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石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8-02-01寿嘉华
寿嘉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受中国观赏石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委托,我向大家报告第二届理事会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5年成立,2011年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七年来,在中央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副会长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赏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布局谋篇,努力开创赏石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的规划是保障行业有序发展的行动指南。为此,协会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行业现状和形势,审时度势,相继制定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各个阶段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纵观三个规划,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紧贴国家发展规划,与时俱进,凝练赏石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合理继承、科学弘扬、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将弘扬赏石文化、发展壮大组织、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市场繁荣、合理开发与保护观赏石资源,摆在协会工作的核心位置;“十二五”规划,则在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以“资源”“文化”“产业”为基础,加快观赏石文化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更进一步明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坚持创新引领、提升业态、延伸产业、跨界共荣的方针,把我国的观赏石事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推进赏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协会制定的三个规划均围绕各个时期观赏石行业的需求变化提出了相应的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力求实现从合理继承到自主创新、从需求驱动到创造需求的转化。同时,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一是统筹和团结各界力量,与各地协会、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求同存异,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行业有关规章制度及内部管理办法等20多个,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三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重视党组织建设,积极践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以及各业务指导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四是重视秘书处建设,着力健全完善秘书处从内部管理到对外协作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创新理念,统一认识,促进赏石文化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赏石文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赏石文化与科学、艺术的有效对接,拓展了赏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观赏石收藏与鉴赏也从原来个性化赏玩演变成事关千家万户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真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基础上,第二届理事会通过大量基层调研,在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的“六个一”当代赏石新理念,以及观赏石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健民”功能,提升人们人文素养的“育民”功能,帮助人们发家致富的“富民”功能的“三个功能”,它符合新时代特征和要求,充满了正能量,深受各级政府和石友们欢迎。
三、制定国家标准,贯彻实施,为观赏石鉴评奠定科学基础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观赏石鉴评》标准(GB/T 31390-2015),并于同年7月1日实施。这是继2007年《观赏石鉴评》部颁标准正式发布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实现了从“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的历史性跨越,对规范市场、开展鉴评、提升业态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当前,协会力求在国家标准的统领下,在地标、行标、团标、企标方面支持和帮助各地制定系列标准,在全国业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近日,漳州市石文化协会团体标准《九龙璧(华安玉)观赏石鉴评》正式发布,就是石界“标准”意识凝聚的结晶,对九龙璧(华安玉)石种的提升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体现出观赏石鉴评标准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渐延伸。
四、重视文化传承,申遗成功,为赏石文化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开创先河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传承赏石文化,加大赏石艺术的传播力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赏石文化遗产和观赏石自然资源,2012年协会启动“赏石艺术”申遗工作。经过努力,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的通知》中,正式将“赏石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赏石艺术”申遗成功,从法理上将其归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赏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观赏石协会作为“赏石艺术”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观赏石遗石、遗迹、遗址、遗著、遗文的抢救、保护、整理和开发等工作,包括人文的活态传承和各材质的文献传承,构建赏石文化传承体系。目前协会已授予“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保护单位20多个,通过树立典型,带动了各地对“赏石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据了解,“雨花石鉴赏习俗”“秦石艺术”已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赏石申遗体系化建设的良好开端。
