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化情景有效培养小学生图形和空间观念

2018-02-03夏燕飞

学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实践探究生活情境

夏燕飞

摘 要:“空间观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学习图形和空間知识时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图形和空间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有效培养小学生图形和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生活情境;生活问题;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54

“空间观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有效落实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空间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生存的空间,为学生树立科学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思维与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的感悟,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由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相对枯燥,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对一些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困难。因此,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让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以生活化情景为研究和学习背景,用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作为素材,就可以让学生有效突破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

一、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图形和空间知识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起始阶段,一旦遇到一些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此时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有关知识时,更是如此,对于画在纸上的图形学生不一定能够看懂和理解,但是如果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物品为研究对象,学生就能够结合已有的认识经验形成正确的空间认识。

(一)用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图形概念教学

几何图形都是从生活中常见物品抽象出来的,是对一些生活物品共有空间关系的高度概括。如果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时,教师只是从课本中死的概念出发让学生去认识和研究这些图形,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能从生活的一些具体物品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很快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我先用PPT动画给学生出示了一幅优美的野外情景图,紧接着我将图中其他物品都擦去,只留下了两根平行的电线,以此为素材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也是平行线。这样一种从学生已有经验引入新的知识,而弱化概念本身的含义的教学策略,既能使学生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认识平行线的概念。

(二)用生活问题,认识图形和空间关系

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图形构成的世界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图形,这为学生学习图形和空间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经验不仅对学生图形和空间知识提供帮助,还为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后,应用到生活中提供了帮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出示一个沿对称轴已经折叠了一半的国徽,让学生猜出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由于学生已经有国徽图案的直观的印象,都能说出是国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能看到一半的图形就能判断这个图案是国徽的原因,就可以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时有更明确的认识。由于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的这些经验从其形成过程来看是非常模糊的,需要通过系统认识才可能使学生对其有科学的认知。有时学生会只凭直观的印象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会错误地把一些并不轴对称的图形当做是轴对称图形。由此可见,从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直观印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将其在实践活动中转化为能力。

二、有效开展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空间图形观念

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对事物探究结果的总结,同时也是用来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工具。用生活化的情景提高学生空间观念,也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来进行体验与升华。为此教师可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完成空间观念的构建和应用。

(一)开展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提高空间图形观念

相对于空洞的理论学习来讲,让学生动手解决一些生活化的情景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圆柱有关知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硬纸板、胶水、剪刀、尺子等物品。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两个一定规格(规定了底面半径和高)的一个圆柱,而后再计算该圆柱的表面积。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物品,对于圆柱的各部分的空间关系学生已经非常清楚,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就很容易完成。当学生在完成了学习任务后,我让其中一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学习任务时,学生将其中一个圆柱拆开,与另一个圆柱相对比,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展示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充满乐趣与激情的,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高效。

(二)创设实践问题情境,提高空间图形观念

数学中的图形和空间知识,最终是要用于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创设为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构建空间图形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长方体内摆放小正方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既自己构建了新的数学知识,又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开展探究活动,从一些直观表象中通过对比、归纳、概括认识图形的空间结构,就能让学生轻松形成科学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浅谈如何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3.

[2] 刘庆伟.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探析[J].情感读本,2017(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实践探究生活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