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视角下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选择

2018-02-03岳喜优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价值链集群企业

岳喜优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我国的包装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日益丰富,对包装制品的各色需求也不断增多。时至今日,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已经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包装大国,但是还不能称为包装强国,所以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成为今后包装产业的主要任务,建设包装产业集群,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包装产业集群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各地包装产业园区不断涌现。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包装大国,但是从包装产业链上看,在包装制品质量、材料、工艺研发等环节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包装产业中最前沿的包装基础材料、包装机械,尤其食品饮料包装与塑料薄膜等方面的核心先进技术仍然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垄断。国内包装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面临整体规模小、低水平的产品竞争、包装产品种类少、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包装设备与材料进口依赖严重,缺少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导致创新能力低,包装废弃物的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发展的成本逐渐走高,这对包装产业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时期。我国包装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向绿色化、科技化发展,绿色包装、循环经济将成为推动包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包装产业的发展要能够满足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要发展成为高科技含量与人文关怀、低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的新型包装产业,如此,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探求我国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将更有利于我国包装产业的升级发展。

1 我国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集群“形聚而神散”

我国包装产业集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包装产业园区建设也在多地得到了有效的实践,这些大大小小的包装产业园在推动包装产业发展中起得作用十分突出,为我国包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基础,在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包装产业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包装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还在国内,对国内市场依赖程度较大,这也反映出我国包装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供给不足,主要是中低端的产品供给,产品无法出口,使得国内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分工合理、结构完整的包装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关联机制,那么就很难形成竞争有力的产业集群,企业间分工化程度低,难以协调发展,出现企业低端产品重复建设和高端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局面,结果产业群内的企业只是简单在区位上的集中,无法向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也没有形成绿色生产体系,难以发挥协同效应。

1.2 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

我国包装产业研发投入过低,导致包装制品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包装产品出口处在国家分工和价值链的底端。科研投入不足导致包装产业市场满足能力差,在包装材料、包装机械、新型环保材料等领域,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加工主要停留在初级阶段,精加工的产品少;虽然包装产品总的产量很大,但是产品质量远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一些高端包装制品的材料及一些紧密包装仪器、大型的成套包装机械设备还严重依赖于进口。当然,这与我国包装企业整体规模小、没有雄厚的资金开展研发工作和原始创新不足等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包装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开发最前沿的包装技术,当下比较热门的可持续水性阻隔材料、轻质保温、微型图案材料增强技术等,需要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瞄准包装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与设备,专注研发,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3 包装产业集群内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位置相邻近,关系网络密切,企业间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往来频繁,人员、材料、设备、资金、技术的交流,更有利于产业集群获得协同与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产业集群促进知识传播的特点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企业趁机投机取巧,怠于进行技术研发,不主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想坐享创新外部溢出的好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利于产业的技术升级发展。此外,“搭便车”的想法使得企业滋生创新惰性,想通过模仿复制其他企业的产品获得生存,这样又加重了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如此一来,集群内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下降,难以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集群出现萎缩。当集群内个别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实力雄厚,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时,其他企业会竞相模仿,使得原本技术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慢慢消失,技术优势企业原始研发投入便很难回收回来,“带头者”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的挫伤,久而久之,企业失去了技术研发的动力与支持,产业集群会逐渐失去创新活力;而且,当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下,企业之间通过降价争取市场份额,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总的来说,我国包装产业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位置,以生产提供中低端产品为主,无法以质取胜,缺少竞争力。战略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导致很多企业不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仅仅依靠模仿、复制先进的产品,依靠大量的低端产品供给,获得有限的利润,使得我国包装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的境地。因此,我国包装产业想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产业集群这个平台,将有利于创新技术的扩散,提升产业的发展实力。因此,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2 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集群内企业主要以经济利益为目的,难以自发形成生态化发展模式。传统的集群发展经常会盲目求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包装产业集群内主要是围绕包装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集聚,生产者数量众多,而生产废弃物的分解者却很少,集群内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且,如果包装产业集群没有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率太低,很难维持产业持续发展。传统包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可观的物资利益,但是,以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因而,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包装产业集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向着生态化演进。

