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英文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素质
2018-02-01刘茜
摘要:谈及当前留学生教育,不可不提的是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快速调整好心态,掌握針对留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具备强大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师的自信,英语表达,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相互理解等方面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心理素质;自信;心理准备;民族偏见;个人威信等
任何一个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目光审视的人,内心都会或多或少是紧张的,更别说教授的语言是非自己母语的英文。而留学生的教师们或许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曾听多位教师谈及人生第一次登上讲台的经历,无一不是刻骨铭心,时隔数年而历历在目;可以想象,登上讲台的一刻,无数目光的注视下,无数期盼中,却出于种种原因,原本记得烂熟的内容仿佛如鲠在喉,那本应自如得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内容却无论如何也冲不破那层紧张、恐惧的薄膜。
事实上,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熟练程度;全英文教学中又增加了对英语的把握程度,则更为复杂。用英语的教学时,只有把专业知识用英语熟练而又精准的表达、呈现出来,为学生所理解,才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而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则与这位教师的语音,语调,语言感染力,教态,气场等密不可分。而这就不能不提到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首先,是自信(SelfConfidence)、沉着(Composure)。而自信来源于实力,实力源于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也就是吃透教材。教师对教材吃得越透,则对教学内容越熟练,讲授之时就越自信。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能生巧”。“巧”即“窍门”,“技巧”,可见“熟”是“巧”的前提,只有在熟的基础上才能谈技巧。
其次,相当的英语水平(English Competency)。当然,英语水平不必达到同声传译的水准,但也必须涵盖教学所需的所有词汇以及深厚的语法功底(要知道,面对那些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学生,要是频频出现语法错误,那可是相当丢面子的),以及准确的发音(任何一种语言中发音不准都会谬以千里)。
最后一点,也就来到了本文的重点,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与自己完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们?如何在教学中产生共鸣,让学生接受不排斥自己,接受不排斥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句话:做足心理准备(Mental Preparation)与功课。
首先,消除最轻微的民族偏见。在与一些老师的谈话中不难听出,他们对一些国家的学生有明显喜恶。而事实上,在英文授课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人文背景,关心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程度,对症下药,奖惩及时得当。切不可因自己对学生的国家及民族的好恶而对学生个人产生偏见,从而嫌弃差生,认为他们“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劣根性,这个国家的人就是这样,所以是学不好的,所以我也不用好好教”。
其次,教师应该尽量使自己充满气场。调查显示,受学生喜爱的充满气场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远高于不受学生喜爱无气场的教师。气场当然是教师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威信与气场呢?——答案当然是使用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我曾经旁听过许多教师对于留学生的课堂。听得多了一比较,长短优劣已然见分晓。有的教师全程照念PPT,甚至头都没有抬起过,也没有看过学生,语音语调更是平淡到从头到尾都一样;没有停顿,发音不准确,语速快,甚至没有互动,无交流,试问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吸引学生?相反,有的教师对自己所讲内容烂熟于心,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问题质量高且有开放性且能启发学生思维,直击学生灵魂最深处,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发音准确,语速适中,充满激情(Passion)与眼神交流(EyeContact),肢体语言丰富(Body Language),激发学生对先后所学知识的思考(Reflection),课程设计合理,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再次,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因此应从心理上有意识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活动,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不要认为一堂课只要是把内容上完了,不管学生是否掌握,就算是结束,完成任务了;相反,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精心设计围绕学生的各种教学活动。我们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只有学生最终消化了知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成功的。
总之,当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的内心感觉应该是神圣的,因为下面坐着的学生们都将仔细聆听并研习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他的每一个思想;他的内心更应是激动的,因为他自信他愿意并且有这个能力将把毕生所学精要一一传授给在座学生,而学生将为他的思想所影响并受到他所授知识的启迪,这怎能不让他激情澎湃?所以,他的声音必然是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必然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而无论是单独讲解或与学生互动之时,他的气场必定是压倒一切的!他的语气是如此铿锵有力,他在适当的时候举出范例,他的语言如此生动,令人如此印象深刻。他的教学活动必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终极目标,而非一个人的“独舞”。所以他的语速一定会是适中的,既能让学生听得清楚,又保持一定的流畅度,从而游刃有余,操控自如,这才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炜.南亚国家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及相应策略——以扬州大学MBBS专业留学生为例[J/OL].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04-206.
[2]程健维,刘方远.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220-221.
作者简介:刘茜,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