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事记正式发布

2018-02-02

中国机电工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夫特包装袋变电站

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事记(专家委会议评选结果)

2017年12月14日,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是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发布了由专家委会议评选产生的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事记。

此次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事记的评选过程,经过了初选、媒体的普选,后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选,最后又经过企业家峰会的评选,才最终产生。

产业政策(3件)

1.2017年5月22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指南》对统筹推进我国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做出安排,通过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出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2.2017年6月30日,机器人被正式列入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根据新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1)与特种作业机器人制造(代码3492)两个行业小类,归属于其他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中类( 代 码 349), 归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代码34),这一修订将对促进机器人制造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3.2017年10月25日,《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对我国机器人标准化战略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我国机器人标准立项和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推动我国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对于指导机器人企业、标准化机构制定机器人标准、应用机器人标准、查找机器人标准空白和规划企业内部标准体系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技术突破(4件)

4.世界下潜能力最强的我国“蛟龙号”水下机器人完成实验性应用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潜(总第152次下潜),这也标志着“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蛟龙号”下潜足迹遍布中国南海、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等6大海区,作业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特别是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的下潜作业,发挥了全球领先的深度技术优势,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2017年6月19日,中科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内首套应用于现场的耐核辐射应急机器人已在该所研制成功,目前已交付大亚湾核电站使用。

6.“全天候智能巡检员”—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针对变电站巡检需求和目前市场上的巡检机器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设计了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使该产品更加实用化与智能化。该设备具备激光、视觉、超声波等多传感器和大数据融合技术,可自主充电,具有多种巡检模式,能满足恶劣环境下的巡检要求。实现变电站及其高压室设备的模拟/数字仪表读数、红外测温成像、设备外观异常识别、刀闸状态识别校验、压板投退识别、设备振动与噪声监测、绝缘子污秽监测、杆塔倾斜和路面沉降识别、异物入侵识别、施工越界检测、红外图谱库比对和智能报警等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可为工作人员提供检修决策,完成变电站检测的指挥与调度。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变电站运维成本,提高正常巡检作业和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智能变电站和无人值守变电站提供创新型的技术检测手段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更快地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

7.基于立体视觉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载系统。2017年研发《基于立体视觉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载系统》,是以BUD系列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装载系统平台。该工业机器人分拣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行走装置、车辆停放区域、视觉识别系统、中央处理器和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等。首先立体相机对进入到工作区的车辆进行图像采集,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将车辆可装载范围进行识别定位,接着根据自动布局算法得出装载方案,建立装载产品目标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导航机器人抓取不同种类、形状的目标物体进行装载作业。基于立体视觉的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载系统解决了传统重物装载需要人力加叉车的方式,完全实现自动化。使整个装载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快速高效。

产品创新(1件)

8.基于高速高秩序视觉识别及智能分配分拣装箱机器人。该产品采用包装袋输送分离技术,将堆叠的包装袋分离成单一包装袋连续输送,多个并联机器人和输送系统的协调控制。生产线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机器人抓袋成功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关键技术及难点、创新点:(1)关键技术点:(a)堆叠的包装袋分离成单一包装袋连续输送;(b)多个并联机器人和输送系统的协调控制;(2)技术难点; (a)堆叠的包装袋分离;(b)动态物料的抓取和放置;(3)创新点:堆叠的包装袋分离技术。

市场拓展(1件)

9.新松百台工业机器人成功入驻华晨汽车。以百台新松工业机器人为核心打造的白车身焊装线成功入驻沈阳华晨汽车工厂。这条首次实现国产功能部件应用比例100%的白车身自动化焊装线,涵盖车身主焊、下车身总成、侧围总成、发动机舱生产、前门总成等工序,生产节拍60JPH,设备开动率95%。通过24小时作业及多车型混线生产,与国际超一线工业机器人同场作业,新松机器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完美诠释。目前,新松工业机器人已为华晨宝马、上海交运、长春一汽等大型客户提供高端系统化服务。

企业并购(1件)

10.埃夫特完成对意大利W.F.C集团的收购。2017年9月28日,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欧洲知名汽车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W.F.C集团100%股权,是埃夫特继成功收购意大利喷涂机器人企业CMA、金属加工领域系统集成商Evolut和投资运动控制领域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商Robox之后,埃夫特公司进行的第四次海外并购项目,此次整体交易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本次并购极大提升埃夫特公司在汽车焊接自动化尤其新能源汽车铝制车身机器人焊接、高铁、航空制造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促进埃夫特公司进一步国际化,实现共赢发展。

(来源: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猜你喜欢

夫特包装袋变电站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包装袋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应用探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由包装袋变身的花盆
打破僵局
包装也疯狂
喜欢“懒人”的老板
卖萌的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