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路径审视

2018-02-03王思明

青年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阵地创新文化

王思明

摘 要:党的十九大科学阐述和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接班人,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是青年学生的义务,更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基于此,本文欲从教学建设、文化建设、阵地建设三个维度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力求得出改善青年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状的相关措施,以此提高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教学;阵地;文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它是由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竭尽全力探索取得的。”[1]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理想特点,研究探索改善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教学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青年学生接受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的关键渠道和主要阵地,也是培育高校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有效平台和有机手段。高校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感召当代学生的光荣使命,也承担着培养头脑活跃、思维敏捷、爱党爱国人才的重要职责。新时期,我们应该按照十九大的有关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的政治形势和发展变化。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因材施教、私人订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更新教学观念

列宁曾经在《怎么办?》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灌输”理论[2]:“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在以往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授课时往往过分强调传播、灌输,没有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忽略了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活动中的多元性、独立性、自主性、差异性、创新性显著增强。这种“灌输”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只能如陆浩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一是意识的持续强化,二是意识的持续淡化,三是形成逆反,四是无效灌输”。为此,思政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淡化理论说教、单向传播、简单灌输的成分,增强理解信任、双向反馈、文化认同,引导大学生自觉做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政治素质。

(二)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规律是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存在、客观稳定的联系。斯卡特金把教学规律性分为在教学过程本质上固有的客观规律性和有赖于教师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动性两种。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遵循客观科学的教育规律,同时也应施行创造设计的教学艺术。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艺术更聚焦于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和情感交流的表露。新时代的教学艺术应根据青年学生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表现出的新特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教学的艺术性,深化主题的感染性,增强理论的说服性。通过案例式讨论、网络式教学、主题式演讲、课题立项、论文撰写、角色扮演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学观念的科学性、理论性、趣味性,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关注教学队伍

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学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在青年学生间传播、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为此,高校应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定期组织思政教师集体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提高授课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心理情感认同。同时建立思想政治教学监察机制[3],“要强化和落实领导责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通过加强领导、严格准入、强化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手段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增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事业。

二、重视阵地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承载体

葛兰西认为,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机制不同。为此资本主义社会要想取得文化领导权,必须采取与其市民社会形态相同的阵地战策略。阵地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作战形式,指的是防御者依托由堑壕和筑垒组成的防御阵地对侵略者进行纵深反攻。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也可以采取与葛兰西阵地战类似的文化传播和理论学习方式,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首要阵地和重要载体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课堂阵地、组织阵地、活动阵地。

(一)聚焦课堂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年学生系统吸收、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课堂和主要阵地[4]。“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为此,在思政课堂上,我们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教学理论模式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帮助文科类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科学观,帮助理工类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化的人文观,积极改进理论教育、构建和谐课堂。

(二)强化組织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传播不仅需要聚焦课堂阵地,同时也需强化组织阵地。新时代条件下,组织阵地建设需要以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为依托。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所谓系统就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里组织阵地的功能类似于系统,而党团、学生、社团这三个组织部分发挥的则是要素的功能。为此,我们应联系实际情况,以不同方式、手段、媒介发挥党团、学生、社团这三个要素载体的积极作用。同时根据不同社团的目标规则、人员规模、结构层次、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特点,引导它们发挥其在学生主体中的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支撑力量和组织引导。endprint

(三)发展活动阵地

实践活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与理论学习教育一道构成青年学生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环节。高校宣传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引导、鼓励、支持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学科课程要求申报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课题项目。教学管理部门应使学术科研竞赛活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青年学生间开展一系列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表彰和鼓励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切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创新文化建设:萦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环境

文化环境又称“文化内环境”,指文化行为主体在文化交流、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所处的外在背景和理论环境。文化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正像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以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所说[5]:“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所以,环境和人是相互影响的,二者不可分离。为此,我们要不断改善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接受现状,使青年学生持续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一言以蔽之,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整体接受效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一)推进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建筑设施为载体,以青年学生为主体,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能满足学生的娱乐活动和饮食休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能体现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高校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主题征文、专家讲坛、学术沙龙;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研、生产实践、参观访问。在开展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素养,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意义、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二)创建传播文化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数字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传递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传播理论观点和道德准则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与一般传播活动相同的构成机制和基本特点。将传播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领域不仅是传播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预存立场、重视满足学生的需求动机、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应用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对思政教学课程设置进行定位整合和细化分析。力求使广大青年学生主体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理论热情、共同信仰,不断增强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规范网络文化

伴随网络运营理念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凭借其多元性、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改变了信息共享和交流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世界的虚拟性、隐蔽性、自由性、任意性也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威胁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同时借助各种网络信息传播媒介,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活动,建设融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思政教育网站。运用技术、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散布,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打造时代特色文化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人民日报.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刘延东、刘奇葆出席[N].人民日报,2013-12-2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7-10-2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阵地创新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