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对内蒙古的影响及对策

2018-02-01

北方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技术创新政策

摘  要: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内蒙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中美贸易情况及贸易摩擦产生的宏观影响,紧紧围绕内蒙古受影响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从直接和间接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长期和短期角度提出应对举措,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贸易摩擦  技术创新  政策

一、中美贸易摩擦概况

(一)中美贸易基本情况

根据中方统计,201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2758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65.3%;据美方统计,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6.3%。近年来,中美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15.1%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14.2%,下降了0.9个百分点(见图1)。

從中美贸易产品结构看,我国对美出口主要是消费品,进口主要是资本品和科技产品。美国加税清单主要涉及食品和饮料、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金属、机械、家具、汽车、农业等行业(见图2及图3)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宏观影响

从整体经济影响看,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测算,如果美国对我国500亿美元商品开征25%的关税,预计我国GDP将减速约0.10%到0.12%;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预计我国GDP将减速约0.20%到0.25%。但也应看到,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点中90%以上来自于内需发展,贸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且具备一定的抵抗冲击的能力,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整体经济冲击影响有限。

从行业潜在影响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外向型企业,尤其是电子通信、电气机械、木材加工、化学产品等行业的企业产生成本增加、订单下降等影响;对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整体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延缓个别产品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进程;对我国集成电路、LED产业发展影响有限,因为此类产品占中国LED行业整体出口额不足5%,直接出口到美国的比例更低;对国内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期影响有限。但从长远看,将对我国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产生影响。

从消费领域影响看,目前,贸易摩擦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以大豆为例,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已不足三分之一,且美国大豆在我国大多用于榨油,目前我国从美国进口1吨大豆的含税价为3750美元,仅比原来增加750美元,均摊到每公斤豆油价格涨幅仅几元钱;以肉食为例,2017年进口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0—11元,2018年加征关税后上涨为每公斤17元,但由于牛、羊肉、鸡肉、鱼肉等对其均具有替代性,故猪肉价格上涨对日常生活影响有限。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内蒙古的影响分析

(一)直接影响

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的主要产品清单,影响贸易的领域主要包括豆粕、苜蓿草和乳制品等农畜产品、铅及铅制品、铝板带和铝箔、钢材及聚丙烃、甲醇等。

农畜产品。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和苜蓿量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34%和93%以上。美国苜蓿草、豆粕关税由7%调整为32%,苜蓿草由2860元/吨上升到3510元/吨,每吨成本增加650元,豆粕由2800元/吨上升到3150元/吨,每吨成本增加350元,导致每公斤牛奶成本增加0.2元左右。以Y企业为例,预计每年收奶500万吨,年增加成本10亿元;M企业预计每年收奶400万吨,年增加成本8亿元。此外,生产成本提高后,国内外生鲜乳价差扩大,导致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进口奶粉和液态奶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挤占国内乳品市场空间。美国是我国第二大乳制品进口来源国,主要进口产品为乳清、奶粉、无水奶油和奶酪。目前,Y企业主要进口乳清蛋白、乳矿物盐和蓝莓浆等乳制品原材料。清蛋白、矿物盐关税由2%提高到27.5%,蓝莓浆关税由20%提高到50%,预计三种原材料全年累计增加成本2240万元;M企业主要进口乳清蛋白、奶粉、无水奶油和奶酪等乳制品原材料,加征关税后,预计全年累计增加成本5200万元;另外,“美废进口限制”导致包装材料纸箱价格上升、成本增加约1.5亿元,两项合计2亿元,内蒙古区域业务按照占比35%推算,一年增加成本7000万元。

铅及铅制品。近几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铅精矿占总进口量的比重维持在16%-18%,占国内铅精矿总供应量的4%左右,折合金属量超过10万吨。但考虑到国际铅矿资源丰富,我国铅矿砂进口将由美国转向秘鲁和俄罗斯,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铅矿进口影响不大。美国对我国铅酸蓄电池产品征收高关税,将加快国内蓄电池产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不利于国内铅消费。考虑到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铅及铅制品生产区,2017年内蒙古铅产能达到40万吨,产量达到9.4万吨,占全国(471.6万吨)的2%,国内消费的整体走低势必会传导到内蒙古,特别是美国对进口铅锌及制品征收10%左右的关税,将对内蒙古铅及铅制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铝材。我国出口铝材主要以铝板带、铝箔以及铝型材为主,三者合计占比超9成。2017年我国出口铝材中铝板带占比为49%、铝箔占27%、铝条杆型材占20%。其中,出口美国铝板带片50.22万吨、铝箔14.85万吨、铝管1.1万吨,铝型材1.01万吨,合计约66万吨。我国铝板带出口占出口美国铝材产品75.9%,占美国进口铝板带的51.2%;铝箔出口占我国出口美国铝材的22.45%,占美国进口铝箔的75.6%。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商品5060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占26.9%、医疗设备占6.4%、电视机及显示器占4.5%,这些产品均需要铝制品组装。内蒙古作为电解铝的主要产区,2017年电解铝产量近266万吨,占全国(3329万吨)的8%,美国加征关税,将间接影响电解铝终端消费,也将间接影响内蒙古电解铝市场。

