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02陈鸿涛
陈鸿涛
摘 要: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常常被忽略的一部分,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分将会影响我们整个的工程地质质量。因此,为突出水文地质的重要性,本文就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存在的危害进行了浅要的说明,主要围绕水文地质中潜水位的升降及地下水的动水压力进行剖析,并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文地质;潜水位上升;潜水位下降;地下水波动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志码:A
在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水文地质勘察不达标,那么将会影响整个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然而,就当前工程地质勘察来说,由于水文运动自身的多边形及不可预测性等特征,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时往往忽略了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分析,给工程地质的质量埋下隐患。其实,水文地质中存在有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提前掌握一些水文运动的危害,将问题逐一解决,尽可能的避免水文运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我们的工程地质勘察才算得上合格,我们的工程施工质量才能达标,最终保障我们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浅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通常指的是我们自然环境下的地下水的变化发展情况。主要是3种情况: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地下水位如果不稳定,波动频率较高、波动幅度较大的话,势必对岩土层造成冲击,进而危害到整个的工程施工质量。
1.1 地下水水位上升导致的危害
地下水位之所以会上升,从总体上来说,大致分为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当周围的河流、湖泊水位上升时,对地下水的水位有着显著影响,造成地下水水位随之升高;二是,人为原因。所谓的人为原因令地下水水位升高,主要指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由于缺少周全的考虑导致我们排放的工业废水渗透到地下将地下水位抬升,或者是地下给排水管道以及引水渠道等的渗漏逐渐升高了地下水位。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地下水位的上升最终都会影响到工程地质的安全性。
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方面,地下水水位上升必然会浸透到地基当中,慢慢的侵蚀地基,使得地基当中的沙质土或粉质土含水量增多,使其支撑力下降,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下沉、不牢;另一方面,地下水水位上升会抬高地基,出现地基的隆起甚至移动情况,对地上的建筑物来讲就会导致上浮,降低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同时对建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最后一方面是,就岩土本身而言,其材质性能是松软的,在力学上本就稳定性不够,加之地下水位的上升,水的冲击就容易造成斜坡、滑移等情况,岩土本身的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2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下降与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不同的是,地下水位的下降往往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开采等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下面土壤与上面土的干湿交替,这就不利于打在地基当中的木桩,木桩的腐烂进度就会进一步被加快;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也会导致地裂问题的发生。由于岩土性能的不同,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膨胀性的岩土就会因水的浸泡出现变形且不均匀,拉大岩土距离,地裂问题也就会有可能出现;地下水水位的升降牵连着岩土的密度,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岩土的密度就上升,进一步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坍塌的发生。
1.3地下水水位波动带来的弊端
地下水水位波动也是经常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压力对整体建筑而言的影响力是非常小的,但是许多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对地下水水位产生波动。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因素主要有3个:季节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的多少、湖泊河流水的增减对地下水水位波动也是有着直接的关联、水库水位的变化也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波动。这些自然因素的存在会对地下水水位产生无规律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岩土。地下水水位波动频率高,岩土收缩膨胀幅度就变大,那么地基也就会出现裂缝,地基不牢那么整体建筑主体结构也就会不牢。同时,建筑主体结构也会因为地下水水位的波动而溶解的盐地层的溶解发生移动,这样来看,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
2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策略
水文地质的危害我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要杜绝此隐患的发生,提出了4点针对性策略。
2.1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視
一是制度层面,完善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制度,建立常态化机制。尤其是对水文地质这一薄弱环节的监管与规范,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无死角、无遗漏,提高勘察效果,使水文地质勘察成为工程地质勘察的常态;二是勘察人员方面,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认识。勘察人员在对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务必重视水文地质的勘察,不能让工作疏忽造成工程的隐患。与此同时,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要具备责任心,在勘察过程中尤其是水文地质的勘察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反复研究找出应对的策略,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同时,工程地质勘察所要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增强技能。
2.2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
对地下水状态的调查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一环,只要真真正正地了解了地下水状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因此,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做好地下水调研工作,根据数据做好调查标准、调查方向以及调查中会遇到的问题;二是,需要全面掌握地下水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确定地下水位情况,将地下水位情况分类详细记录,同时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走势、变动情况、目前状态以及地下水腐蚀性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提高可靠数据。三是,工程地质勘察人员根据地下水的调查情况能够做可靠预估,如对基坑深度控制多少才能降低水压力与承压水位能够使底基隔水层在标准范围内,不会因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和波动造成浸泡腐蚀和地裂等情况。
2.3加强水文地质技术革新
对水文地质勘察仅仅依靠勘察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水文地质技术的更新改造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在勘察过程中精准的发现问题从而切实的解决问题。对于水文地质设备的选材要精益求精,必须符合建设施工的标准。同时,还要加大对先进勘察设备以及先进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强硬的技术手段保障工程安全性能。
2.4确保地下水及潜水位在标准范围内
地下水水位的升降以及波动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为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工业排污、引水渠、地下给排水管道的修建等的监督力度。同时安排好专门人员,对地下水渗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复。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勘察水文地质时,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效合理的解决。如:若地下水水位下降,找出相关原因,如果是人为原因导致,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惩罚,加强教育及时恢复水位到正常范围;若地下水水位由于渗透原因上升,及时排查地下水给排水管道,做好修复或更换。
结语
从工程地质勘察总体情况来说,对水文地质的勘察是绝不能忽视的一环,为此,本文针对水文地质的3个危害进行了浅要描述,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勘察人员的重视与共鸣,同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能够让勘察人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尽最大可能去减少水文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促进工程地质勘察的权威性、有效性、安全性,让整个工程质量能够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燕.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25.
[2]付强,秦福锋.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J].企业导报,2015(7):1.
[3]丁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2):10.
[4]胡丽梅,邢宏永.浅谈地下水的危害及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科技信息,20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