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
2018-02-03落桑旺秋多吉次仁
落桑旺秋+多吉次仁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在高校生源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管理问题,学风建设便是典型问题之一。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优良的学风是促进其成才的重要基础。创建优良学风意味着能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督促大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受益的同时,也能增强高校文化底蕴。大学生学风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笔者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学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高校
一、大学生学风内涵概述
从表面上看,学风指的是学习风气。从深层次角度看,学风是指在学校范围,由多部门共同创建,经过几代人为之努力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积淀及氛围。从高校大学生角度看,学风是其学习态度、纪律、方法、风格等多种学习风貌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具备坚定的学习信念,体现了大学生治学精神与求学态度。大学生学风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形成的,其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个体因素如学习纪律、学习风格等;也包括集体因素如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学风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质量水平,也能反映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优良学风所形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受到熏陶,并让学生获得一种压迫感,使其获得学习动力,督促其不断完善自我。同时,良好的学风也是一种约束力,能让学生主动制约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当然,大学生学习风气不仅涵盖了学生的求学风气,还包括教師教学治学风气、高校管理者的督学风气以及辅导员的导学风气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学风的重要构成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大学生学风建设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开展,也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创建出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具体表现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身要求较高,设定了相对较高的学习目标,并具备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希望自身能获得更多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相对于汉族大学生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机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刻苦。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甚至在部分地区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重视,这也导致其学习过于追求目标,在学习兴趣上有所缺乏,也就是说,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从目前高校教育环境看,不仅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即便是汉族大学生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但功利性较强。他们以个人功利为主轴,在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较为模糊。当学习取得阶段性目标后,容易出现安于现状、停滞不前的情况,这也反映出一些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源于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过于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对于大学生持续学习、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除了学习动机不明确外,学习方法不科学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较为典型的问题之一。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规划上不够合理,主要以短期学习目标为主,缺乏中长期的学习目标设定。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他们在学习上会表现出一种较为“迷茫”的状态,会逐渐从主动学习转变为被动学习,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相对薄弱,在部分课程上学习较为吃力,与汉族大学生沟通存在一定障碍。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其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所下降。
自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些大学生将记笔记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会将老师授课内容、板书照搬下来,课堂注意力都集中在笔记书写上,但其思维却没有跟着老师走。在具体知识点上分不清主次,无法抓住重点内容。由于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效率受到制约,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上会逐渐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而影响到大学生涯的整体学习情况。
三、大学生学风建设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学风建设,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会受多重因素干扰。第一,大学生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特征,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其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自然是不同的。可以说大部分大学生思想主流上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愿意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也拥护党的领导。但从大环境看,随着市场开放规模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文化充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这些外来思想文化与传统思想文化之间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冲击。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在受到思想冲击时,可能会表现出迷惘的一面,更容易受外来思想文化影响。他们既要关注社会需求,又要考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行为方式上,其自主性及个性进一步彰显,甚至过于强调自我。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当中,功利主义的影响愈来愈大,导致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在学术研究方面相对急躁,希望快速获得成果,学术能力不够扎实。
从高校环境看,一些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管理,特别是在双语教学力度上有所不足。一些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汉语基础能力相对较差,在阶段性学习当中较为吃力,由于缺乏专门的引导,会对其学习效率及学习信心产生影响。另外,部分高校办学理念缺失。在教育市场逐步开放的情况下,一些高校过于偏向经济效益创收,存在盲目扩招的情况,过分追求生源数量,却忽视了生源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在学生指导及管理工作机制上存在一定缺失,对学生学习以及高校良好学风创建产生了一定阻碍。
四、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促使其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辅导员应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重点关注,主动与其交流,对其综合素养如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等进行评估,在综合因素权衡的基础上,协助其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不可设置过低,低目标太容易实现,不利于个人发展及进步;当然目标也不能设置过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的阶段性目标,让整个学习过程由简到难,逐步提升,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让学生持续进步。在少数民族学生入校时,要做好相应的入学教育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其能充分了解自身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使其形成健康的就业观,不要被“功利主义”所束缚,这样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同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结合其特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避免单纯性的灌输教学。如可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挥其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授课过程中,尽量放缓语速,课后尽可能多与学生交流,把握其学习心理,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endprint
(二)完善高校职能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完善行政管理职能。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和学校各方面改革的实际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要充分落实学生规章制度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校内制度,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借助奖惩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能。对学习风气优秀的集体或个人,高校应给予表彰,树立典范,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后进”的效果。在教学管理职能方面,高校要强化考试制度,形成良好的考风考纪,对学生进行考前教育引导,坚决制止舞弊、抄袭行为,严格打击、处理违反考试纪律者,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端正的竞争意识,形成公平、公正成绩评比环境。
(三)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在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学术素养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使其能在人格修养及学术修养方面保持和谐的状态。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要协助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认知自我,使其能了解自身长处与短处,鼓励其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以此创建出一种包容性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发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引导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如学校可开展“自省教育”主题活动,借助传统自省文化,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其自我协调、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渐形成自我教育长效机制。
五、结语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高校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调整,才能取得成效。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高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引导、扶持、沟通、交流,转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观念,改善其学习方法,使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共同创建优良学风。
参考文献:
[1]鲁华.贵州苗区教育价值观与苗族大学生学风关系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白丽艳.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新探[J].才智,2014(35).
[3]康昕.如何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4]张玲婧.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的大學生学风建设[J].亚太教育,2015(3).
[5]张嫦娥.强化主体意识以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2015(10).
[6]王昭.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