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电感的新型Buck软开关的研究

2018-02-03杨玉岗丁晶晶赵若冰

电源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纹波导通斜率

杨玉岗,丁晶晶,赵若冰,许 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葫芦岛 125105)

Buck变换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DC/DC变换器被广泛应用到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信以及航天等各种领域。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变换器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高。高频率可以有效减少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但同时也增加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 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国内外学者提出软开关技术[1]。针对大多数软开关中满载时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而轻载效率不高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的Buck软开关,其辅助回路主要由一个与主电感反向耦合的电感,一个小的电感和一个二极管组成。主开关MOSEFT管在零电流开关ZCS(zero current switching)下导通,在零电压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下关断,且流过小电感的电流不连续。本文分析了改进型Buck软开关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新型Buck软开关的可行性。

1 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新型Buck软开关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L1为主电感,电感L1和L2完全耦合。S1和D1为主要的功率开关,D2为附加的二极管。L1、L2和L3理论上的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因为L3非常小,i3的下降速度要比i1下降速度快,因此在S1导通之前i3已经减小到0,即实现了S1在ZCS下导通。由于缓冲电容Cr1,可实现S1在ZVS下关断。Cp1为S1的寄生电容。

图1 新型Buck软开关的拓扑结构Fig.1 Topology of the novel Buck soft-switch

图2 各电感理论上的电压纹波Fig.2 Theoretical voltages ripper of different inductors

图2中,根据电感电压的纹波可将变换器的一个工作周期分为5个工作模态,图2中kij表示不同的电感电流在不同的模式下的斜率,i表示电感,j表示不同的工作模态。其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各模态的分析如下:

模态Ⅰ[t0-t1]:如图3(a)所示,在t0时刻之前变换器工作在电流储能状态,i3和is1均为0;在t0时刻,S1触发导通。is1由于L3的存在而缓慢增加,此时,Buck变换器进入 ZCS模式,i1和i3逐渐增加,i2减小。由于L3非常小,其电流的上升率远大于L1的电流上升率。在 t1时刻 i1=i3,i2=0,D2关断。根据KVL和KCL可知

图3 各工作模态等效电路Fig.3 Equivalent circuits in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则电感L1、L2、L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因为L1和L2完全耦合,所以由式(1)和式(2)可得各电感在模态Ⅰ中的斜率分别为

模态Ⅱ[t1-t2]:如图3(b)所示,在t1时刻之后,i1和i3相等且呈线性增长。故在此模式下D2始终反向截止,L2所在支路不工作。在t2时刻S1关断。在此模式下该变换器为常规Buck变换器,C1对负载供电,可得各电感L1、L2、L3在模态Ⅱ下的斜率为

模态Ⅲ [t2-t3]:如图3(c)所示,L3与Cp1、Cr1产生共振,在此期间内Cp1充电、Cr1放电,当Cr1减小到0时,D1导通。

模态Ⅳ [t3-t4]:如图 3(d)所示,先假设 D2没有导通,L1和L2的匝数分别为n1和n2,所以

根据KVL可知

故可以得到

在L3<M时D2导通。D1导通,对L1充电,由于L1和L2完全反向耦合,i3减小,则有

将式(2)代入式(9),可得各电感在模态下的斜率为

模态Ⅴ [t4-t5]:在t4时刻,D1关断,在L3和Cr1产生一个小的共振,此时,i3在0附近上下振荡,且振幅非常小,故i3在此模式下始终为0。如图3(e)所示,电流只流过L1和L2,且i1=i2,则各电感在该模态下的斜率为

2 实验验证

2.1 主电路的设计

为了确保Buck变换器可以工作在软开关的条件,必须对其构成参数进行合理设计,特别是L1、L2、L3的选取。由于L3的电流不连续才可以实现软开关。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加,L3的电流保持为0的持续时间将减少到0,L3将工作在CCM下,即不能实现软开关。因此,应选取CCM和DCM的临界状态BCM来计算主电路的参数。假设该Buck变换器在理论最大负载的情况下工作在BCM下,其理论的电感电流波形如图4所示。在此设计中,理论最大负载为实际最大负载的1.1倍。

图4 BCM下电感电流的理论纹波Fig.4 Theoretical waveforms of inductor currents in BCM

如图4所示,在BCM下没有模态Ⅴ发生。且因为模态Ⅲ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在计算电感参数时均不予考虑,故一个开关周期被分为3个区间。根据各电感电流的大小及斜率可知

