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

2018-02-03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线型护岸植被

薛 飞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12)

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要方向,近些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却不断提高。人们积极提出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将生态发展作为河道管理的基本方向与发展核心。当前,在河道发展中,生态问题不断凸显。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人们开始进行河道修复和治理等,积极从设计、施工、应用、管理等方面改善河道环境,还河道发展一个循环生态模式。

1 河道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河道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传统河道整治管理模式存在不少不足。传统河道管理模式单一,从河道管理的设计到河道后期的施工和治理等,都是针对防洪,对河道的其他职能重视不足。加上工程施工期间,过度追赶施工工期,导致河道施工质量存在问题[1]。虽然一些河道及时做了加固处理,但是时间一久,河道污染、淤积现象非常严重,河道之间相互得不到串通,河道治理效果不能长久保持。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都属于季风气候,季节性特征明显,正因为如此,河道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不够,城市污染物增多,超出河道自净能力,造成河道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综合性规划不够合理,河道行政区自检的河段治理不能够与周边河道协作,缺少综合性筹划,不能因地制宜地发挥河道功能。人们采取截弯取直的方式,却对河道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所以很多河道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2 河道治理技术介绍

2.1 线性设计

河道治理技术中,线性设计属于首选。线性设计以河道线型为基础,河道线型主要包含两种:直线型、自然曲折型。直线型河道,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中,结合河道进行取直,并且利用河床深挖的方式,满足河道泄洪方面的需求[2]。这样会导致河道自身的生态功能减退,对河道生态发展不利。自然曲折型,以河道本身的自然形态为基础,保证河道生态处理功能,然后完善其系统的多样性。

2.2 护岸技术

护岸技术,是指利用河道护岸的形式,应用混凝土结构,利用浆砌石构建河岸基本构造,这种建造方式属于生态模式。不同的构造形式,其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对河岸具体坡面和水流等参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混凝土构造属于护岸技术中比较传统却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具有占地少、坚固性强等优势。但是,混凝土构造对生态环境适应性不是很强,时间一久,会限制生态河道的发展。

2.3 水质生态修复技术

常见的水质生态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生态浮岛技术等,还有微生物强化脱氮技术、水体高效底泥改良技术和复氧技术等生态治理综合性修复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其中应用广泛的技术当属水生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浮岛技术等[3]。科技性较高的技术为微生物强化脱氮技术(脱氮、提升透明度)、水体高效底泥改良技术(除磷)、外源生态消减技术、推流曝气系统与水体在线廊道技术[4-7],同时它们也是操作最复杂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同的水质修复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能够美化城市。当然,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应用范围和使用地段受到限制,只适合较宽的河道。

2.4 河岸植被设计

河岸植被设置技术将自然形态与人工模式相结合,帮助自然类型的植被保持自然性,结合自然形态,利用模拟手段建设人工模式,注重色彩搭配比例,同时提高植被区域的可观性。人工植被具有整齐、长久等优势,但是相比自然植被模式,缺少景观价值。

3 河道治理方案实施

3.1 河道线型设计

在河道线型设计中,人们需要根据河道流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布置,保证原有河道的基本轮廓,结合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需要,对河道形态、线型进行科学设置。具体河道线型设计内容如下:河道与道路之间的交叉;及时对道路设计调整;适当对河道进行调整;调整期间,一定要科学控制转弯或半径等方向,保证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组成曲线模式,呈现光滑曲线的形态。尤其是河道裁弯,必须注意提升河道排洪能力,尽量不破坏原河道自然景观,进行线型设计。当然,具体设计还要以实际为基础,实际设计期间慎重考虑各种因素。

3.2 断岸、护岸设计

河道断岸、护岸等设计,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断岸设计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复式断面和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占地面积较大,对生物的正常生长有利。同时,剩余出来的滩地能够设计成景观休闲区域,增加河道应用功能,将景观、生态二者合一。梯形断面的优势在于涉及范围较广,同时可以节省占地面积。它有助于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减少生态建设期间的破坏范围,形成大面积的绿植覆盖。两种设计方案,都需要根据实际河道生态建设需求进行选择。护岸设计也分为两种形式,即自然生态、人工生态。自然生态主要是一些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生长区域,利用其自身优势形成河道的天然屏障,防止河道修剪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在生态河道治理中,首选应该为自然生态护岸,其可以根据植被吸收功能,及时将河道污染吸收与分解。但是,一些河道的生态修复不能应用自然生态护岸模式,例如,水流较急或破坏面积较大的河道,需要选择人工护岸方式。

3.3 水质修复设计

水质修复设计主要分为两个角度,即空间设计、治理方法选择。在河道生态治理中,人们可以根据植被属性、生长状况等了解水面变化,在周边布置不同类型的植物,提高河道的生态吸收能力[8]。布置水面植物时,人们一定要考虑航运与泄洪因素,满足两者需求后,才能进行布置。生态河道治理期间,人们可以从以下角度选择治理方法:微生物强化异位脱氮技术、异位除磷技术、外源生态消减技术、水体复氧及净化技术。选择生态治理方法的第一条件是适合本地河道现状,同时人们要考虑河道景观、河道空间布置、通航、排洪等因素,以水体生态系统修复为目标,从污染源控制、水生态治理与修复两方面着手,最终全面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3.4 景观设计

河道治理,尤其是在城镇河道治理中,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结合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景观设计可以帮助河道恢复生态环境、基本吸收功能。建造人工景观,并完美地融入河道生态治理中,突出河道治理特色。

4 结语

河道生态治理是保证河道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手段,优化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能够帮助城镇更快地恢复和发挥河道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河道生态治理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镇建设期间的生态环境。

1 官晓东,蔡 强,周 振.沿黄城市轻度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1):31-33.

2 衣 强,郑 宇,原翠萍,等.北京市永定河平原城市段生态治理经验及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16,26(2):1-5.

3 张金良.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J].人民黄河,2017,39(6):24-27.

4 李 琦,历炯慧,冯华军,等.一种河道去除氨氮的异味处理装置:中国,CN 206476803 U[P].2017-09-08.

5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河道异位除磷装置:中国,CN 206590985 U[P].2017-10-27.

6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河道水体净化廊道:中国,CN 206580629 U[P].2017-10-24.

7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种河道水体氨氮原位处理的水体净化廊道:中国,CN 206580630 U[P].2017-10-24.

8 李 超,李 明,全先超.城镇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方法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9(5):152-154.

猜你喜欢

线型护岸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高等级公路几何线型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核安全1级设备线型支承分析方法研究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一种非均匀线型的互连线能量分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