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源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初探

2018-02-01邱癸发万源市土肥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万源市高标准农田

□邱癸发/万源市土肥站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地,境内以“巴掌田”“鸡窝地”居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质量不高,土地瘠薄,耕作条件差,水资源利用不当,排水系统不完善,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好山区高标准农田,促进万源市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设成效

2011年以来,万源市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新增5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总投资46795.55万元,共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75万hm2,为保障全市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建成农田排灌渠系477条/248.3km、蓄水池259口/2.8万 m3;田型调整540.00hm2,修筑田土埂582条/486.0km;加工土地3800.00hm2,培肥地力10.40公顷次,修建人行道373.0km,整治机耕道55.8km;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6万 hm2,新增灌溉面积1460.00hm2,新增粮食345万kg、油料15万kg、蔬菜170万kg;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9km2。

2)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相结合,通过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旱作节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稳产高产防灾减灾实用技术,促进了粮食的连续多年稳产高产。

3)带动优势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项目带动,万源市建成富硒茶基地1.66万 hm2、蔬菜基地0.80万 hm2、特色水果基地0.73万hm2、优质马铃薯脱毒生产种基地3333.33hm2,新增农业产业总产值21797.00万元,农民收入总额增加7024.0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1)建设成本高,投入严重不足。万源市属于盆周边缘山区,耕地分布相对分散,插花现象明显,山区田间工程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现有的国家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不足,欠账太多。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筹工筹劳实行“一事一议”,给大规模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难度。

2)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目前,万源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农发、发改、国土、水务、农业等多个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和建设标准,改造和建设工作也没有统一的质量考核指标,难免造成多头立项、重复投资、效益欠佳,更遑论做到改造一片、巩固一片,直接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

3)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密。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被理解为一般性的工程设施建设,在项目布局、投资安排和工程设计时,往往容易造成“重灌区、轻旱区,重骨干水利工程、轻田间工程配套,重工程建设、轻地力培肥”,从而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相脱节,造成改造后耕地质量建设跟不上,后续管理维护不到位,使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3 山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结合部、7个县市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是国家限制开发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政策。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是“面上保护、点上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万源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迫切要求。万源市委第六届二次全会将未来发展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中国富硒食品产业之都和秦巴生态康养旅游名城。其中,“保护”是举措,“生态”是目标,“发展”是目的。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求得可持续“发展”,加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无疑是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富硒、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力量,是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示范和转化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高山移民将导致万源大部分的人口聚居区耕地紧张,一些相对有耕作条件的土地将弃耕撂荒,加上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土渠渗漏、淤积严重,土地实际利用率低,生产能力弱。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改善土地利用现状。

4)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万源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无大型工业企业,废水、废渣、废气污染较少,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最佳区域。名优茶叶、优质粮油、特色水产、有机蔬菜、生态畜禽等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产业区域布局、农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优、生态品牌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将有效培育和壮大一批优质粮食和茶叶、蔬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

5)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举措。万源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粮食单产水平有限,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现象明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有限土地的粮食单产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助一臂之力。

4 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对策思考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一是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万源农业是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稻田面积小,旱作农业比重大,粮食生产主要是种植马铃薯、玉米、油菜,经济作物则以茶叶、水果、药材为主。因此,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可为高标准农田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奠定基础。二是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田成形、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标准和要求,项目建设区域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结合山区道路交通、建筑材料、人工和机械设备等因素,适当提高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建设布局做到既能满足农民的迫切愿望,又能达到项目建设规模要求,采取“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方式,即点:0.20~0.33hm2一个田块,50~100个田块一个点,每个点的面积20.00~33.33hm2;线:一线串5~10点,一条线100.00~200.00hm2;面:3~5条线形成一个面,达到333.33~666.67hm2,既保证建设规模,又符合山区实际。三是有针对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万源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沿河两岸和溪沟两旁,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力差,交通不便,农机化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劳动强度大,“农资难进田,产品难出田”,农业生产便道等农业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因此,为切实解决群众突出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适当提高农业措施比例。要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搞好坡面水系建设,构建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土地整理,提高特色产业基地耕地质量,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在有限的耕地上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采取客土、深翻、加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根据山区气候水文条件、旱地作物需水规律及灌溉定额,合理配套旱地改造的水源工程和排灌渠系。结合生态功能区定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加大林业措施运用,通过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经济林建设,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

2)整合资源,统筹推进。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资金投入的加大,各类专项支农资金项目越来越多,但投入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整合支农资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针对项目来源渠道不同,项目建设管理自成体系,立项批复、实施期限各不相同,且投资规模具有不确定性的实际,应由万源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整合农发、国土、农业、水务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解决各自为战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整体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二是统筹规划布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优势互补,各记其 功”的原则,以“整合资源成规模,集中资金办大事”为思路,实行土地连片规划、项目统筹安排、分块分项实施、分别结算报帐的管理办法,“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达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三是统一建设标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尽可能整合各部门建设标准,尽可能避免各部门间的工程设施布局、工程价格预算、工程质量标准差异。四是集中力量建设。在万源市政府的综合协调指挥下,按照规划设计,分解下达建设任务,明确主体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各项目责任单位按照施工设计和部门资金量分块分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强化管理,提升效益。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关高标准农田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按照总体规划前瞻化、项目库管理动态化、可研报告编制科学化、项目计划编报规范化、规划设计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制精细化、科技推广费方案明晰化的要求,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实行监理制度,由农业工程监理公司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理,抓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竣工审计制”。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实行专人、专账、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的规范管理。要按照“源头管理,事中监督”的原则,聘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监督,以规范操作行为。特别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要细化固化评标办法、专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和要求,防止招标文件中隐藏倾向性、指向性条款,影响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在工程竣工审计中,要杜绝建设方、施工方、监理、中介的共同徇私舞弊,确保人员资金安全。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健全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引导和激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日常管护,真正做到建管并重,确保长久发挥效益,群众长期受益。

猜你喜欢

万源市高标准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万源市:全面发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万源市:不断开拓创新就业服务工作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万源市:运用数据库实施“点穴式”精准巡察
农田土壤黑碳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