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水利工程CAD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2018-02-01殷芳芳李夕耀
殷芳芳 李夕耀
1.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2.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100124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是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概念基础上提出的[1]。SPOC基本模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即将MOOC资源用于小规模且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2-4]。简言之,SPOC是融合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是MOOC教学的校本化[5]。
水利工程CAD是一门兼有理论与实践,但偏向于实践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培养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必修课。但是,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无法调解学生理解知识速度与深度不同的矛盾,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也无暇顾及学生职业道德等的培养。
SPOC教学模式可克服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弊端。教师通过课前发布学习资料让学生预习,帮助其发现疑难点并激发出求知欲;课堂时间教师可对知识结构集中讲解,并让学生专注于讨论或实践,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6];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加强辅导;同时可利用具体案例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避免培养出刻板只会操作的低技能型人才[7-10]。然而,SPOC教学模式较多地停留在研究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和推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基于SPOC的教学模式
基于SPOC的教学模式是SPOC线上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11],SPOC利用并改进优秀的MOOC资源,重组传统教学流程,强调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6],进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针对水利工程CAD课程,其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现课程SPOC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12]。对于水利工程CAD课程,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优势,SPOC线上平台完成理论内容,线下讲授操作实践部分,在时间分配上做到侧重于实践教学[13]。(2)实时监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基于SPOC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线下教学的进度安排,增加较难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到知识。(3)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传统课堂结合SPOC后,学生与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近距离讨论问题,也能在SPOC平台的讨论区交流,提出问题并及时地予以解决。
2 研究方法和过程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2017学年需必修水利工程CAD课程的水利工程造价班学生,其中2016级水利工程造价班将作为实验组,2015级水利工程造价班是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SPOC模式,并在实验组开展SPOC模式的水利工程CAD教学之前,了解学习者基本情况,包括网络学习的频率、是否会在网络上寻求帮助、是否对SPOC式课堂感兴趣等。
2.2 SPOC平台选择
选择与学校教务系统对接的泛雅SPOC平台,该平台具有丰富的课程设计模板与强大的课程内容编辑功能,也可将课程映射给其他教师,以高效地共享课程资源。同时,该平台还具有“统计”数据功能,如课程访问次数、微视频播放时长、作业提交情况等[14]。通过泛雅SPOC平台将得到授权的相关慕课编辑上传,同时利用超星资源库,定制个性化的“水利工程CAD”课程空间。
2.3 优质慕课选取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院对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最适用于我们学院学生学习的MOOC—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张圣敏副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同时,为了更好地贴近我们所选定的教材内容,向西南交通大学的卢传贤教授申请授权,一部分视频内容选自卢传贤等老师开设的MOOC—土木工程制图课程。
研究采用实践法,对学生SPOC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学习过程分别做好记录,并深入分析学情与学习成效,具体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过程图
3 实验过程情况分析
3.1 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展开,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前,学生提前在SPOC平台上学习课程内容,包括观看教学视频、浏览文档、完成随堂测验、参与主题讨论等。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多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课中,教师安排好学生之间的分组,每组负责一个讨论主题,主题来自学生在讨论区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主讲,教师从旁协助,在各组讲解完之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课后,学生按要求完成平台上的课后练习,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讨论区上寻求帮助,与其他学生线上讨论,也可以在下次课堂上请教师解答。
3.2 学习过程分析
3.2.1 整体学习情况
引入“周登录率”这个概念,即“学生单周登录SPOC平台次数除以总体累计登录次数”,以便于直观地呈现学生登录次数的总体分布情况。采用周登录率作为统计分析对象的原因是,短时间内显示的登录次数会受到个别学生反复登录的影响,造成数据反映的学生学习活跃度与事实不相符。借助泛雅平台大数据管理模块,可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整个学期的活跃程度(如图2所示)。
图2 周登录率与观看视频时长变化图
如图2所示,学生登录SPOC平台的周登录率与观看视频时长反映出相似的整体变化趋势。开课第一周到第四周,学生在平台上的周登录率相对较高,可推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之后便有所降低。第七周由于学校开运动会,导致该周的周登录率大幅下降。周登录率在第四周和第十周均到达一个高峰值,原因是这2周有随堂考试,对于要算成绩的测试,学生参与度会较高。学期最后几周的周登录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后几周“三维模型创建”不是考试内容,对学生也没强制要求。从整个学期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线上课堂的参与度随着周期的延长而降低。
