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黄瓜春提早增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

2018-02-03刘华才黎彩凤黄光耀蒙清廖明阵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刘华才+黎彩凤+黄光耀+蒙清+廖明阵

摘要 充分利用钦州气候条件,结合黄瓜栽培特点及市场需求,提出此栽培方法,主要包括土地选择、种子处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清洁田园等内容,以作参考。

关键词 钦州黄瓜;春提早;栽培技术;增产增效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077-02

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顶端,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日均气温22 ℃左右,最低气温在1月(日均气温10 ℃以上)[1],年总积温7 800~8 200 ℃,年平均无霜期350 d左右,年均雨量为2 104.0 mm,相对湿度为81%。该市温、光、水资源丰富,晚稻收获后冬季闲置土地多,春提早黄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钦州黄瓜皮是精选钦州黄瓜经传统方法秘制加工而成,嫩脆、香味浓、酸中带甜、口感好、风味独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钦州市著名地方特产。近年来,钦州黄瓜年均种植面积0.67万hm2,该市黄瓜皮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钦州黄瓜春提早增产增效关键栽培生产技术模式通过提早种植和采取简易的保护措施就能保证黄瓜顺利度过短暂的低温时期,达到提早上市、价位高、效益好的有利局面,并且不误农时,达到一年三造的良好效果。同时,对丰富淡季蔬菜品种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钦州黄瓜春提早增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特性

钦州黄瓜为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那丽镇、那思镇一带种植的传统黄瓜品种,果实为圆柱形,肉厚腔小,瓜头、瓜尾均呈半圆球状;幼瓜呈白色,随成熟度增加渐转为黄褐色,并间有白色网纹。

钦州黄瓜为日照中性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冷。在8~11 h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生育适温为15~32 ℃,以白天25~32 ℃、夜间15~18 ℃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 ℃。5 ℃以下低温出现冻死;当温度达到35 ℃时光合作用不良,达到45 ℃时则出现高温障碍。钦州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但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以保持在60%~70%之间为宜;结果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保持土壤湿度80%~9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湿度过大易发病,造成减产。

2 土地选择

黄瓜喜湿不耐涝、喜肥不耐肥,根系浅、根量少,根系占有肥水空间小,吸肥、吸水能力差。因此,宜选择排灌条件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的地块[2]。钦州黄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pH值5.5~7.2范围内均能适应,但以pH值为6.5最好。对水分要求严格,不能浸渍或过于干旱,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且不能重茬种植,另考虑到山岭低洼田块昼夜温差大的因素,故土地选择上以能排能灌的山岭盆地砂质壤土、壤土为好。该市黄瓜生产一般选用晚稻收获后的水稻田,采取稻瓜轮作方式生产。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般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3],方法有3种。一是先用55 ℃热水浸种,并不断搅拌浸泡15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浸种8 h,捞起催芽。二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 min后用清水洗净,再浸种8 h,捞起催芽。三是先用清水浸种3~4 h,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 min,捞出洗净后进行催芽或播种,此方法可防治黄瓜病毒病。

4 播种前准备

大田用腐熟农家肥22.5 t/hm2、钙镁磷肥750 kg/hm2、锌肥7.5 kg/hm2、硼肥7.5 kg/hm2混合堆沤20 d以上作基肥。抓住晴好天气,种植地最好撒施生石灰375~750 kg/hm2,经犁耙粉碎平整后,采用浅沟低畦的起畦方式,按畦宽80 cm、沟宽40 cm、深10 cm起畦。在畦面中间位置施入已准备好的基肥,从行沟中铲土覆盖,稍加平整畦面,完成起畦工作,要求沟底平顺以利排水。