2017年6月10日,在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国观赏石赏石艺术展”精彩亮相,展览以西南地区大理石画和四川、重庆地区的长江石艺术作为主要内容,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仅开幕式当天,观众人数就达到了1.2万余人次,第二天更增加为1.8万人次,充分显示出“赏石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实施创新工程,有所突破,为行业发展增加原动力
(一)重视学科建设,探索建立观赏石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和创新是实现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协会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理论研究和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并着手启动观赏石学科框架构建工作。2016年,涵盖中国赏石文化、观赏石地质学、观赏石美学、观赏石经济学、观赏石鉴评五大内容的《观赏石学基础教程》正式出版,观赏石学科建设初具成效,理论体系构建工作更进一步。
(二)启动“全国赏石日”
普及赏石文化,就要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面对全国石友关于设立赏石节日的强烈呼声,2012年经协会研究确定,每年的8月30日为“全国赏石日”,并在当年启动了首个“全国赏石日”系列活动,谱写了《赏石颂》歌曲。在协会的号召下,全国共有24个省、市、区近60个地方开展了庆祝活动,11个省级协会, 7个“中国观赏石之乡(城、都)”, 7个“观赏石基地”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赏石文化活动。六年来,“全国赏石日”已成为广大石友喜闻乐见的节日和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制定《观赏石命名指南》
观赏石命名既是理论研究课题,也是符合行业需求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改变因石种繁多而五花八门的命名乱象,规范市场行为,特别是为构建合理的观赏石资源谱系打牢基础,2011年,协会开始了石种命名方面的探索和研究。2013年,《观赏石命名指南》制定完成,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观赏石命名审定委员会”,至今已为广东“高凉彩玉”、重庆“合川铁纹石”等6个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石种进行了命名。
(四)编撰出版当代中国石谱
文明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中国石谱》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华赏石文化发展历史、深入挖掘历代石谱精髓、充分展示赏石文化艺术内涵的观赏石文化百科全书类典籍,其编撰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备受石界瞩目,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同志亲笔题签,著名印篆学家黄惇精心制印,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为中国观赏石事业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五)开展观赏石科普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学普及,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任务之一。2011年,协会出版了《观赏石的故事》儿童科普读物。为纪念建党90周年,同年开展了“中国赏石文化万里行”活动,历时半年,途经近40个省区市县,参与者多达50余个地方协会、十余万赏石爱好者。2012年,协会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以长江石、黄河石为主题的宣传片。2017年,启动了《赏石科普丛书》的编写工作,其中《赏石与健康》和《奇妙的观赏石》已经出版,《赏石与健康》还获得中国(黄石)孔雀石杯地矿科普奖优秀成果二等奖和自然资源部2018年优秀科普图书两项殊荣。
“赏石活动从娃娃抓起”,协会积极推进赏石活动走进校园,与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共同在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深圳五地组织了“李四光杯观赏石知识进校园”活动,后又分别在北京和武汉两所地质大学、大理大学等组织赏石文化讲座,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赏石艺术的种子。
此外,协会与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合作的观赏石天地专刊,会刊《宝藏》杂志,以及协会网站,也逐渐成为普及赏石知识和弘扬赏石文化的重要平台。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石友自觉投入到赏石科普中。如江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协会高级顾问季崇武将军,把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情结与赏石文化相融合,创立了“红石文化艺术馆”;曾任广西桂林地委书记多年的唐正安,孜孜不倦于桂林鸡血玉的开发和宣传工作,打开了一扇发展一方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致富之门。正是由于石友的共同努力,观赏石科普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六、推进组织建设,深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千万观赏石爱好者,约138万观赏石从业者,各级各类赏石社团近700个,这是当今赏石文化发展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协会积极团结全国从事赏石活动的团体和个人,加强与各地协会的联系和沟通,协助省级协会理顺管理关系,推动尚未建立省级观赏石协会的省、自治区建立省级观赏石协会,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成立了省协会。经过两届的发展,现协会单位会员350多个,个人会员4400余名,他们在支持协会工作以及推动赏石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是协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为充分发挥赏石界专家、收藏家、企业家的作用,协会对早期成立的理论研究与科普教育以及灵璧石专委会进行了调整,并从2016年起陆续成立了小品石等10余个专业委员会,一些专委会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充分发挥了“野战军”的作用:陨石专委会编辑出版陨石科普图书,建立云台山陨石博物馆科普基地,组织陨石科普展览和高峰论坛;古生物化石专委会积极参与古生物法规建设、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百年系列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展,以动漫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小品石筋脉石专委会大力推进展会工作,在枣庄、深圳、大连等地多次举办专项展会;文化咨询策划设计专委会,承担编写了《赏石与健康》一书,与南京雨花台中学共建科普基地,与徐州龟山合作举办精品展,组织“一带一路”寻石之旅;刚成立不久的画面石专委会在今年昆明展会上大放光彩,因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为黄色,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小黄人”。
