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我市大学生环保教育之思

2018-02-02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生态

杨 鑫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1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的环保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必须将公民环保意识教育亟待提到日程上来。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是当今环保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完善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体系能够不断促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环保观念的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国民的手中传递下去,也能够帮助打好生态环保的攻坚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几十载的不懈奋斗迎来了新时代我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曙光。然而,当今过渡的开发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失调使得经济发展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困扰,国民全面和谐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受到了挑战。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社会资源环境仍需进一步加大节约力度,公民环保意识亟待提升。因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逐步对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环保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 生态文明视域下当前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困境

2.1 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当前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而与此同时,过分对于环境的开发和资源的压榨也彰显了当今国民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相比以往尽管有所提升,但在较为具体的环保问题上却表现出漠视的态度。简而言之,当前大学生虽然在诸如“不能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等较为浅显的环保问题上表现出了环保意识,但对于威胁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上仍然显得孤陋寡闻。

2.2 大学生的环保知识欠缺

尽管环保观念是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首要环节,但仅仅具备环保意识并不能保证大学生能够对当今环保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指导大学生的正确环保行为。充分的环保知识不仅是当今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能指导大学生们的正确环保行为。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极低,不能准确对全球环境问题做出判断,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这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制约了环境保护的步伐,限制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2.3 大学生的环保行为缺失

大学生的环保行为主要分为自身的行为和对待他们环保行为的主要态度。当今大学生在淡薄的环保意识和欠缺的环保知识的影响下,尽管自身的错误环保行为诸如: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废弃电池随意丢弃、随地吐痰等不大常见,但多数大学生对于他人的这类行为置若罔闻、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会对此类行为进行坚决的制止。

3 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可行之道

3.1 完善高校、社会、环保部门有机协调机制

要想切实提高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加强我市高校环保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单独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第三职能,合理地沟通社会,吸纳社会的环保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在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特别要与其中的相关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获得相应的环保课程资源,并得到专业部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指导。完善好高校、社会、环保部门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能够为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进程保驾护航,提供持续而又长久的技术支撑和方向指引。

3.2 增加我市高校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在加强环保教育课程建设、增强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同时,我市高校应当力求打造一些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环保户外实践活动,充分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环保的力量,进而贴近生活、关照社会,培养自身独立的主人翁意识。在户外实践活动的安排上,可以向德国汲取经验。众所周知,德国的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求真务实,在科技生态保护区、自然资源节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我市高校环保实践活动的设计活动中,我们可以切实采取社区服务、绿化校园行动、绿植推广与销售、环保卫士体验、校园环保社团等多样化的形式。

3.3 加强我市高校环保意识教育课程、教学活动

高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接受环保意识熏陶、环保观念灌输和环保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

一是课程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高校关于环保教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当中,相关环保课程又是我市大学生接受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精妙得当、设置合理、符合社会生活要求和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环保课程建设亟待提上日程。在我市高校生态和环保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完全有必要吸收、借鉴瑞典的高校环保课程建设经验。瑞典作为积极倡导和实践环保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致力于“生态学校”的建设,并逐渐成为欧洲环保教育的领头羊。回溯瑞典高校的环保课程经验对于当前我市高校大学生环保课程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面对如今我市高校环保课程缺乏、师资不足、设置不合理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借鉴别国的经验,统筹高校自身资源和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我市高校环保课程设置,吸纳相关师资、加快建设“以选修课程为主必修课程为辅”的高校环保课程体系。着力加强我市大学生环保意识,进一步帮助当今我市大学生形成全球环境观,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教学改革要把环保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有了整套连贯的环保课程,就该考虑学生如何将环保知识牢记心中、将环保行为作为日常遵循。因而好的环保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了高校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一环。

班级授课式:班级授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一些知识性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灌输价值的环保知识可以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保证高校学子能够接受到系统而完整的环保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相对有体系的环保知识网络,便于指导学生的环保行为。

问题教学式:面对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物种极大失衡、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和人类环保意识贫瘠的现状。高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社会现状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激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解决环保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师生共同合作,集思广益,开放多种解决当前环保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极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思维的开阔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辩论教学式:环保问题涉及到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关乎到人类自身的永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因而,环保问题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过分的强调发展或是自然保护都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高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高校教师可以静心挑选一些具有辩论价值的环保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环保之思,和对于问题的辩证思考能力。

结语

当今是国际格局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要想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呈现多方面的优势,必须考虑祖国的长远发展和资源的永续流传。因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必须迈的更加坚定和稳健。当代大学生站在历史交汇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当今我市大学生在环保意识、知识和行为方面存在的种种痼疾,着力联合社会和相关环保部门,完善高校环保课程建设体系。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在充分对大学生实际环保意识能力和水平了解的基础之上,设置合理的环保实践活动,为高校学子的环保意识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生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