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青贮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
2018-02-03王守星崔玉红张昌奎路东涛
王守星+崔玉红+张昌奎+路东涛
摘要 为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改二元种植为三元种植结构,促进农牧良性循环,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高产高效技术,是实现农民增收、养殖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措施之一。从青贮玉米种植、收割、加工到饲喂等方面总结了全株玉米青贮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全程技术要点是实现全株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也是做好粮改饲工作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全株青贮玉米;栽培;收割;制作;饲喂技术;种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S513;S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227-01
种植青贮玉米,发展牛羊生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畜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1-2]。全株玉米青贮是在玉米籽粒充分发育、玉米秸秆营养价值较高的蜡熟期收获,将茎、叶、穗等部位全株进行青贮的一种青贮模式。此时地上生物量积累已达较高水平,玉米籽粒淀粉沉积完成90%以上,玉米秸秆生物量达到最高峰,纤维消化率开始下降,此时收获确保了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品质,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生物量。为提高种养结合的综合效益,现将全株玉米青贮在种植、收割、制作、取用和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措施阐述如下。
1 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株高2.5~3.5 m,最高可达4 m,枝叶茂盛,可产鲜秸秆(全株)67.5~94.5 t,普通籽实玉米产鲜秸秆37.5~52.5 t,产量是普通籽实玉米的2~3倍。一般0.13~0.20 hm2地全株青贮玉米可满足1头高产奶牛全年的青粗饲料供应。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抗病、抗倒伏的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二是选择土地平坦、土层厚、疏松透气、保肥保水、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并进行造垧除草。三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适时播种。精量点播机播种量30.0~37.5 kg/hm2,人工播种量37.5~52.5 kg/hm2。四是田间管理。一般定苗7.5万~9.0万株/hm2,浇水2~3次,追肥1~2次,用肥量600~750 kg/hm2。五是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防治地老虎、红蜘蛛、玉米螟以及黑粉病等。六是适时收获期为蜡熟期。
2 青贮玉米收割技术
2.1 收获期的确定
当玉米籽粒乳线到1/2~3/4处时,即为最佳收获期,此时干物质含量为30%~35%。也可用估测法,即玉米抽丝后42~47 d为最佳收获期,籽实乳熟度可达50%(1/2乳线期),部分玉米籽粒出现凹陷,此时水分含量平均每天下降0.5%。
提前收获,籽实成熟度不够,导致淀粉含量低、糖分高。这种情况会出现发酵产酸过度,牛羊采食量低,青贮渗出液多,营养价值丢失。推迟收获,玉米籽实淀粉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导致籽实破碎率低、消化率低,青贮窖难以压实,发酵品质差,保存期短[3-4]。
2.2 留茬高度
适宜的留茬高度为15 cm左右。留茬越高,品质越好,产量越低;留茬越低,品质越差,产量越高,但含土量增多,丁酸菌孢子的数量增加,易造成腐烂。
3 全株玉米青贮制作关键技术
3.1 切割长度
全株玉米切割长度以2.6~3.0 cm为宜,玉米籽粒破碎率在95%以上。切割过长则不易压实,籽实破碎率低,消化率低。
3.2 含水量的判定
用手挤压切碎的青贮料,若无法挤出水,饲料慢慢散开,则水分含量在60%~70%,最合适;若无法挤出水,饲料很快散开,水分含量小于60%;若能挤出水,饲料成形,含水量应在70%以上。为保障青贮饲料品质,据此可调整收割时间或喷洒乳酸菌溶液。
3.3 压实
逐层压实,每层厚度以10~15 cm为宜,窖中原料宜两边高中间低,压得越实越好,一般保证密度750 kg/m3以上。
3.4 封窖
青貯料高出青贮窖50~60 cm即可封窖,封窖时间越短越好,单个窖从填充到封窖最好控制在3 d以内,最长不超过7 d。窖顶可用黑白2层薄膜覆盖,接缝处至少重叠3 m,尽量排除空气,用轮胎或沙袋压实。
3.5 日常管理
封窖后定期巡查,观察是否有裂缝、下陷、漏水等情况。
3.6 取用
启用时间最短不少于3周,最好在6周后开窖。取料时从一端平行推进,每天取料深度不低于0.5 m。开窖后,酵母菌、霉菌和好氧菌开始活动,易导致产热和丁酸、酒精、毒素含量增加,降低采食量和营养价值。
4 饲喂技术
4.1 饲喂肉牛
玉米青贮饲喂犊牛的最佳年龄是3月龄后,此前其瘤胃尚未发育完全,不宜饲喂纤维消化率低的青贮饲料。青年牛、育成牛和怀孕母牛在放牧阶段或冬春季舍饲阶段,宜适量饲喂发酵良好的青贮饲料,尤其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肥育牛饲喂玉米青贮可以维持较高增重和降低成本,应用比例在20%~100%之间;但在高精料育肥阶段,需控制青贮饲料量,以防止瘤胃酸中毒和真胃变位的发生。建议采用TMR方式,将青贮饲料与其他优质干草、精饲料等一起混匀饲喂。
4.2 饲喂肉羊
饲喂时要逐渐增加饲喂量,繁殖母羊可根据妊娠不同时
期和哺乳羔羊数量确定饲喂量,一般每只为0.68~5.08 kg/d;育肥羊饲喂量一般每只为0.93 kg/d左右。饲喂时应与其他粗饲料、精料混匀后立即饲喂,且混合量不宜超过羊的预计消耗量。要有一定的羊群规模,一般成年母羊不少于200只,以确保每天取青贮料深度不小于0.5 m。
5 种养结合良性发展的思路
5.1 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一是选择的玉米品种不合适。未选择青贮玉米专用品种或选择的品种不抗病、不抗倒伏。二是定苗数不合理。苗少平均产量低,苗多易倒伏。三是种植面积小。青贮玉米成熟后大型机械无法进地收割,人工收割费用太高。四是销售难。许多农民以种地为主,未从事养殖,担心大面积种植后,若无企业收购,自己无法青贮,将损失惨重。有些企业不上门收购,农民自行收割送货到企业,由于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农民耗时费力。五是农民对国家粮改饲政策略知一二,仍担心补贴是否能按时按量到位。六是牛羊养殖企业对全株玉米青贮的价值认知不够。企业龙头带动性不强,不主动和农民签订单,难以决定农民种植的玉米品种和控制最佳收获期,整个青贮工作缺乏计划性。七是有些企业收储能力不足,机械不配套。没有在蜡熟期适时收获,籽粒破碎率低,影响青贮饲料品质。八是全株玉米青贮在加工环节,压不实、封窖慢,存放期间疏于管理、取料和饲喂模式等方面缺乏科学性,以致影响其效益的发挥。
5.2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推广方向
针对当前全株玉米青贮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要实现种养双利,应该走种养结合之路[5]。首先,当地农牧主管部门结合国家粮改饲政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搭建种养结合平台,组建青贮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大户,实现为养而种,订单收购,协调发展。其次,农牧科技人员要带着任务,深入生产第一线,解决农民和养殖场在每个环节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普及应用扫清障碍。
6 参考文献
[1] 林晓霞,张升军,王本霞.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的推广形式[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6):79-80.
[2] 马晓莉.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2):69-70.
[3] 刘炳才.全株玉米青贮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9):63.
[4] 文亦芾,白冰,毛华明.不同栽培利用模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6(6):33-38.
[5] 吴幼容,卢秉国.青贮玉米发展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4(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