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资源利用及其结构发展刍议
——基于近年来天然气荒的思考
2018-02-03吴翟
吴 翟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动力资源,又称能量资源,是指能够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释放能量并加以利用的相关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核动力资源。电能等其他动力资源主要由燃料、水力、风力、太阳能等相关自然资源及核动力资源所转化,在此不作讨论。核动力资源由于其不稳定性目前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尚未大规模民用推广。在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自然资源中,数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等燃料资源运用最为广泛,同时因其不可再生性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除燃料资源等传统动力资源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力、风力、太阳能等新型自然资源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本文主要探讨燃料资源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太阳能等新型动力资源的利用及结构发展趋势。
1 我国动力资源储备及利用情况
1.1 我国动力资源总量丰富齐全,但人均占有低,缺乏持久性
我国动力资源,就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等燃料资源而言,分布较为分散、种类较为丰富,目前尚未有明显迹象表明世界上已发现开采的动力资源未在我国实际蕴藏。在我国已实际发现的动力资源中,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局部分布较多且易开采,天然气等资源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等地,因其海拔相对较高,局限于开采技术,未能够大范围利用。我国动力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但其总量就国土面积而言较为匮乏,已知我国煤炭、石油等相关燃料资源仅够持续开发不到200年,且不可再生,后继乏力;水利资源、太阳能资源有较大周期性,随汛期旱期、日照光强等因素变化极大,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动力资源耗用量相对较高,人均占有率低,长期来看已呈供不应求之势。
1.2 我国动力资源目前基本实现自循环利用,部分资源以进口为主
我国动力资源长期来看较为匮乏,但目前基本能实现自循环利用,短期内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状态。从自然燃料资源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能源分布相对不均,且储藏存量有限,但西气东输等相关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予以弥补。同时,南海油气资源逐渐被我国政府重视,逐步开始开发利用,短时间我国燃料资源在一定范畴内能够通过资源调度等手段基本实现有效利用,燃料资源的利用与消耗主体基本处于弱平衡状态。从二次(动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基本已通过各类一级资源的相对配置实现自循环利用,以典型的二级资源电能资源为例,我国过去主要采用火力发电,即依靠煤炭等自然燃料资源的燃烧发热产生能量从而转化为电能,而随着能源配置的调整,我国水力发电大大拓展了电能的转化获取途径,使得目前电力资源能够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电力资源需求是各类动力资源的综合表现,而动力资源利用配置在一定程度也通过电力资源转化范畴调整得以实现。除自然燃料资源利用一定程度上处于平衡状态外,各类直接动力资源所转化的诸如以电能源为典型的二级资源通过配置的动态调整基本实现资源利用自循环,我国动力资源目前基本实现自循环利用。但是,我国是动力资源进口大国,积极从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大量常规动力资源,同时仍致力于拓宽资源进口路径[1]。部分战略资源大量进口,用于战略物资储备,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资源大量进口以减轻国内资源配置负担,减缓国内自有资源的消耗速率。部分资源仍以进口为主,以减轻资源利用的配置负担,同时对相关稀缺资源予以保护。
1.3 我国动力资源利用总体较为合理,部分方向存在不足
我动力资源利用结构呈动态调整,结构配置总体较为合理,但在部分方向仍存在相对不足。资源结构调整行政化、市场调剂能力弱等情况仍然存在。在“煤改气”等措施的落实过程中,方式相对粗放,缺乏科学调研,存在一刀切等情况,不能因地制宜。在调研相关资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过分夸大其积极影响,缺乏可行性论证,其决策缺乏科学指导,未能统筹兼顾;在落实阶段,行政化痕迹较重,较少利用市场调节作用,缺乏相关配套措施,人文关怀不足,未能做到以人为本,相对不严谨,较易使得群众利益受到无端损失。
2 我国动力资源利用的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
2.1 我国动力资源利用的现存问题
在动力资源利用中,我国资源配置较好地贯彻了环保理念,但短时间内尚未有明显成效。当下,石油等高排放能源仍是主流能源,普遍用作汽车等大规模持续消耗品的驱动能源;在农村地区,麦秆、薪柴等低热燃料仍被直接利用,造成较大污染;在偏远地区,民众环保意识不高,更多着眼于当前经济利益,环保政策的推行遇到阻力较大。另外,在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中,从速、从量、唯绩效论等情况显著,运行缺乏调研论证,总体较为粗放,准备工作不全面,存在较多“后遗症”,造成较多问题、漏洞。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衔接问题,步骤过于紧凑,缺乏合理性,较为局限,能源更替缺乏过渡[2]。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在结构调整后未及时跟上,政策落实较易产生反复。
2.2 我国动力资源利用的结构发展路径
我国动力资源利用的结构发展路径应当着力于科学发展,注重协调平衡[3]。新时代,推广清洁资源需立足稳健,应当运用市场手段调节资源结构[4]。动力资源利用及结构发展应当注意因地制宜,着力协调经济生态和环境生态间的有机平衡,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相关政策的投放应立足于科学调研、反复动议、反复试点,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在政策实施前期应当反复斟酌,做好全面准备工作,保证能够平稳过渡,防止相关政策在后期出现较大漏洞或者在施行过程中进行较大调整。在政策实施中后期需注重反馈,动态调整落实效率,不损害群众权益,及时调整政策口径,及时跟进相关配套鼓励、补偿措施,使结构调整做到有的放矢,扎实稳健。
3 “天然气荒”视角下的资源利用现状追溯
所谓“天然气荒”是指居民天然气供应短缺,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天然气荒”的情况由来已久,近年来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媒体渲染下集中爆发。据中石油数据报道,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2 352亿m3,同比增长17%,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增量超过340亿m3,刷新天然气消费增量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供给严重不足,整个冬季采暖期,北方资源供应缺口近50亿m3,“天然气荒”情况较为严峻。我国天然气消费水平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环保措施的强力推进,天然气使用量超过“预期”。由果溯因,“天然气荒”这一动态预警充分暴露了我国动力资源利用及其结构发展的短板。从煤炭到天然气,我国动力资源利用较为单一,过渡粗放,缺乏统筹兼顾,同时政策口径未能有的放矢,落实较为呆板,未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彻底解决“天然气荒”问题最终要靠市场手段,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前提必须是理顺价格机制,在政府保障下有序运行。同时,动力资源结构应考虑多元化配置,在保障需求的同时尽可能追求清洁、经济,做到协调发展,预防“此荒”起“彼荒伏”;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在使用中加强调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平抑价格,二是在淡季时加强能源储备,引进民营资本,能够张弛有度。最后,相关动力资源的结构配置需与我国资源分布态势紧密结合,尽可能完善供需一体网络,在长期发展中实现自循环利用。
4 结语
动力资源是民生资源,是战略资源,是一国之本。动力资源利用及其结构发展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百姓安居乐业,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考量。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利用资源更是新时代交予人们的重要课题。当下,人们应当立足稳健,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之路,因地制宜地配置资源,合理把握资源配置口径,混合利用资源,合理把握市场调节机制,辅以宏观调控政策,多管齐下,使得动力资源利用及其结构发展愈趋合理。
1 萧 然.理性看待天然气紧张,“煤改气”一定会继续下去[N].人民日报,2018-01-15.
2 丁怡婷.国家能源局——“煤改气”,落实气源是前提[N].人民日报,2017-12-15.
3 彭 飞.北方供暖难:治理绩效应让位于民生急需[N].人民日报,2017-12-08.
4 郑新业.全面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