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
2018-02-01牛绮思
牛绮思
在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产生数据,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被采集,被用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训练等领域,也令数据成为一种资源,引发各方的争夺。“未来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从2015年马云作出如此表述开始,数据不断被喻为未来的“石油”。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那么,这些数据应该怎么应用?数据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鉴于数据的产生模糊了个人隐私的边界,人们又是否在大数据面前感到恐惧?
《中国经济周刊》的《数据为王》一文刊发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
大数据是一双探索未知的眼睛
@陈辉:海量的数据,更接近真实的相关联系,而不是以前从样本中所抽取出的因果关系。大数据加深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洞察力、理解力。
@陈先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个体都是用数据描绘出来的。
@刘飞:最熟悉老百姓消费习惯的不是工商局,不是某个协会,也不是哪个科研机构,最有可能的是淘宝。所有消费和交易行为发生在了这个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又有所有数据的记录,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另外,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有大量的数据记录,我们的行为会变成数据,成为描述我们的信息,它们可能比你自己都要了解你。
数据属于谁?
@deslavie Y:大数据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核心:谁有解读大数据的权利,以及谁有权利把数据整合在一起解读?
@陈永刚:数据是属于用户的,但是用户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这些数据,所以就被各大公司钻了空子。
@joshua jin:现在有价值的数据,如消费习惯、喜好的消费地点和时间,都可以引申地被认为是用户的人格,即是不可分割的属于用户。同时,收集用户数据的机构与用户达成了直接合同,在合约规定的范围内获取用户提供的独特数据,平台因此便获得了挖掘开发此类数据的权利。而因分析所得的任何成果,直观的来讲都是属于平台的。
数据安全引人担忧
@牛英雄:個人隐私这些东西若是被用在非法途径上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还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因此国家应该对其严加看管。
@cjc:人本身是具有选择性的,让数据帮助人分析自己,很多人并不乐见于此,因为它破坏了自身思想上的自由与自主。但是倘若把大数据用于自然灾害预防、险情控制、道路资源分配、科研开发等方面则能促进人类社会道德和效率发展的良性。
@花梨木:拿个人隐私数据来说,虽然这方面定价尚未明确,但确实有市场,比如现在很多人从快递公司买货单信息、大批购买个人电话号码等,这些隐私数据的主人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的数据会被用来做什么,这并不公平。数据为王的时代不可逆,但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法律能更全面可行更有震慑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