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整体性

2018-02-01肖华香��

考试周刊 2017年91期
关键词:整体性阅读教学

肖华香��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而阅读教学不能把一篇文章完全肢解开,应该注重整体性教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结构以及语言。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性;总体把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与鉴赏应“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可见语文教学应注重整体性。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课改,语文教学的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先看看文言文教学吧。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第一课时:

一、 解题。

二、 作者作品介绍。

三、 教师范读(注音、解词)。

四、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句。

五、 问题探究:本文在故事情节叙述上有何特点?

第二课时:

一、 细读课文,回答预设的问题:

1.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分别指的是郑国外交史上的什么事件?

2. 依你之见,晋、秦围攻郑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 精读课文,分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

1. 烛之武能说退秦穆公,除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之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客观因素吗?

2.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道理说服秦穆公退兵?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点?

3. 请你说说烛之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说退秦师,并评说他的说理艺术。

4. 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讨论:晋文公不攻打秦军的选择是否明智?

这节课看似安排得很科学合理,从疏通文意到对文本的探究,既分析了文本的叙事技巧,又分析了烛之武的说理艺术。但仔细揣摩,这篇文章整体阅读做得还不够,因为新版语文教科书文言文部分的注释相当详尽,学生通过注释参读课文,基本能疏通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而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正是学生的感兴趣之处。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妙处(包括语言、叙事技巧、说理艺术)。其实,教师不必设计那么多问题来肢解课文,应保留住文章的整体美感和灵魂。

文言文教学如此,那么现代文教学情况又如何呢?

有一位教师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先释题及简介时代背景,再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 文章的层次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2. 作者写了荷塘(4~6自然段)的哪些景物?

3. 本文写景时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4.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特点?

5. 本文的語言特色是什么?

6. 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7. 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江南“采莲”的事?为什么两次写到“妻”?

8.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9. 这篇文章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 课文后的链接对朱自清的评价不一,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虽然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并在第二课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但是这些问题的第1、2、3、4、6、7、8题都是分析文章局部的某一个小问题,学生回答完后对文章并没有整体的感知,这样便使《荷塘月色》的美丧失殆尽。那么美的散文,我认为只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品味文章美在哪里,然后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那么美就行了。设计那么多的小问题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还有什么美可言?

这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过细分析”现象,即上课的过程模式化,把一篇文章完全肢解,既丧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又减弱了学生对语言品味、感悟的程度。就如我刚毕业那年在初中上公开课时,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样,我严格按《初中语文参考书》讲清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整节课下来,文章中每一处“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或“将什么拟人化,赋予景物以人的什么情态、什么感情,突出景物什么特点,表明了作者什么感情”等等,分析得非常透彻,自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不料,一位老教师提出了批评,但用辞很委婉,他说:“散文就应该上得像散文一样美,让学生能有美的享受,不能上成修辞课。”当时,我很不理解,现在回头想想,确实有道理,所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极其重要。

再比如高三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只根据出题者设置的题目去答题,教师只教给学生如何规范地答题,如何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并把最完整、最标准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感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又如何能提高?所以只有教师整体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文章的内涵,感悟到文章的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从阅读的心理来看,也应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所以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不论是对文言文还是对现代文阅读来说,都极为重要。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中,也有一些老师遵循课改精神,注重整体阅读教学。

如,一位老师是这样上郁达夫《故都的秋》这一课的:

一、 整体感知。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又通过写什么样的景物去抒发自己怎样的深情?(导语已经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了)

1. 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

2.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 分析鉴赏。

1. 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秋的?

2. 从秋声秋色的角度来写,有何好处?

3. 描写了哪些秋声秋色?

三、 揣摩感悟作者创设的意境。

四、 细节剖析。这样对文章的分析先总后分,深入浅出,学生既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又能把握本课的重点,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应注重整体性,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语文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作者简介:肖华香,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体性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教育的整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