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兴趣教学
2018-02-02柴珍珠
柴珍珠
很多学生会感觉数学课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再平铺直叙地讲解,毫无起伏地灌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则无法让他们感兴趣,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积极主动的思考更无从谈起。兴趣是学习主体主动认识和探索外在事物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可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数学,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设计有吸引力的开场白
好的教学开场白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立刻进入课堂情境。因此,要精心设计数学课的开场,能让学生产生听下去的愿望,并能够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后兴趣教学、高效学习做好铺垫。课堂开场白有多种方式。如可以联系实际开场,可以用计算竞赛开场,可以设置悬念开场,也可以讲故事开场;或引导学生“温故”以启发联想之新,运用类比、操作开场;也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总之,开场白就是要在情景中、操作中或回顾中将学生带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时,教师这样开场:“同学们,你们能求出最近开凿的一条穿山隧道两端的距离吗?”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当教师再说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获得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时,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期待,并有助于他们的主动学习。
二、营造投入情感的课堂氛围
教学不仅是为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在于思维的启发与兴趣的培养。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20分钟。如果教师只有精彩的开场,却在其后的讲解中照本宣科,学生的注意力仍然会迅速分散。为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堂氛围,引起学生认知情绪的起伏激荡或情感的共鸣,从而能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索,高效地建构知识体系。为此,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火候,让学生在理解上有突破,在情感上有触动。在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时,应选择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内容和方法来设置教学触发点。既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突破“配方”这个教学的重难点,可引导学生对已经熟知的几何图形进行观察,以类比其推理方法,即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体会这一过程:长方形——新的一元二次方程;长方形的割补——方程的移项;正方形——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变成正方形——转化为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拼补一个小正方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
这样,通过图形的变化类比配方法的抽象推理过程,既避免了教学中的空洞说教,又创设了充满趣味的高潮迭起的课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配方”概念。
三、实现两种分层练习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这些全都离不开练习。在掌握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之后,应让学生有一个对知识自我消化的过程。为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一是安排难度递进的课堂练习。在设计练习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特点,将相关习题做综合处理和统筹安排,避免使用题海战术,要使练习有“台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层层递进,逐步提高。
二是开展分层竞赛活动。在课堂练习时,可在相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开展竞赛(如上台板演、竞答、选答等)。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对手”,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竞赛活动。这种方式会使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以上两种不同方式的练习,都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信心,不害怕、不逃避,不断收获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设计令人回味的结束语
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做出精彩总结,以便给学生留点“余味”,给后续教学添些“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向往和期待。
例如,学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后,接着就要讲“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课堂将要结束前,可让学生任意找几个一元二次方程(△>0),教师会迅速说出这些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使学生产生好奇,然后再告诉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系数有什么必然的聯系,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观察和讨论,待到下一节课上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学习。
在教学中设计精彩结尾,可以让学生产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五、数学日记促进师生交流
数学日记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次数学课的所感与所悟,及时总结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可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教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批阅日记和写评语的过程,就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向学生渗透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进步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能通过数学日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需要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但是,师生之间、亲子之间难免会出现代沟或隔膜。数学日记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促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在日记中吐露心声,教师可以通过批阅日记与学生交流或交换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学生会因此而对数学教师及数学学科产生亲近之情,继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则可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更好地了解学情,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打造有趣的数学课堂,开展高效的兴趣教学。
总之,兴趣能促进学生寻求主动发展,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活跃有趣、并适度竞争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进入“我要学”的境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