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
2018-02-01邹艳华
邹艳华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当今时代下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国家国防建设,为此严格把控企业产品质量、做好企业内部的质量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成为该类型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之上,探讨其发展的现状,提出提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路径,期望对改善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实现零缺质量有所启示。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控制
一、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上个世纪50年代质量成本概念面世后在美国各大公司内部得以推行,该项成本主要考察两大方面,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度而消耗的费用;另一方面将质量未达到顾客满意状态下发生的损失涵盖在内。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将质量成本划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一是预防成本即为预防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产品发生故障所产生的费用;二是鉴定成本即为验证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费用;三是内部故障成本即产品交付前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的损失;四是外部故障成本即产品于交付后未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而发生的费用,如保修费、投诉费等。
对于企业而言,追求较高的利润水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降低总成本、提高销售总额仍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两条基本路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一般将关注点聚焦在事后成本核算上面,成本管理脱离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大体系而独立存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高,这种背景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较差,而关注产品质量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通过计划、决策、控制、预决算等环节,协调供产销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为降低企业内部的总成本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道路,使得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部门可以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寻求各成本之间的最佳比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
二、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现状探讨
(一)全面化、动态化的质量成本管理有待提升
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环境要求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动态性,能够随时代变化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质量成本管理而言,GJB9001C-2017等标准要求在企业管理方式、行业背景、社会形势等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动的同时质量成本管理模式应及时做出反应进行调整,保障质量成本管理的手段和措施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但纵观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状况,固定化、僵硬化的质量成本模式屡见不鲜,很多企业将质量成本管理片面的理解为质量监控、成本把控等方面,将管理责任放在质量监管小组、财务部门,这种管理理念片面的理解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内涵,割裂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管理的全局性、动态性视角还有待提高,在各部门之间配合度有限、沟通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生产活动中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效益不强,没有发挥出其应该有的作用。
(二)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各环节有待优化
从GJB9001C-2017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全面化的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的各经营流程,设计、采购、生产等任一环节的工作出现疏漏都会影响其整体质量成本管理的效用。从设计环节来看,大部分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预防成本投入不足、研发效率相对不高等问题,这些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整体质量成本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如,预防成本的不足使得产品后续的鉴定成本大幅度提高,假使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能够事先合理规划预防成本的使用份额,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企业后续的鉴定成本,进而降低企业总成本。从采购环节来看,部分企业已经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对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流程进行了明示,能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监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抽检的监管方式使得物资在采购、入库等环节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如此以来,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产生大额内外部故障成本的几率大大提高。从生产环节来看,该环节处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位置,其成本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如,相关制度规定要求企业对其所生产的各项产品进行周密的质检工作,其鉴定成本相对较大,同时,在质量成本管理与激励体系脱节、员工质量管理成本意识不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生产环节中次品率较高,费用损失较为严重。
三、提升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路径探讨
(一)打造全面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與全面预算管理等理念相同,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其管理责任不仅集聚在质量监察小组、财务等部门,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承担起自己所应承担的质量成本管理任务,通过团队合作保证产品于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实现质优与低耗的双重目标。具体而言,一是营造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氛围,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参与感。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将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知识及准则进行简要的概述,阐明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使生产、设计、销售等部门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将质量成本的管理考虑在内。二是建立完善岗位分工和责任体系。完善的岗位分工与责任体系是保障企业公平薪酬发放、绩效考核的前提。该体系将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每个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工作准则进行指导,减少设计、生产等各环节业务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因产品质量不合规引起损失时可及时找到损失发生的原因和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同时考核相应的部门领导。在此环境下,各部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遵守标准开展业务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二)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性
质量经济性追求产品质量与费用的最佳配比,既要求产品质量水平能够符合GJB9001C-2017等标准与顾客的要求,又讲求费用的最低,下面将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分析提升产品质量经济的途径。从设计阶段来看,一是做好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企业投入的成本以及所应对的风险越来越大,能否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企业在设计产品之前应对市场趋势与顾客需求进行识别和分析,了解现在市场中的实际需求,使其生产的产品与实际需求之间匹配。二是建立技术经济指标。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可靠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设计上的精度而忽视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从生产环节来看,控制质量特征值的稳定性和分散程度是减少质量损失,提升质量经济性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明确生产体系中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制定完备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查制度、加大预防成本投入、做好生产部门员工技能培训等途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浪费现象,提升产品的合格率。从销售服务环节来看,对生产例如军工产品等大宗产品的企业而言,运输存储一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项元素,受产品特性的影响,因产品运输、存储不当而发生的损失现象比比皆是,在产品出现问题需要返修时的运输成本较大,这就需要企业在排布营销、维修网点时合理规划,减少企业质量成本损失,提高质量经济性。
四、总结
质量成本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单元,其成本总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最终所获利水平。自质量成本管理面世以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理论基础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够严密,很多企业在经营的各环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物资浪费,质量成本支出较大,质量成本的经济性不高。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入手,做好质量的把控工作,协同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打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毕军波.A军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5.
[2]宋文华.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34):146-147.
[3]韩红艳.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J].现代冶金,2011 (0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