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盐都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3戴凌云孙广仲杨力金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戴凌云+孙广仲+杨力+金鑫

摘要 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从行政推进、技术跟进、产业促进3个方面对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行政推进;技术跟进;产业促进;江苏盐城;盐都区

中图分类号 S9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267-02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战略,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市场先行,种养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全区累计推广266.7 hm2,较2005年增加1倍;且种养模式较多,也出现了多个规模在6.7 hm2以上的种养典型。七星农场千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为2016年全市秋播农业结构调整会议提供了观摩现场,并且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通过稻田综合种养优质稻米转换率比例达30%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

1 行政推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前提

稻田养殖模式在盐城市盐都区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新形势下该模式的推进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其制约因素较多。目前,盐都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速度较慢,成熟的典型较少,需要行政引擎发动,起步前行。

1.1 明确用地规范

江苏省虽然在2016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相关要求,但因稻田综合种养需开挖养殖围沟,部分改变耕地现状,加之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匡口中水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暂无权威规定,国土部门在土地利用监管上往往无法判断是否违规,一般先通知停止施工,这就影响了项目推进。同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仓储、机库等用地问题难以解决[1]。基本农田保护这个限制因素使得各地在推进过程中小心翼翼。只有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稻田养殖才会有较大面积的发展。建议省级农业和国土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用地规范,重点明确养殖围沟可占用整个稻田面积的比例等。同时,各级农业部门也要加强与国土部門的联系沟通,争取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2 明确扶持政策

除一些在外创业有成、有一定资金实力和已有养殖基础的经营者外,如无财政项目资金扶持,一般新型经营主体都难以承担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造、防逃防盗设施建设等资金筹措压力和种养风险。尽管盐都区区委出台了扶持政策,对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达13.3 hm2以上的经营户奖补5万元,但推进速度仍然缓慢。为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一是继续组织实施“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试点”项目,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加大了扶持力度。二是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统筹整合国土、水利、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在稻田综合种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适当倾斜。三是各级政府设立稻田综合种养推进专项奖补资金,对达到补助标准的示范基地,按一定的补助标准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四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在涉农贷款和农经系统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上,为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1.3 明确目标考核

目前,基层干群对稻田综合种养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新型经营主体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处于观望态度,仍满足于目前低投入、低效益的常规稻麦种植或投入较多、市场风险较大的单纯的提水养殖,试点的积极性不高,不敢、不想也不愿发展。少数经营主体以流转土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为名,准备1~2年后转为纯从事提水螃蟹养殖,而不考虑稻田综合种养。在各级党委政府对稻田综合种养示范高度推进的情况下,镇村干部要解放思想,强化行政推动,引导群众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示范。一是加强宣传。在电视、报纸、网络上大力宣传稻田综合种养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借助媒体对现有成功典型的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氛围,并组织基层干群特别是一些有发展意向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考察观摩,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稻田综合种养的示范扩展。二是加强规划。因地制宜规划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明确实施规模、主推模式和管理机理。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专业合作社,并且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把示范区建设与其他项目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和特色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强化考核。把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列入粮食生产考核内容中去,列入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考核指标中去[2]。

2 技术跟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关键因素

2.1 多层面开展技术研究

一是研究稻田综合种养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技术。重点研究水稻栽插密度和肥水施用技术。水稻种植密度的选择既要力争高产需求,又要保证鱼、虾、蟹的正常生长和活动的空间。肥料施用要研究肥料的种类及施用的时间和数量;水浆管理主要研究如何科学搁田而不影响水产品的健康生长。二是研究养殖技术。重点研究水草种植和放养技术。水草种植技术上主要研究水草混合种植的比例和种植密度等,在放养上主要研究放养数量、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时间节点等,通过研究实现最佳配比。三是研究优质种养技术。水稻除草、穗颈稻瘟病是防治难点,防治不力会影响种养质量,特别是作为有机稻米,种植品质难以保证。重点研究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药物防治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四是研究机械收种技术。一般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不能直播,重点要研究机插秧和抛秧技术,包括适宜的品种、植株的高度、密度和水浆管理的配套技术等[3]。五是研究多种种养模式。加强调查研究,不断优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逐步形成适合本地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经营模式。通过试验研究,逐步形成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简便易行、操作方便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目前已经参与制定《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并成为市级地方标准。今后,还要逐步制定稻田育扣蟹、稻田养鸭等市级地方标准。endprint

