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03程韵枫
程韵枫
摘 要: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梳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选取上海市两所高校的3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余暇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得知男女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项目偏好有所不同,新兴体育项目得到大学生青睐;大多数大学生的余暇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50%的大学生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并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锻炼。建议高校应增强学校体育氛围、开发场地设施、开发新兴体育项目,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余暇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余暇体育;体育锻炼;大学生
一、余暇时间概述
余暇时间是指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之余能进行自由支配和安排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促使人们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体验。另外,对余暇时间的支配和管理也反映了个体的精神文化素养。余暇体育即人们在余暇时间中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也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提高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高校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和参与意识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个体的终身体育活动参与以及全民健身的坚实基础。
尽管余暇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证实,也已经被大众所熟知,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普遍呈下降趋势,肥胖率上升趋势明显,各种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不断攀升。张文明等人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宅男”“宅女”现象严重,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游戏、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导致久坐行为普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余暇體育活动参与度不高还在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责任要求的提高,致使高校中体育活动的项目类别趋向于简单、安全,而稍微有些危险但趣味性高的项目被排除出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尽管有部分学者已经关注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然而这些研究尚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笔者以上海市的民办高校为例,旨在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以上海市两所民办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维网”等数据库,以“余暇体育”“休闲体育”“大学生”等为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的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1日至4月25日。对上海市两所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75份,回收率93.8%。剔除无效问卷后(一半以上的问题未回答),最终有效问卷为354份,有效回收率为88.5%,其中男生156,女生198。
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和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编制了余暇体育活动参与问卷,主要包含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参与的参与项目,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因素。
3.数理统计法
所有有效问卷的数据都输入了SPSS 23.0软件,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在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比较,得出基于数据的结论和相应对策。
三、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研究结果分析
(一)余暇体育的参与项目
由问卷统计显示,跑步和羽毛球项目是男女大学生共同偏好的余暇体育活动。此外,男生偏向于身体对抗性较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偏好于运动量较小的隔网对抗活动,如乒乓球、网球等。此研究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女生参与健美操活动,这与以往研究调查的结果有所不同。健美操作为塑造形体美的有效运动方式,对女学生的吸引力非常高。但由于健美操对套路动作的要求较高,如果长时间不练习就容易忘记,因而学生的余暇时间参与度并不高。另外,骑自行车的学生数量多于以往研究的结果。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除其自身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外,也有可能是共享单车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高校中也纷纷引入校园共享单车,使健康出行深入人心,同时也为大学生骑自行车锻炼提供了资源。由此可见,高校应在观念和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跟进社会发展变化,以丰富和满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
(二)余暇体育的持续时间
由表1可知,男女大学生主要以30~60分钟的余暇体育时间为主,而这也是较为理想状态的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较长时间的持续锻炼有助于促进机体的心肺功能的发展。女生在长时间运动上普遍少于男生,而30分钟以下的人数相对较多。
(三)余暇体育的运动强度
从问卷统计可以看出,运动强度上,除少数人运动强度低(没有出汗)外,其他强度总体分配上较为均匀,男生在自我感受到的强度上略微高于女生。然而由于是主观感受的强度,其实际强度上的男女生差异尚不能确定。运动强度的大小对运动效果的影响较大,中等偏大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机体的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有40以上的女生还需要加强余暇体育活动的强度以期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
(四)余暇体育的运动频率
由表2可知,每周锻炼3~4次的学生最多,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次之,而每周超过4次的平均仅为17.7%。男生较女生而言,余暇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更高。由此可见,余暇体育锻炼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在空闲时间中密不可分的活动项目。虽然过半的学生可以保持3次以上的余暇体育锻炼,但40%以上的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每周参与活动的频率还有待提高。
(五)余暇体育的影响因素
由问卷统计可以看出,时间上的缺乏是影响他们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对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体育锻炼作为优选事项。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被网络和聊天所占用的时间过多。另外,场地设施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男生对此的敏感度更高。场地器材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余暇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这也指出了民办高校在体育器材和场地建设与投入的不足,加之女生较男生而言同伴对其的影响更深,由于女生较为偏好群体性活动,其行为动作也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endprint
四、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研究结论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跑步和羽毛球,男生偏向于对抗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多是隔网对抗的项目,此外新兴的体育项目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另外,大多数大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上较为合理,运动强度上男生普遍高于女生,女生的体育活动强度有待加强。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频率总体上有50%的学生能保持每周3次以上,男生比女生更为活跃,女生还需要加大余暇体育参与度。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场地设施的不足。此外,男生还受项目的多样性限制,而女生受同學和朋友的影响较大。
五、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建议
(一)增强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以及讲座等方式树立和巩固学生体育与健康的观念。除体育教师之外,学校的其他教职员工也应当积极的传播余暇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动员学校的各部门(学生会、团委和相关社团)进行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
(二)打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文娱体育活动,举办各类运动竞赛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运动能力的发掘和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上的体育事业单位联合举办体育赛事,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提高学校场地设施的利用率
高校的场馆建设还应在加强建设,尤其是增加场馆的多功能性,使之满足大学生对多样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另外,学校的场馆开放力度还需加大,适当的增加免费场馆,降低收费场馆的费用,从体育消费上刺激学生的余下体育活动参与度。
参考文献:
[1]于君.余暇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2).
[2]郭兴伟,杨洪,张大伟.大学生余暇体育促进终身健康发展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8).
[3]郭鹏飞.大学生余暇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4]张文明,杨松,宋梦梵.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世界,2017(8).
[5]樊云.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