3.2.2 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上机测试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对比分析,研究学习效果。
(1)单元测试成绩分析
两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水利工程CAD课程的教学,并且保持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同时在试验进行期间,在学习水利工程CAD知识的不同阶段,进行了两次上机测试,第一次的测试内容考查学生对抄绘房屋平面图的掌握程度,第二次则是测试两组学生对绘制溢流坝剖面图的掌握程度。两组学生要求同时在学院机房进行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两次测试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两次测验平均成绩对比图
图3 显示,在这两次上机测试中,实验组平均成绩分别为82.33分和74.43分,略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两次测试分数的分布如图4所示。在第一次测试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优秀率高出4.6个百分点,而不及格率低1.4个百分点。在第二次测试中,绘图难度加深,学生的成绩总体较上一次低。对比发现,优秀率与良好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而不及格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在学习课程阶段,由于实验组采用SPOC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如优质慕课资源学习、课堂深度讨论以及课后作业自检等[12],实验组对知识的掌握更有效。
图4 两次测验分数分布图
(2)期末成绩分析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成绩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平均成绩分别为82.27分和75.32分。分析期末考试分数分布情况(见表1),实验组91~100分数段与81~90分数段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及格率要低于对照组。可见,结合SPOC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表1 期末考试分数分布表
3.3 结论与反思
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SPOC模式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SPOC教学的实验班学生在两次平时测验以及期末考试中,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这说明仅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水利工程CAD课程的教学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结合SPOC进行教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SPOC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15]。学生从对SPOC的不了解到亲身体验,再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利于SPOC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的目标更明确,不再是被动的满堂灌,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标地学习[16]。
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方面。(1)SPOC在线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在课前参与SPOC平台上视频观看、文档浏览、在线讨论等的积极性,随着周期延长而有所降低。需要进一步改进学生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进度设计不同的评价与激励办法[11],例如,在水利工程CAD课程的考核方案中,为了让学生重视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平时考核增加课程大作业成绩。(2)教学资源不够丰富。SPOC平台中提供的多是关于知识点的视频与资料,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17]。例如,增加课程习题中的典型问题、大作业、扩展知识点的视频资料和辅助资料。(3)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有学生反应SPOC线上课堂占用了很多平时时间,致其“学习疲劳”。需要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掌握好SPOC教学模式的“度”[11],针对不同的课程,引入多少次以及每次引入多少量应重点考量。
4 结语
基于SPOC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利用MOOC资源,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和参与式学习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变革[18]。绘图软件运用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SPOC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因课而异”,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 黄光芳,吴洪艳,金义富.泛在学习环境下SPOC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5):50-57.
[2] 郑奇,杨竹筠. SPOC: 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15-18.
[3] 厉兰洁.SPOC环境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4]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2015(7):60-65.
[5] 白凤翔,郭晓英,林芸.SPOC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2):146-149.
[6]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7] 焦建利,王萍.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从MOOC到SPOC: 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9]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
[10] 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
[11] 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2-137.
[12] 厉兰洁,廖雪花,谭良.基于SPOC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74-76.
[13]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2.
[14] 步雅芸.面向SPOC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1):12-15.
[15]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7-18.
[16] 郭福春.泛在学习视阈下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91-94.
[17] 郑燕林,李卢一.MOOC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选择:基于国外MOOC教师的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43-50.
[18] 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