2.2 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

大多新型经营主体只对粮食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有所了解,而对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了解甚少。在水产养殖上,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外,基层技术力量普遍薄弱,示范基地难以及时就近获得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很多种养、管护技术只能靠自学或在实践中探索积累。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技术培训。一是专家培训抢入门。邀请各级水产专家和稻渔复合种养专家,到盐都区开展专题技术培训,扩大稻田综合种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二是现场培训拓眼界。组织种养经营主体去安徽省全椒县、湖北潜江县和淮安盱眙县等参观学习,并组织去本市建湖、东台等县(市)和盐都区七星现代化农场等区内规模种养户参观学习,借鉴学习成功经验,加强示范推广,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大户培训增信心。定期邀请部分成功的种养大户,通过技术交流和稻田现场问答等形式现身说法、传授技术和经验,增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信心和决心。

2.3 多部门开展技术指导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专业较多,包括种植、水产、农机等,特别是水产种类较多,必须要加强多部门合作,开展系统性、专业性、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一是农渔融合指导。在关键时刻,种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不定期联合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工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提供基础工程改造、选种育种、苗种放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相关服务,同时要简化技术操作程序,明确关键技术,不断提高种养管理技术水平。二是机艺融合指导。一些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户,水稻种植和收获往往靠人工进行,导致作业效率严重低下,成本居高不下,种养效益难以提升。要加强与农机部门合作,切实解决种养过程中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难题,同时也要完善水产养殖中增氧和捕捞机械的开发与应用,努力提升稻田种养效益。三是农气融合指导。养殖的水产品易受台风暴雨、极端高低温等不利气候影响,要加强与气象部門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灾害发生,降低灾害损失[4]。

3 产业促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根本保证

3.1 提升产品质量层次

“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宗旨。市场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稻田综合种养必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一是选用优质水源。稻田综合种养,水是关键。没有优质的水源,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选择靠近河流、湖泊且水质相对较好的区域,如可在盐都区的大纵湖、楼王等乡镇进行种养;并且实行健康种养,强化水质管理。二是选用优质品种。水稻品种要选用食味品质优良的南粳9108品种,积极示范扬农稻1号优质稻米新品种。选用有成熟技术、有成功经验的品种进行养殖。三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市场需求,积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条件的要示范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同时应精准用药,减少用药的次数和用药量。另外,在肥料使用上也要控制化肥施用数量,积极应用绿肥和有机肥。

3.2 提升品牌建设水平

盐都区稻米品牌不多,特别是种养品牌不多,已有品牌影响力也不够。目前只有盐都七星现代化农场稻鸭共作“七星谷”的稻米品牌,已获得有机品牌认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强市场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的溢价效应。一是强化品牌打造。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和加工产品品牌,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可以利用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强化品牌宣传。要积极参加各种稻米博览会、展销会,推介种养品牌。同时要积极借鉴“七星谷”品牌宣传的经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社会认知度。三是强化品牌维护。对于生产、流通、加工、销售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要恪尽职守,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3.3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目前,全区从事稻田综合种养的主体主要以个人为主,占50%以上,企业仅占10%左右,缺乏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集成优势;盐都区稻田育扣蟹一直以一家一户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产量、售价差距较大,收益波动大。在有骨干企业参与和品牌打造的前提下,重点要加大营销力度。一是实行订单和订制种植。要通过优良品牌优质产品,吸引中高端消费群体,实行订单和订制种植,培育稳定的客户群,减少营销费用,提高种养效益。二是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大力推行 O2O线上网店、线下实体店相结合销售模式。三是积极探索专业销售。主要采用品牌代理、建立专卖店和网上电商销售等途径,扩大产品销量。

4 参考文献

[1] 魏文燕,李良玉,唐洪,等.成都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和对策[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2):99-102.

[2] 殷瑞锋,朱泽闻,钱银龙.湖北省潜江市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6(10):9-11.

[3] 向君祖,姚华清.从周边稻田综合种养看龙山稻渔产业发展[J].基层农技推广,2016,4(7):94-95.

[4] 李嘉尧,常东,李柏年,等.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水产学报,2014,38(9):1431-14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