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作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合
2018-02-02郑帅
郑帅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也对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实际发展现状看,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仍存在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忽视学生素质培养、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推出了“职业核心能力”和“系统化工作过程”两条改革道路。该文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为基础,对这两条道路的融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职业核心能力;个体差异;多媒体教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171-02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职业定位和教学目标愈发清晰,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和“服务”的教学宗旨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1 核心职业能力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对传统企业生产结构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开始建立全新行业,同时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需求模式。在此发展背景下,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格局,影响着社会就业方式和职业结构。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中,智能化程度、技术复合性都比较强,因而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应具备良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应将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规划中,以此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知识理论培养,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规划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多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计算机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原院校纷纷开始行动,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不可避免的存下较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传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片面性,过分强调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掌握,但却忽视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近年来,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强烈呼吁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价值观、职业道德,可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公共基础课程并非只是专业知识的铺垫,其更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垫脚石,故高职院校今后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兼顾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强,加之各地社会经济状况发展不一,故教学水平也不可一概而论,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参差不齐。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同样具有着高标准、严要求,若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则显然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而言,若课程设置过满,则极易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理解和记忆困难等问题。上述现象的出现增加了教学课程改革的难度。
最后,高职院校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是其实习过后,可在课上熟练完成计算机操作,并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以案例教学为主,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中虽具有典型性,但是由于案例数量较多,个体之间特点鲜明,又缺乏系统性的联系,进而时常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级难度,难以达到理想学习效果。
3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工作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合途径
3.1 完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目标具引导课程改革的作用,如今的企业对于应届实习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分看重,为此,院校可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课程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所谓职业能力,又可被称为基础能力和关键性能力,是综合全能型人才的必备素养,也是职业生涯中的基础能力,其适用于任何职业和岗位,故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2]。
在教学目标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力体现了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是该专业价值和核心体现。结合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学生的课程能力应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职场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以及系统维护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素质,强化其人际交往能力,使之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3.2 设置工作过程化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在具体的生产工作中寻找任务,将“工作过程化”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约束和限制,并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对岗位能力和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要将系统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结合当前的专业知识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以此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应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对社会各行业各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归纳出典型任务,为学生创建具备企业职业能力的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思想,将工作过程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3]。
3.2.1 教学内容选择
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重点体现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若内容偏向实践操作,便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忽视开发认知和思维训练,则极易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若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而偏离实际,则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甚至逐渐失去对学科的兴趣。为此,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性和重复性,而是要强化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既然符合实际又要便于理解和记忆。
3.2.2 教学情境设计
在此环节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学请进设计应符合教学需求和设计思想,所谓学习情境,即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中,将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加工变成一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以此提升其综合能力。其次,学习情境顺序设置要具有合理性,并需符合的学生的认知规律,禁止超出认知范围,在此可遵循“层层递进”的基本原则。最后,情境设置应符合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不可过于浮夸,即所有情境内容均需真实存在。endprint
3.3 完善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部分研究學者认为,教学活动并非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是要求学生结合已知外在新信息自主构建学习框架。在该理论的引导之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引导其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自主合作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可将其应用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
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班上同学划分成不同小组,人数以6~8人为最佳,各组中均应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搭配的合理性,各组可分别选出组长,但要求组长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并具备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可将职核心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从而使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提升了综合能力。
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入项目、任务驱动的过程组织教学,对真实存在的工作过程加以模拟,在此环节中,教师扮演着引导和监督的角色。例如,在资讯阶段,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待学生了解清晰后,便可对信息进行整理,开始任务操作;在决策阶段:各组同学可展开热烈讨论,包括工作方案、计划、实施流程等等;实施阶段:教师需对学生的操作行为加以监督,并辅以正确引导;工作评价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并妥善、详细的记录至任务单,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和点评,结合教师意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3.4 开发多为教学资源
3.4.1 教材
在工作过程理论的指导下,教材编制应重点考虑学生的决策计划和资讯,并通过小组的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应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对所有涉及到的知识作重点讲解。在项目选取时,既不可过于复杂同时也不可过于简单,应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并尽可能的涵盖更多的知识点,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现状,选择可突出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的教材[4]。
3.4.2 编制案例库
教师可将以往的教学案例进行更新和整理,并将其编制到“案例库”,对案例的难易程度进行详细划分,目的在于可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可帮助其顺利化解难题。
3.4.3 强化网络建设
在课程教学网络中,教师需定期发布习题、案例库、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应用和查询提供便利条件。还需设置师生交流区,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并对工作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途径进行了研究。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而也对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其在今后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其中,优化教学手段和思想,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缪向辉.论工作过程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融合——以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66-169.
[2] 周颖.基于项目的高职《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的教学研究——以薪酬管理项目实施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5(12):146-147.
[3] 毕好昌.基于DFDT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N].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01:135-138.
[4] 朱雄军,杨旭东,陈晴.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05:32-33.
[5] 刘靖,姚芳,张璟晶,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群的开发——以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72-74.
[6] 赵传胜.以教研为导向深度融合展新途——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5(4):109-111.
[7] 朱铁樱,骆爽.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以广厦学院为例[J].电子测试,2017(9):135-136+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