职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和抱负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非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基本条件,是人生决胜的关键。我们应正确认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充分发掘非智力因素的潜能,从而促进中职生持续、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职教的关键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职教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职业教育目标内涵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除了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外,还应在个人自尊心、自信心、道德、美感、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方面加以培养,塑造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第二,非智力因素是组构职业教育目标外延的直接要素。职业目标的外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职业道德等非智力因素,而职业指导就是通过分析和测定人的职业能力、职业意向及性格、价值观等特征,帮助人们合理制定职业计划和选择职业,这里的意向、性格以及价值观等也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第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是落实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入职校的生源主要是中下等程度的考生,这是眼下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差生的智力通常并不差,他们的欠缺往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因而重视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发展人、依靠人,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是培养人适应能力的教育。学校素质教育体现在德育工作方面,就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即“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院校的特点决定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和提高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基地,在实施具体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只有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才能确保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或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素质普遍偏低,总体上表现为: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面窄;不会学习,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思想道德修养差,缺乏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要想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等智力因素,还应该具有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团队协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中职生综合素质的两大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因此,非智力因素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加强对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合格人才。
(五)非智力因素在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推动作用
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活动过程,创新能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相互支持,创新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应。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原动力,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灵感。开阔的视野可以促使中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中职学生敢于创新。坚强的意志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保持创新的勇气,克服失败、松懈、半途而废的消极情绪。鲜明的个性使中职学生不满足于盲从权威和世俗,敢于尝试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桂英.谈中职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0(9).
[2]何卫宁.浅谈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广西轻工业,2011(3).
[3]刘育颖.注重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职业教育,2008(12).
[4]王欧萍.浅谈提升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J].职教新观察,2008(7).
[5]丁燕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教育教学研究,2011(2).
[6]成连连.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再培养的实践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4).
[7]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8]马进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