5 播种

黄瓜春提早栽培播种季节选择在春节前20 d内,以直播方式进行,用种量为1 800 g/hm2左右。按照播种时间,在畦上按行距60 cm、株距40 cm左右双行种植,定植密度37.5万株/hm2左右。可不开穴,每穴2粒,覆盖农家肥或草木灰(5份体积)拌钙镁磷肥(1份体积)1 cm以上、3 cm以下。覆盖用的农家肥加入防治药剂如敌百虫粉剂等搅拌均匀,或用灭扫利800倍液进行杀虫。然后利用长约120 cm、寬1~2 cm的竹片,顺行按间距约80 cm沿畦边插入搭建小拱棚,上盖120 cm宽白色农膜。膜两边用泥土压紧,两头用泥袋压牢,方便打开两头通风换气降温[4]。黄瓜苗期在小拱棚内完成。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播种后及时灌水,保证苗期土壤湿润,并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播种时水分不要太大,以免引起烂种。若灌水条件不具备,播种时必须充分淋湿畦面后再搭建小拱棚。黄瓜苗期需水量不大,播种后若阴雨天气较多,一般不需要灌水;若遇干旱天气,可灌跑马水。发芽期要求水分充足,但不可过湿,以防寒根、徒长和发生病害。幼苗期至开花坐瓜期应适当供水,直到根瓜坐住。根瓜坐住后至结瓜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田间应长期保留浅水层,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6.2 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控制是关键。播种后至雨水前,在晴好天气中午光照过于强烈,棚内温度超过30 ℃时揭开小拱棚两头农膜进行通风降温,晚上盖好保温。雨水至春分期间,在晴好天气白天可揭开一边顶膜通风,同时可进行除草、间苗、补苗、追肥(可用稀释8~10倍的沼液或清粪水或0.3%尿素液+2%磷酸钙淋施1~2次)、喷药工作,晚上盖回保温保湿。春分之后温度稳定在15 ℃以上时,可揭开1/4顶膜,间隔1 d后共揭开1/2顶膜,第4天天气晴好可全部揭开。揭开顶膜后,回收竹片材料,及时撒施复合肥(15-15-15)1 500 kg/hm2并进行培土,沟深达30 cm以上。

6.3 植株调整

拆除小拱棚后,瓜苗已有4片以上真叶,并已长卷须,甚至开始爬地,此时要及时搭架[5],可搭人字架、线架或网架,高度不低于2 m,每苗插一竿,竿插在两株瓜苗之间,以免伤到根系。整枝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侧枝,因为侧枝结果早,可达到早上市、早收益的效果。加强引蔓和绑蔓,若枝叶发生过多、过密要适当摘除,使植株空间分布均匀,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和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摘除病虫瓜、畸形瓜及下部老黄叶。

6.4 采收期追肥

适时早采根瓜,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分批采收黄瓜,可促进后序开花结果及后期果实早熟膨大。每采收2次,结合灌溉施复合肥75 kg/hm2+尿素37.5 kg/hm2+钾肥75 kg/hm2,高峰期可适当增加施肥量。结瓜期需水量多,必须保持浅水层,促进养分吸收和瓜体膨大[6]。

7 主要病虫害防治

①猝倒病。可交替喷施甲霜灵或福美双、普力克等防治。齐苗后喷第1次药,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②霜霉病。可選用杀毒矾,或克露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络氨铜等喷雾防治。③疫病。交替使用瑞毒霉,或大生富、甲霜灵、乙磷铝、克露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每隔5~7 d防治1次,连防2~3次。④细菌性叶斑病。可选用络氨铜、波尔多液、琥铜·乙膦铝可湿性粉剂等预防细菌性叶斑病。当病害发生时可选用加瑞农或中生菌素、水合霉素、农用硫酸链霉素等防治。⑤白粉病。每隔5~7 d喷1次杀灭尔+多氧清、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⑥病毒病。及时消灭蚜虫等传毒虫媒。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使用菌克毒克或小叶敌灵、病毒A、菌毒清混合强力病叶康等叶面肥,每隔7~10 d使用1次,连用3~4次。⑦蚜虫。用辟蚜雾或吡虫啉等防治。

8 清洁田园

插架材料收回保存备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9 参考文献

[1] 刘华才.钦州黄瓜免耕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2(15):87.

[2] 张琨,王志强.黄瓜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20.

[3] 夏月明.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M].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殷宏元.武威市凉州区老黄瓜种植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5):59-60.

[5] 梁霞丽,林时建.加工型黄瓜钦育一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85-86.

[6] 曾瑞廉,王明总.“那丽瓜皮”原料黄瓜规范化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6(4):47-49.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