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来的科幻大师
2018-02-02冯吹雪
冯吹雪
近几十年来,一系列著名科幻影片相继诞生,如《银翼杀手》《异形2》《碟中碟3》《极乐空间》等。这些电影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物——塞得·米德。
米德是美国著名的科幻设计师、艺术家、视觉未来学家,他设计了很多科幻电影的视觉元素,包括宇宙飞船、太空殖民地、未来城市、武器装备等。这些设计有十足的未来感,提升了电影主题的表现力,引领行业潮流。
初试牛刀
米德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这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为该学院最好的专业就是工业设计,并在全美排名第一。
米德一毕业就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几年后自己创业开公司,承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设计产品。
20世纪60年代,小型盒式磁带由飞利浦发明,米德设计的就是这种盒式磁带录音机。米德的设计很有未来感,超越同时代5年,他戏称自己“提前工作了5年”。也因此,当磁带录音机迅速在全世界流行之时,米德的才华也逐渐展现出来。
源于现实的未来感
当鲜花绽放时,蜜蜂自然就来了。没过几年,美国著名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邀请他参与科幻电影的设计。米德欣然同意,觉得一点不难,就像换份工作一样。
1979年上映的《星际迷航》是非常成功的一部电影,也是米德参与设计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影片里,外星入侵者是一艘巨大的飞船,也是一个绝对原创的作品,米德的设计理念来自柬埔寨吴哥窟的葡萄树。他看到照片上,葡萄树蔓延开枝并爬满在机器上,这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他觉得这种样式能给人一种神秘感,吸引眼球,于是便以此为基础框架,设计了一艘“有机构造”的飞船,因为影片中那艘飞船本身就是一个生命。
电影非常成功,直到现在各种续集还在拍摄。而米德便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幻电影之旅,随后连接设计了《银翼杀手》《异形2》等一系列电影,还受邀设计了日本的科幻电影《从太阳出击》。
米德认为,科幻设计最大的挑战,要使设计作品具有前瞻性、未来感,但同时又是可信的、来源于现实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被事物的“现实真相”所困扰,飞船、火箭、枪炮等,要高于现实,必须与电影的时代、情节相契合。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科幻,并且能打動观众。
也有穿帮镜头
但是人毕竟不能创造出尽善尽美的东西。2013年科幻电影《极乐空间》,就出现一个纰漏。在电影里,未来的地球资源枯竭,一片荒凉,仿佛一颗死星。富人们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空间站,悬浮在地球上空。空间站极尽奢华,上面生活着人类的精英们,它成了未来的“伊甸园”,并且空间站里还有湖泊、高山,“自然”风光依旧优美。
为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空间站设计了人造重力,并且需要旋转,为此米德特意找朋友帮忙。这朋友是美国一位研究喷气动力的科学家,以严谨的科学计算,给出了空间站在什么样的旋转速度下,能达到合适的重力效果。
然而,如此精细的设计里,依然被观众找出了科学上的缺陷。其中有个场景,就是主人公驾驶飞船从地面飞了上来,结果坠毁在空间站的地面。它意味着空间站不是全封闭、包裹式的,而是直接面向太空、开放式的。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这一处缺陷被指出后,米德也没否认,只是强调电影是一门艺术,应当超越现实,高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