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循环经济与绿色设计的相关思考
2018-02-03王琪
王 琪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广州 510095)
绿色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从而使经济系统能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融为一体。绿色循环经济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回收再利用为发展形态的。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随着不断的研究、实践和推广,绿色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绿色设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延伸,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绿色设计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 绿色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传统的现代经济虽然促进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系统的平衡状态,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随着生态哲学的发展,人们将绿色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1.1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从而提高生产的生态效益,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在生产过程上,其要求尽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并将有毒的原材料、废物等处理干净;在产品的要求上,要尽量消除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良影响因素;在产品服务上,要求在所提供的服务中融入环境因素。
1.2 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根据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并兼具高效经济过程和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工业,使得物质和能量能够实现多级、高效、持续的利用。生态工业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是指通过对园内物流和能源的设计,来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阶梯利用。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大量的工业园区,而且发展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已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1.3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变化,都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因此,20世纪90年代开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循环经济就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上,对整个经济系统进行重构,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和高效回收再利用。绿色循环经济是一个资源—绿色产业—资源再生的闭环反馈,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规律为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经济,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的来说,循环经济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资源循环利用原则、产业结构闭环原则。减量化原则就是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用可再生资源进行替代,除此之外,还要对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进行控制,减少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使用原则是指对产品和包装等进行多次利用,从而尽量提高使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原则是针对废弃物来说的,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再造,实现多级利用;产业结构闭环原则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优化运行目标[1]。
2 绿色产品的概念和特点
从20世纪70年代绿色产品设计出现以来,不同学者对于绿色产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尽管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实质没有变化,就是具有最大程度的可回收再利用性、环境友好性和资源能源节约性的产品。所以,绿色产品可以定义为符合环保要求、能够高效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并能够实现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绿色产品作为绿色循环经济的载体,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具备环境友好特性,能够从产品的生产到废弃环节都保持对环境的最小危害;其次要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次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实现最小的能耗;最后要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或者是能够进行无公害的处理。所以,绿色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还要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简化产品结构,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环保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设计的原则
绿色设计环节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通常来讲,在进行绿色设计时,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循环境友好原则、节约化原则、可循环化原则和人性化原则。
3.1 环境友好原则
环境友好原则对产品的要求是,从生产阶段开始一直到回收处理的每个环节都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甚至做到无害。首先,企业要在设计阶段从环保角度出发,尽量选择低能耗、无毒、无污染或污染最小、能降解的绿色材料。例如,可以用布袋或纸袋来代替不可降解的吹塑袋,利用酒精电池取代难以回收的干电池,不使用不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铅汽油等。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设计阶段开始考虑,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再次,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综合考虑资源的可再生能力,选择清洁的、可再生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资源。最后,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寿命,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能够被产品充分利用的资源,从而在整个产品使用周期内,实现最小化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尽量做到“零排放”[2]。
3.2 节约化原则
节约化原则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污染的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节约化原则就是要通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的物质量实现减少污染的目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要尽量避免使用短缺或稀有的原材料,用可再生的材料、废料、余料或回收材料等替代。二要尽量减少所用材料种类,方便产品在废弃后的回收再利用。三要改变设计思想,在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缩小产品体积,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利用轻质材料代替,减轻产品质量。四要尽量简化产品结构,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实现产品的简约和美观。五要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包装,适度简化产品包装,避免包装产生的二次污染,使包装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或便于回收[3]。
3.3 可循环性原则
可循环性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通过降解的方式,回归到大自然或生产中,以原始状态被循环利用,而不是一次性使用。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首先保证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的耐用性;其次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产品部件,从而便于日后的更换;再次要确保不使用一次性产品,例如,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实现多次利用;然后要求产品在使用后还有回收价值,而不是变成污染环境的无用垃圾;最后要求厂家提供附加服务,在提供产品之余给出废品的处理办法[4]。
3.4 人性化原则
绿色设计要遵循的人性化原则就是,不仅要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还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心理、生理、技术、艺术等因素,使产品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给人提供精神上的享受,提高产品的人文价值,使产品兼具使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不同于传统的设计只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绿色设计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产品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首先,绿色设计要保证产品在使用周期内具有良好的性能,增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安全,从根本上避免产品质量原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其次,在绿色设计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产品从设计到使用再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都少不了人的参与,人是设计的使用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产生负面影响,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例如,在进行食品包装设计时,就要考虑包装是否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废弃的包装是否会给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等[5]。
4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模式
由上述绿色设计的原则可以看出,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绿色设计材料的选择,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有关的经济、环境、技术和对象等数据库的设计,产品的机构设计,产品的可回收设计等。绿色设计的核心是环境,是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与现在的众多设计方法中的局部设计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体设计。例如,无氟冰箱是近年来绿色设计的一个成功典型。众所周知,之前的冰箱使用的氟利昂制冷剂会对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设计能够代替氟利昂的无氟绿色冰箱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出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世界各国的冰箱制造厂家纷纷开始进行无氟冰箱的设计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氟绿色冰箱就完全占据冰箱市场。绿色设计不仅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厂家的经济效益。绿色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没有完全满足相关要求,它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重点[6]。
5 产品的回收再制造
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反馈环节。在绿色循环经济中,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产业,与原材料产业、制造业和销售业共同组成封闭的循环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的高效利用。绿色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系统包括企业的外部支持环境和企业的内部技术条件两部分,企业的外部支持环境包括报废产品的回收网络、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内部的技术条件包括先进的回收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现代化的回收过程管理手段[7]。
6 结语
绿色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弥补传统设计的不足之处,有效地实现防止污染、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它是绿色循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解决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循环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兼顾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和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 翟 昕,张化冰.众多专家热议绿色设计顶层构架为生态文明出招献策——北京中国职工之家“绿色化:生态设计论坛”侧记[J].资源再生,2015,(9):64-68.
2 兰 昆,许 凡,陈 洋,等.循环经济下的西北农村学校节能减排规划模式[J].城市建筑,2017,(17):13-16.
3 梁 婷,杨 林.环境问题助推中国绿色设计政策的诞生[J].设计,2016,(3):92-93.
4 张 伟,黄本笑.发展循环经济重在绿色设计[A].2005年制造业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制造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5:181-188.
5 曹少中,涂序彦,杨国为,等.绿色循环经济与绿色设计[J].机械设计,2014,21(4):1-5.
6 翁律纲.循环经济下的产品绿色设计策略探析[J].包装世界,2015,(3):124-126.
7 宫清付,鲍健强.绿色设计与循环经济[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