2.1 包装产业集约发展的需要

传统包装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的、初级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并且排放了很多污水、有毒气体等废弃物,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巨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难以持久。循环经济以“3R”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克服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两高一低”(“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弊端,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1]。包装产业需要采取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保证包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得。

2.2 包装产业循环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原材料—产品—废物”的单向物质流,资源在完成产品生产后就作为废弃物退出了生产领域,过程中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违背环境保护的原则。循环型经济运行模式是“原材料—产品—废料—再生资源”的闭路反馈式循环过程。由于存在着循环过程,投入到生产活动中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包装产业集群应该实现循环发展,通过合理投入原料与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实现包装产业发展的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目的,使包装产业朝着生态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2.3 包装产业清洁生产的需要

包装产业生态化发展需要实现清洁生产。大多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目标,在对生产成本控制时往往忽略了环境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破坏就是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但在当下的经济体制中,环境成本往往被大多数企业忽视。由于个别企业的不负责任的排污行为而使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意味着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被社会整体承担了,这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承担制度,将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明确化,让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为其排污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给予外部约束,迫使其进行清洁生产。包装产业清洁生产模式就是要通过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相互配合,再生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将排入自然环境中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2.4 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环境保护理念和战略发生质的变化,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强,经济绿色转型得到强化。各级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淘汰那些高能耗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追求经济绿色转型。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生态化转型,创新绿色包装技术将资源多次利用,实现物质循环使用,为包装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3 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以价值链为媒介的发展战略

价值链最早由美国的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最先提出的价值链主要是对于垂直一体化的公司而言的,主要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随后又将价值链的研究视角扩大到不同的企业之间。在21世纪之后,格里芬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研究全球的产业动态性。本质上而言,产业链与价值链所要表现的内容具有相似性,主要是揭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价值链是用于说明产业链中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增值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价值链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所掌握的关键资源如何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包装产业价值链是将价值链理论从包装企业层面延伸到包装产业层面,在整个包装产业链上分析如何分配资源与要素以提高价值含量,所以,价值链并没有超出产业链的范畴,本质上仍然属于产业链的研究内容。波特初始提出价值链的理论主要集中于分析企业,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包含了各项经济活动,每一项活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都不相同,对企业的贡献也有所差异,这对企业的管理者便提出了要求,即准确找出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能够创造最大效益的环节,进行重点管理,这是波特价值链理论最初的思想,也为产业价值链分析提供了较强的启发意义。可以说,将研究企业的理论方法推广到产业层面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要把控的重点就是最具价值创造的部分,产业链上的产业经济活动就是要找出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环节,明确各个环节对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影响力[2]。

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价值链包含在各个环节,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价值链的连接关系,一个企业的价值链上的增值效应越明显,可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价值增值环节越多,为企业创造利润也就越多,因此,企业的经营重点就在于尽可能地发现与培育更多的增值点,增减获利能力。对于包装产业集群而言,价值链不仅在集群企业的内部,更为重要的在于通过集群可以将企业与企业之间连接成链条与网络,横向链条上包装产业与相关产业形成密切的战略合作,纵向的便是产业价值链。横向与纵向的相互交错织就了产业集群的价值网,价值网中各项交错的链条成为价值流转的路径,每个交错点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可能。随着包装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企业与各种机构的加入,价值网也得到不断的延伸,为包装产业集群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此时,对集群外部的企业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加,促进了包装产业集群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协同发展。因此,价值链的形成为包装产业集群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为包装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在包装产业集群内,不同位置的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价值网中不同的节点上互为输入与输出,同时扮演着供应商、制造商、消费者、合作商等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为自身、为集群创造价值。集群内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集群协同发展的条件之一,集群内企业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相互传输发展需要的资源要素,可见,以价值链为媒介的发展路径是包装产业集群发展高效稳固的途径。