式中:电流 I1.L1,I2.L1,I3.L1,I1.L3,I2.L3和 I3.L3通过理论最大平均负载电流和电感电流纹波系数获得;T是开关周期。Δt1、Δt2、Δt3、L1、L2和L3通过式(10)可以求出,且D=(Δt1+Δt2)/T。该Buck变换器的目标参数如表1所示。

PSpice软件根据表1和表2中的参数进行仿真,在理论负载最大值为18.4 A时,其电感电流的波形如图5(a)所示,在实际最大负载电流为16.7 A时,其电感电流波形如图5(b)所示。由图5可知,i3在很短的时间保持为0,即此时存在模态Ⅴ,且可实现ZCS开启。

表1 Buck变换器的目标参数Tab.1 Target specifications of Buck converter

表2 各电感及持续时间的计算结果Tab.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nductances and corresponding time durations

图5 电感电流的仿真波形Fig.5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inductor currents

2.2 实验结果

在此模式的测试中样机的电压较高一侧的值V2=26 V,电压较低一侧的值V1=8.1 V,占空比D= 0.4,每通道开关频率fs=50 kHz。电感L1=18 μH,L2=L3=3 μH,电容值Cr1=4 700 μF。用霍尔电流传感器CHB-25NP检测电流的电压,图6为实验测试系统。

L3和S1在最大输出功率200 W时的电流波形和开关波形如图7所示。图7(a)示出了在一个开关周期的波形,其中,L3的电流在S1触发前短时内一直为0。

图6 实验测试系统Fig.6 Test system used in the experiment

S1的导通过程如图7(b)。在门栅极触发信号VGS1被施加之后,is1电流缓慢增加,此时实现ZCS。在图7(c)中,S1关断,当关断触发信号被施加,is1急剧减小到0,随之Vs1增加到Vin,此时实现ZVS。

图8 不同输出功率下的效率对比曲线Fig.8 Comparison curres of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output power

所提出的新型Buck变换器的效率曲线如图8所示,在轻载时,变换器的转换效率为94.57%,可以看出新型Buck软开关变换器有效地提高了变换器的轻载效率,扩宽了高效率的运行区间,与硬开关方式相比效率明显提高。

3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新型Buck软开关技术,经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主电路设计方法的讨论,建立变换器模型。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可以通过开关S1实现ZCS的开启和ZVS的关闭,利用开关S1的切换来实现所提出新型软开关的技术。通过这种新型Buck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1]陈刚.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Chen Gang.Soft-switching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s [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1(in Chinese).

[2]Jabbari M,Farzanehfard H.New resonant step-down/up converters[J].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2010,25(1):249-256.

[3]Bodur H,Bakan A F.An improved ZCT-PWM DC-DC converter for high-power and frequency applications[J].IEEE Trans Ind Electron,2004,51(3):89-95.

[4]贾贵玺,张春雁,肖有文,等.新型Buck软开关电路的设计与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2):33-37.

Jia Guixi,Zhang Chunyan,Xiao Youwen,et al.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new type of buck soft-switching circuit[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2,27(2):33-37(in Chinese).

[5]陆治国,祝万平,刘捷丰,等.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3,33(12):39-46.

Lu Zhiguo,Zhu Wanpin,Liu Jiefeng,et al.A novel interleaved parallel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3,33(12):39-46(in Chinese).

[6]Adib E,Farzanehfard H.Family of zero-current transition PWM converters[J].IEEE Trans Ind Electron,2008,55(8):3055-3063.

[7]Do H L.Nonisolated bidirectional zero voltage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J].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2011,2563-2569.

[8]冯本成,杨玉岗,韩占岭.双向DC/DC变换器中耦合电感的应用研究[J].电源学报,2012,10(3):52-55.

Feng Bengcheng,Yang Yugang,Han Zhanling.Application of the coupled inductor i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J].Journal of Power Supply,2012,10(3):52-55(in Chinese).

[9]Zhang Yingqi,Sen P C.A new soft-switching technique for buck,boost and buck-boost converters[J].IEEE Trans Ind Appl,2003,39(6):1775-1782.

[10]Tsai C T,Shen C L.Interleaved soft-switching buck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J].IEEE Int Conf Sustain.Energy Technol,2008,10(3):877-882.

猜你喜欢

纹波导通斜率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一类防雷场所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及分析
纹波电流对不同芯片尺寸的LED光源可靠性的影响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180°导通方式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研究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
基于MAX16832长寿命低纹波LED路灯电源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