化工制品。中美贸易涉及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丙烷、聚烯烃、聚乙烯、EVA树脂以及甲醇。近期,美方拟对从石油、天然气等上游资源到烯烃、苯、酚类等化工原料,从金属单质到氧化物、卤化物、盐类等化学品,以及化肥、农药、涂料、轮胎等化工终端产品均征收10%的进口关税。美国从我国进口金额较大的产品主要有PS、PC、环氧树脂、有机硅中间体、PTEE和苯胺,其进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9.69%、7.47%、7.88%、11.05%、12.74%和12.7%。我国拟对从美国进口的能源油气以及主要化工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液化丙烷、丙烯晴、苯酚、石蜡、PVC、环氧树脂、有机硅中间体、表面活性剂、丁基橡胶、二氯乙烷占我国进口总额比重较大,分别为26%、20%、25%、15%、32%、11%、21%、24%、26%和71%。涉及内蒙古产品的主要有PC、环氧树脂、有机硅中间体、苯胺、PVC、环氧树脂、表面活性剂、丁基橡胶和二氯乙烷,除有机硅中间体和苯胺外,其余化工产品全部处于净进口状态,而出口美国的有机硅中间体和苯胺占我国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2.6%和12.1%。因此,苯胺和有机硅中间体出口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间接影响

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看,内蒙古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中美贸易摩擦必然对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的内蒙古引进成熟技术和设备形成冲击。同样,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部分终端产品市场影响,必然会传导到原材料的需求。例如,受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影响,满洲里华芯科技公司在香港市场进口芯片原材料出现困难,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由于美国将很多木制品列入增加关税商品清单,近期虽然未影响满洲里市企业出口的商品,但考虑到中美贸易可能会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企业继续对美出口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從企业融资角度看,中美经贸摩擦逐步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下跌压力,增加企业外债还款成本,影响企业发行外债积极性,不利于内蒙古企业筹措资金。

三、主要对策

目前,中美贸易战对内蒙古已显现出“苗头性”影响,需要我们坚持“长期重战略谋划、短期重技术应对”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寻找新进口来源国,实现进口替代等短期办法,积极妥善应对;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内蒙古产业发展的“四多四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弱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实现产业由低端迈向中高端。

(一)加强政府与企业衔接,做好贸易影响应对预案

一是围绕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龙头企业(重点进出口企业)+政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动态联系机制,提高对内蒙古木材加工、大豆、豆粕、苜蓿草等领域关注度,及时向企业反馈中美贸易战情况,准确、客观分析已产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做好前期化解贸易风险准备。

二是借助国家搭建的“一带一路”平台,积极开展推介活动,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出口市场。积极调整进口结构,积极寻找豆粕、苜蓿草等进口产品替代国,开辟巴西、加拿大、西班牙等农产品进口新渠道,增加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规模。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拓展新的市场,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是根据我国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形成的市场空间,及我国对大豆产需缺口较大的实际和内蒙古与俄罗斯深化农业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研究推动拓展对俄大豆进口业务,鼓励境外农业种植企业逐步扩大在俄大豆种植面积和回运规模,不断提升对俄农业合作层次和规模。

五是指导铝制品、农畜产品等出口企业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区内企业主动“走出去”,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洲、拉美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境外展位费全额补贴,以新市场转换传统市场,消化对美订单损失,减少对美市场依赖。

六是需要高度关注除美国以外的国家贸易的政策变化影响。中美贸易摩擦表面看仅是中美双边贸易政策博弈,但也需要关注美国与其它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做好充足预案。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提高企业原料的自给水平,争取国家增加苜蓿草种植的补贴额度,提高苜蓿草种植补贴额度,扩大优质苜蓿草种植规模。

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支持企业瞄准产业的核心薄弱环节,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追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高新技术领域外商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是培育壮大进出口加工企业,对美国市场和技术高度依赖的企业,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拓展、技术战略和运营流程。积极开拓欧洲、亚洲和国内市场。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或寻求替代技术方式化解影响。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和定位,针对核心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四是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优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大内蒙古关键设备、进口原料、关键技术的引进力度;借助“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政策机遇,推进内蒙古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借助国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

(三)实施“优进优出”战略,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一是争取国家给予小麦等粮食进口配额倾斜。内蒙古初步形成了“境外种植”和“境内加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但是多数外贸企业或者加工企业,由于没有小麦进口关税配额,只能缴纳65%的关税进口,与配额内1%的进口关税税率相比形成巨大成本差距,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进口及后续深加工业务的开展。争取国家支持内蒙古农产品进口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并建议在进口关税配额方面对内蒙古企业给予支持。

二是按照“稳外贸、稳外资”的要求,争取国家给予沿边地区更大支持。内蒙古分布有19个边境旗县,大部分旗县地方财力有限,又承担着繁重的口岸建设任务。建议内蒙古积极向国家争取,将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地方,专项用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课题组成员 : 张永军  曹永萍  冯玉龙  苏和  李文杰  佟成元)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技术创新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