3.2 以知识链为媒介的发展战略

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众多的环节,知识的获取、吸收、创新等活动都属于知识创新的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并不是单一线性的运作模式,而是一个链式的循环往复的模式,中间需要不断地反馈与纠正,每个阶段都需要其他阶段的配合,将创新知识传播与应用。“知识链”的概念最早也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围绕知识为中心,知识的投入—转化—创新的循环过程形成一条知识链,在这条知识链上,知识通过不断地运动得到传播,并且创造的利润递增。通过知识链来对企业的知识进行管理,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吸收与整合等阶段的历练才能得到提升。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网络化组织就是集群内外各个组织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各个企业根据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处理组织的活动,并与其他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为知识的转移与吸收做好准备[3]。将知识链应用到包装产业集群中,是通过包装产业集群内企业所连接的网络结构将知识信息传递与吸收,即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产业链、企业与其他服务机构之间的为传递知识而形成的链式结构,知识信息传播范围得以扩大,传播效率提高。通过集群内的知识链的传播效应,企业能够迅速掌握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企业掌握最先进的技术知识与经营理念,可以转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当然,可以根据包装产业集群的层次,将其划分为集群层知识链与企业层知识链,对于集群的发展来说,集群层知识链能够有效整合集群内的企业和其他企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等的知识传播,通过集群知识链,新的知识通过创新、传播、吸收、应用等一系列的过程,构成基于集群创新发展的知识源,因此,应该重点关注集群层面的知识链。产业集群层的知识链形成与有效运行,为集群的组织之间开展创新合作、技术联合开发提高了基础条件,降低单独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风险,强化了集群的凝聚力,为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包装产业集群以知识链为协同发展路径的策略,能够改变传统产业集群简单的发展模式,知识链的成功运作可以将集群变为知识联盟,推动包装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通过知识链的有效运行,集群内的组织机构交换的不仅仅是资源要素,更重要的是知识与技术,信息的交换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要求,通过知识信息的相互交流,企业与其他组织能够明确自身的缺陷与发展所需,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以后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在掌握对方的战略意图基础上,明确彼此之间可以交流合作的交集,开拓合作的空间与潜力。当集群内的组织能够精确找到自身需求与合作的领域时,整个集群才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知识与技术协同发展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能够超越产业集群与知识联盟,成为更高层次的发展形态,是包装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方向。

3.3 以物联网为媒介的发展战略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提出,他认为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管理。将移动收发器装配到各种物件中,人就可以控制各种物件,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的普及,将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郑欣认为物联网就是利用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将需要接入互联网的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达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与控制[4]。物联网本质上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互联网仍然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内容,物联网是对互联网在应用上的延伸与拓展,将应用领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另一方面,物联网的使用不再以人为主体,用户端已经扩展到物品与物品之间,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沟通,通过智能感应、识别技术得以实现。在包装产业集群形成的知识交互网络基础上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集群建设为一个能够对资源实时定位、监管、交换的信息品台,集群内企业与其他服务机构所掌握的资源组成集群的物资资源库,以物联网为协同发展路径的包装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就是将包装产业集群内所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需求与供给的信息匹配,以实现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提高资源的价值增值。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包装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资源要素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加快物质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流转,物质资源得到了快速的供需匹配,流动性大大提高,成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润滑剂,提供知识、信息与物资交换的媒介,释放集群发展的活力[5]。

物联网作为媒介的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本质上仍然属于产业联盟的模式,优势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集群在物质流转方面信息错配的缺陷,为资源要素的供需满足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收集与交换,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灵活调整,促进新型产业链的出现。不同包装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料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价值增值,为不同企业的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强化了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合作基础。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包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更加灵活、智能,企业的战略也可以动态调整,实现物质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包装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发展。

4 总结

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发展的背景下,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而我国的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需求通过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选择科学与完善的协同产业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因此,从循环经济的视角研究了基于价值链、知识链与物联网的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是包装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上的一个创新,对我国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价值链集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