2016年起,根据相关部委的要求,协会启动脱钩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今年已完成全部脱钩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七、重视专业培训,培养人才,为行业发展蕴育骨干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立适应观赏石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协会一项重要工作。
自2008年起,协会开始组织观赏石鉴评培训班,至今已经举办了52期,共有近万人参与了学习和实践活动,产生了一批观赏石鉴评专业人才,取得了普及赏石文化、交流各地信息、扩大社会影响等多重效益。近年来,协会积极探索、拓展培养专业人才的范围和渠道。2014年与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共同启动了观赏石价格评估队伍的建设,编写出版观赏石价格评估系列教材,对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随着协会多个专委会的成立,针对某类石种的专项培训工作也开展起来,迄今已经举办过矿物晶体、战国红玛瑙、古生物化石、陨石等多个专项培训班,吸引了众多石友参加。
为提升行业人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培养和造就一批观赏石高级人才, 2015年和2017年,协会分别举办了两期观赏石高级研修班,就宏观经济形势、文化产业政策、互联网金融、中华传统文化精要、赏石艺术的传承创新、观赏石及珠宝玉石的前沿信息等课题,邀请到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以及文化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科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主讲,收效颇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协会开展的培训工作,正是贯彻践行这一指示精神。通过不断摸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层面、多形式、有侧重、有跨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建立。
八、开展“观赏石之乡(城)”命名活动,进行公益扶贫,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六个一”赏石新理念的确立,观赏石不仅成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同时也逐渐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协会开展的观赏石之乡(城)、观赏石基地的建设活动,有效促进了当地政府对观赏石文化艺术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对观赏石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各地政府以此作为品牌进行打造。
山东临朐,2007年获首批“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后,加快了观赏石文化与经济发展步伐,观赏石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到2万多人,专业市场由1个发展到6个,观赏石加工、交易营业额达12个亿。虽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政府仍然将观赏石列入重点文化产业之一,坚持每年举办两次观赏石展会。广西大化县岩滩镇, 是大化石的主产地之一,观赏石产业的兴起,有效解决了因建水电站库区搬迁人员的工作生活问题,由政府主导,协会推进,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市场模式,年均产值1亿多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使得当地百姓直接受益。阿拉善左旗,第一个“中国观赏石之城”,戈壁石主产地之一,全旗有4万多人从事观赏石产供销工作,年产值达10亿元,约有1万多人因此脱贫,当地赏石家石多才还垫资2亿多元修建了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现已成为阿拉善标志性建筑物。
2017年协会与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打造浙江省100个特色小镇中唯一的“赏石小镇”,把赏石一条街打造成“石家乐”一条街,使其成为赏石界的新品牌。在2017年全国赏石日上,常山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博物馆精彩亮相,引人瞩目。
如今,58个观赏石之乡(城)已成为当地政府靓丽的名片,观赏石产业的开发利用为地方政府和百姓带来了实惠和效益。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使观赏石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国家级行业协会,助力公益事业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2012年,协会联合地方协会和慈善机构在山东济南、四川宁南县、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广东英德下达镇、河北赞皇县开展了“爱心妈妈赏石行”慈善活动,引起了全石界对特困地区和贫困儿童的关注。今年7月初,协会联合西藏昌都观赏石协会在类乌齐县举办了西藏首届藏瓷赏石节,搭建了藏东特色文化艺术产品对外交流的新平台,祈年湾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河曾先后进藏近百次,为藏瓷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当地藏民深情地说,他们致富主要靠三个支柱:牦牛、虫草和藏瓷。
九、探索业态升级,跨界共荣,助力展会经济,促进观赏石产业发展
在协会自办展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还积极协助、支持各地观赏石展会,促使一些展会品牌成为当地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广西柳州、内蒙古阿拉善、新疆乌鲁木齐、云南昆明等地展会已形成业内公认的展会品牌。从2012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武汉)观赏石·宝玉石国际文化节,致力于发挥武汉地区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武汉及华中地区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至今已经举办5届,在政府、协会、高校、企业等各界的支持下,成功打造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
