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行政职能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

2018-02-01王宏成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重点监测

王宏成

(天水市水土保持局,甘肃 天水 741000)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昭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因此,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着力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着力对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区实施全面监控,对生产建设项目实施高效监管、精准监管,从体制机制、监测手段、监管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监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启水土保持工作新征程。

1 新时代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对水、大气、森林、水土流失等要素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健全监测网络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全天候监测,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监测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准确地掌握生态环境要素动态变化,并把水土流失面积列入生态安全预警指标。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落实水土保持法和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2017年1月,按照水利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水保〔2017〕36号),要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预警,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2017年11月,甘肃省水利厅印发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突出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作用和公益职能,明确了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工作任务,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上下协同的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县级行政区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强化监测成果应用,实现监测与管理的有效衔接,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红线预警、生态文明评价考核等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甘肃省水利厅将天水市确定为“天地一体化”监管市,将通过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等手段,采用高分遥感、无人机、移动端等先进技术,对辖区内重点防治区、生态脆弱区、重要水源地等和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或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性监测,并对水土保持违法情况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进行监测评价。

2 天水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

(1)建立监测机构,布设监测站点。2004 年,国家启动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天水市成立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配备监测人员15名。天水市依托黄河水保生态藉河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监测机构,布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类监测站网和37个监测点,布设111户典型农户、465处典型地块、223个林果样方及2个小型气候监测点,布设梯田、坝地、坡耕地“三田”监测点117 hm2,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项目区监测网络,为项目建设科学决策和项目后评价提供了基础保障。

2010年,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17〕1792号),建成了天水市清水县汤峪河径流小区,建自动气象站一座。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径流小区降水、径流泥沙、植被覆盖度、土壤水分等进行监测,进而对水土流失成因、数量、强度、危害及其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机构的成立,队伍的建设,为全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开展藉河示范区项目监测。依据《藉河示范区项目监测设计》,采用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调查、观测与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借助地面定点监测、专项试验、调查统计、跟踪监测和“3S”技术等方法获取监测信息资料,对示范区梯田、水保林、果园、草、沟道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等各项建设工程的数量、质量、建设效果、水沙变化及社会经济影响等进行了全方位监测。示范区监测工作的实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测组织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了监测的法规,熟悉了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方法,建立了一支能够承担大中型监测项目的技术队伍。据统计,项目区共收集整理各类监测报表200余份,监测数据80多万个、监测图片3万余幅。

(3)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监测。在近些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和国家坡耕地试点项目中,都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水土保持监测,通过布设监测点、现场查看和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对梯田、经果林、水保林等水保措施的数量、质量进行监测,同时对各项水保措施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监测评价,用数据来反映工程取得的效益,为项目决策和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4)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依照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一条“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的要求,生产建设单位要切实增强守法意识,积极履行水土保持法规定的监测义务,落实水土保持监测责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定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规划和细则,确定监测范围、时段、内容、方法、频次等,在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如取土场、采矿区、弃土(渣)场、生产道路、生产生活区等,布设监测点位,定期不定期开展监测,及时报告水土保持情况,使监测工作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起到加强水土保持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完成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关键作用,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保护了生态环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测工作与水土保持工作整体发展不协调。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三大主要内容具有同等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重治理、重监督、轻监测,监测工作被弱化、边缘化的现象,造成监测不能有效地为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提供数据支撑,与水土保持工作整体发展不协调、不匹配。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保障不够。市县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低,不能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按照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明确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10%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固定比例资金作为水土保持公益监测工作经费;按照《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要求,市县(区)水保部门应积极协商财政部门从本级水土保持补偿费中列支足够的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目前各市县均无监测专项经费,致使监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三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监测周期短。近年来实施的全国坡耕地试点项目和农发水保项目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年,按要求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提交项目监测报告。存在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监测时间短、误差大的问题,只能用经验或试验数据推算三大效益。如梯田粮食增产效益第一年为负值,一般需要2~3年时间的地力恢复过程,监测数据只能采用项目区或类似地区种植4年的梯田调查产量;水保林与经济林发挥效益一般需4~5年,不能完全反映项目的建设成效。

四是项目监测设备落后,监测手段单一。近年来无论是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还是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着监测设备简单、监测手段单一、监测技术落后等问题。

4 强化行政职能,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水保〔2017〕36号)和《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精神,要坚持科学理念引领,以行业监管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行政职能,增强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监测网络优化升级,推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认真履行好水土保持法赋予的法定职责。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点防治区包括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甘政发〔2016〕59号),天水市部分区域属西秦岭北坡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包括5个林(牧)场、9个乡镇,面积1 486 km2;天水市大部区域属渭河流域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包括92个乡镇,面积6 479 km2。要采用高分遥感影像对保护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及林缘线、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弃渣等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预防保护成效。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措施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情况等进行监测,解译相关因子,分析计算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变化,综合评价年度治理成效。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脆弱地区、禁止开垦陡坡地、重要水源地、湖泊和水库周边植物保护带等特定区域的监测工作,为保障生态脆弱地区不遭受破坏、陡坡地面积不增加、水源地土壤侵蚀不增加、植物保护带生态功能不降低的目标提供支撑。

二是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采用高分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方法,对辖区内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重点对照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及措施布局,分析生产建设活动和防治措施的合规性,实现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对接,强化监督执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水土保持违法情况开展监测。重点监测在弃渣场外倾倒砂石土,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采石,对未编制方案擅自开工建设等违法行为开展水土流失违法情况监测,为及时消除水土流失隐患、水土流失纠纷责任认定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数据支撑和执法依据。

三是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监测评价。2018年,将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选择2个2017年度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根据工程实施方案,利用“图斑精细化管理”的有关数据,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位置、数量、质量及工程量,重点分析计算蓄水保土等水土保持基础效益,评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项目治理成效进行监测评价,为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四是加强监测站点水土流失监测。加强天水市清水县汤峪河监测点监管,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地面观测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地利用等)、径流泥沙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开展水土流失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益定额测定,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其成效评价提供支撑。同时,制定监测站点监测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水土流失观测、数据整理报送、监测人员岗位职责及质量管理等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5 建 议

一是建议国家列支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考虑到地方财政没有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经费等实际,建议国家列支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无人机、移动终端等先进设备,同时满足监测点升级改造、动态监测、监管重点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各项工作所需,为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建议延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监测期限。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中,由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具有长效性,在项目竣工后需要保证经费,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尤其对其后续4~5年增产的各类粮食、果品效益及措施完好率、拦蓄效益等进行全面监测,才能为水土保持科学决策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重点监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