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2018-02-02钟燕兰谢才旺
钟燕兰+谢才旺
摘要:分析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结合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發展路径的启示,提出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构想,并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实际教学,总结实践经验和效果,以期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故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173-02
现阶段,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正在向“融合创新”阶段推进[1]。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文件明确了职后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但从长远来看,职后教师培养极易遭遇来自教师习惯的巨大阻力,倘若能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职前职后的贯穿式培养势必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近年来,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也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个热点问题。何克抗,张一春等学者对信息时代教师的能力结构及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进行了相关研究,杨宁等研究了影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模型并给出了培养模式[2],周东岱,魏轶娜等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为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意见。
目前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主要存在培养目标不合理、培养体系可操作性差、课程设计不合理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
2 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
正视师范生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的事实,改革以学科教学实践为导向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依照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寻求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新途径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2.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在职教师提出的要求,结合师范生学习与实践的实际,我们认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应围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技术素养”和“计划与准备”两个维度进行,同时拓展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体验,让学生萌发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的意识。以上分析与福建师范大学杨宁从实证角度所证实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核心是一般信息素养、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能力和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能力的结论不谋而合。
2.2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路径
杨宁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要素及路径分析》一文中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师范生的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整合、创新与建模能力以师范生的一般信息素养、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能力和师范生对学科与技术互动融合的关系理解为前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提升师范生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考虑到课时、内容、资源、师资受限以及师范生和教师均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的事实,把提高师范生一般信息素养、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能力和对学科与技术互动融合的关系理解作为课程目标是科学的、可行的。
2.3 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设想
数字故事源于“Digital Storytelling”。 Robin将其定义为:“由多媒体包括图片、文本、声音、视频、动画等元素,并配合一定表达方法或技巧组成的可视化故事。”[4] 当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数字故事的创作过程中时,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得到锻炼。
打破以学科教学实践为导向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以创建数字故事为实践应用形式,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数字故事创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参与,使得师范生在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创建数字故事的同时,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达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中的“技术素养”和“计划与准备”两个维度的能力要求。
3 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探索
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设想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与反思,目前基本确立了“全程贯穿、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模块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创作了七十多个数字故事实例。
3.1 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时代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媒体素材处理能力、数字故事设计与制作能力、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改革课堂教学的探索等。
课程围绕数字故事的设计、制作与运用展开,主要开展图1所示教学活动。
教学中引入和开发的数字故事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选择容易上手的PPT、Premiere、Scratch三款软件来制作数字故事实例,学生短期内基本掌握制作数字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技巧。另外,Scratch软件是一款适合中小学生制作数字故事的积木式编程软件,在课堂中引入Scratch可以扩展教学深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生成性教学。
3.2 实践效果
课程坚持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一般信息素养明显提升,完成数字故事创作后对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过程有完整的体验和较为清晰的理解。运用数字故事改革课堂教学后学生萌生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这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来迁移到学科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观学生创作的数字故事实例,从选题来看基本围绕着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人物、事件、影片、观点或者自身经历;从内容的选取和创作的思路来看主要表达学生的兴趣点、情感态度和反思;从创作所使用的技术和技巧来看以教师课堂所教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从学生创作的过程来看,小组内部分工协作较为合理,不会出现一人包办的情况。总之,基于数字故事创作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参与性高,同时技术素养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创作数字故事和运用数字故事开展模拟教学对技术融入的一般教学设计过程有了清晰的理解,并萌发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4 小结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所提出基于数字故事创作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设想仅在个别班进行了试验、反思、改进和再试验,虽然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生成了一批质量较优的数字故事实例,但距离系统化课程培养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建设,整合师资力量以及优化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俊,闫寒冰,祝智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方略——学习生成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21-128.
[2] 孟春梅.面向卓越教师培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101-102.
[3] 钟燕兰,谢才旺. 老中师教育传统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4):65-66
[4] 温小勇,王志军,孔利华,等.数字故事支持大学生项目学习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2):4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