以2017年为例,全国展会(展位规模达150个以上的)1600场,全年交易额约200亿元。连续举办了14届的石家庄观赏石博览会,交易额为9000多万元;在郴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交易额达到了21亿元。
近年来,改革的全面深化使观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协会开始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拓展业务新空间:
(一)提倡赏石和旅游相结合,扶持民间赏石馆,引领赏石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如山东费县的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大力实施“文旅寿养”融合发展战略,利用观赏石打造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已经成为集观赏石精品展示、贸易投资、文化交流、旅游养生于一体的石界盛会。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观赏石展览馆和博物馆约1000多个,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由庄伟才任董事长的水围雅石博物馆作为深圳福田区第一家民办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社区型观赏石博物馆,开馆13年来,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参观者,成为水围人文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丝路天宝·中国观赏石景园,坐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酒泉,是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0.4个亿的集群式博物馆,凝结了民营企业家李新民的毕生心血,为赏石文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做出了有益尝试。
(二)鼓励观赏石文化艺术品的开发,向社会展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赏石艺术。如兰州金骆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发的石艺作品,以普通黄河石为原料,通过雕刻、绘画等手段,让许多原本不起眼的石头变成一件件石质艺术品。又如嘉峪关的盛爱萍,把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观赏石创作中,变废为宝,创作出一幅幅极有感染力的石画。还有近年来兴起的小品石组合,也是赏石艺术的重要创新形式。
(三)支持挖掘新石种潜力。新疆是全国知名的和田玉产地,近年来产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附近的金丝玉,因质地细密温润,具备宝石的特质而被人们发现和喜爱。新疆观赏石协会会长姚和江提出“南有和田玉,北有金丝玉”的创意,使金丝玉近些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为玉石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景男为代表的藏家,以敏锐的眼光挖掘出产于陕西铜川的陈炉石的文化价值并大力推广,进而带动了陈炉石的迅猛发展。
(四)积极推进观赏石拍卖、上市等业态发展以及观赏石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为填补观赏石在司法定价、抵押评估等领域的空白和开发,探索“互联网+观赏石+金融”的业态形式,协会先后参与成立了国石(北京)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和国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启动观赏石信息数据库建设,以新模式适应新形势,以新思路创造新出路。
十、开展文化交流,内引外联,提高中华赏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同志曾说,“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第二届理事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逐渐与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欧洲等国赏石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赏石文化,确立了中国是赏石文化发祥地的理念,更为今后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强中国赏石文化的国际宣传,协会还协助北美观赏石协会网站定期介绍中国石种情况,向海外传播国内赏石活动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和台湾花莲县文化局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已经形成品牌。2014年,展会以“两岸一家亲,同圆赏石梦”为主题,吸引了大陆近600名石友赴台交流;2015年,台湾又派出40人的代表团和100人的参展团在内蒙古阿拉善相聚;在达成了两年轮值的协议后,2017年,协会组团再次赴台参加展览。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的成功举办,加深了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七年,是承上启下、奋发进取、富有收获的七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观赏石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指导,得益于各会员单位、广大会员和各地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国观赏石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秘书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强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并回应会员及石友的诉求和期盼,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组织架构改革仍在探索阶段,各专委会、相关公司与地方协会要密切结合,互惠互利,真正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激发赏石事业新活力;三是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我们要坚持正确科学的发展理念,博采众长,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同志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而充满创造和梦想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创新者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必将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让我们开启新的征程,不负新时代,为赏石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继续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