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卓越全球城市城市风险如何防控
2018-02-02丁晓彤
丁晓彤
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超大城市治理领域中要深刻学习领会、准确贯彻中央这一新战略、新思想。安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安全感也不会凭空出现,新时代民众的安全感受对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精细化、全覆盖、无死角”的要求。要具备准确研判现阶段及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对理想城市治理方案的设计与规划能力,要具备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炼出切合中国本土的理论,要具备转化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的本土化学术语言,并开展全球性对话的能力。
关键词:全球城市;城市治理;风险防控;信息共享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1.019
日前,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举办了第三届浦江城市治理创新论坛,本届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陈奇星工作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解放日报《思想周刊》四家单位共同举办。论坛深入研讨了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之路上的风险防控问题。
一、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的理念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第三分校校长朱亮高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方略,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超大城市治理领域中要深刻学习领会、准确贯彻中央这一新战略、新思想。上海市政协常委、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就新时代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的转变,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讲师、博士蒋华福进行了《韧性城市视阈下城市安全理念演进与风险管控力建构》的主题发言。
孙建平院长指出,新时代下的安全管理应该有三方面新的要求:一是工作评价的新要求。新时代的安全管理工作评价应由考核发生事故的多少,转向评价安全风险防控做得好不好。二是事故问责的新要求。列举晋元附小一学生上学途中被学校附近某弄小区高处坠落方玻璃砸中造成头部受伤的事件来分析事故的问责要求。三是民众安全感的新要求。安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安全感也不会凭空出现,新时代民众的安全感受对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精细化、全覆盖、无死角”的要求。
蒋华福博士着眼于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的理念建构,从城市风险演化趋势、城市安全理念演进、城市风险管控力建构这三个方面发表了看法。尤其在城市风险管控力建构这个问题上,他结合自己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经验,认为城市管理者必须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和心中有底。他还认为,风险管控力可由“人、物、管理”三个维度来构建:一是人的抗逆力,这是指人的吸收冲击和干扰的能力,从理念行为方面来提高人的本质安全化程度;二是物的运用性,从物质基础方面来提高物的本质安全化程度;三是管理的响应度,这是指管理的应对改变和扰动的能力。
二、超大型城市安全防控的制度规划
(一)韧性规划与建设:规避、应对灾害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进行了《构建韧性城市规划系统,应对不确定灾害风险》的主题发言,指出自然环境变化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剧变,使得城市灾害风险的脆弱性和暴露度不断增大,进而导致城市灾害风险的放大。由于城市防灾能力建设的滞后或因城市规划不科学,一定程度上导致灾害事故的多发或风险的放大。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城市规划脱节,是导致应急管理被动应对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还结合日本东京城市防灾规划和美国纽约城市防灾规划的经验和借鉴,提出需要从提高城市工程防御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战略视角两个方面来进行城市安全规划与建设,将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
(二)制定有效科学的超大型城市应急预案编制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樊博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对城市精细化背景下的应急预案编制提出了思考。通过对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相关调查的调研结果分析,他认为,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应急预案文本千篇一律制约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从抽样调研情况发现,预案修订往往更新不及时,在预案制定之后就束之高阁。二是跨部门联动不足,影响应急预案的执行效率。从调研情况来看,被调查者对于应急预案联动性不足的认知较为一致。其中,40%的受访者认同政府跨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到位,是影响事件预防和联合行动的主要原因;34%的受访者认为部门间缺乏信任,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是影响应急联动绩效的主要壁垒;剩余26%的受访者认为协调机制的缺失影响了资源整合,在应急联动过程中,牵头部门从其他部门处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尤为重要。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提升应急预案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其一,采用城市网格化管理细化应急预案编制;其二,配合应急预案牵头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体系。
(三)尽快实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董幼鸿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讨。他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二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的重要价值,三是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全面推进风险治理标准化建设。在他看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的重要价值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有利于推進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工作精细化;其二,有利于总结风险治理中的经验和做法;其三,有利于全社会对风险治理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其四,有利于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的文化建设。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全面推进风险治理标准化建设问题上,他认为应全面树立“风险治理标准化是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抓手”的理念,将风险治理融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加大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标准化相关的制度建设,增强风险治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大数据背景下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与应对
(一)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管理逻辑的转型与风险防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在主题发言中着眼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城市管理逻辑的转型与风险防范。他认为大数据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首先,大数据的一个根本缺陷是关注客观数据,而缺少对主观数据的反应;其次,大数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的巨量化和碎片化,这对现有的社会治理或社会学研究的技术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第三,大数据通过后台对民众信息抓取能力的不断增强,会引发法律、伦理、政策合法性上的质疑;第四,数据本身是模糊的,且大数据的巨量信息中有大量冗余、虚假和有害的内容。因此,他提出必须要提升和具备超大型城市未来迎接城市风险防范的能力,包括要具备准确研判现阶段及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对理想城市治理方案的设计与规划能力,要具备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炼出切合中国本土的理论,要具备转化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的本土化学术语言,并开展全球性对话的能力。
(二)上海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实践
上海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丁宪庭处长认为,上海人口多、高楼多,产业体量大,经济要素集聚的现状,城市安全尤其显得重要。城市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风险防控应急管理也必须常抓不懈。第一,要努力做到城市管理常态化。他认为目前一体两翼应急这块偏弱,特别是到区县一级的相关部门更是人力薄弱。第二,要严格实施应急管理标准化。他认为应急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目前的应急处置都暴露在多媒体之下,在老百姓都看得见的情况下,这对应急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该要进行规范化的处理。第三,要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政府要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应急管理关系到城市应急关系和生产关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第四,要设法做到应急处置高效化。领导、老百姓都对应急处置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高效、快速地处置、应对,还要早期地预警。第五,要尽力做到应急手段科学化。必须提升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强化“互联网+”的思维,更好地利用好大数据进行预测。
本届论坛由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副校长任锴荣主持。
责任编辑:施 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