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地质特点及成矿规律研究

2018-02-01崔晓寰杨云松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8期
关键词:林西花岗第四系

崔晓寰,杨云松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1 矿区位置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属林西县官地镇北三段辖区,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矿区距官地镇约10公里,距林西县政府所在地林西镇北西方向40公里。矿区至官地镇有柏油公路联通,官地镇至林西县有柏油公路,四季均可通行汽车。区内交通以乡间土路为主,交通较为便利。

2 矿区自然地理及人文经济

矿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大兴安岭南西段,地势较高,属中低山区,最高峰海拔1080.9m,最低为770.0m,最大相对高差为310.9m。气候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炎热,终年以西北风为主。

根据林西县气象局2002~2011年资料:年降水量平 均317.2mm;年蒸发量1197.7mm~1481.5mm,平均1343.7mm;一日最大降水量28.1mm~96.6mm,平均46.9mm;历年平均气温4.8℃~6.7℃,平均5.6℃;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1.1℃~13.7℃,平均12.3℃;历年平均最低气温-1.3℃~1℃,平均-0.4℃;极端最高33.3℃~38.9℃,平均36.0℃;极端最低-31.2℃~-23.6℃,平均-27.0℃;最大冻土深度135cm~183cm,平均157cm;冰冻期为10月1日至第二年4月30日。东侧约8公里有查干沐沦河向东南流进巴林右旗境内后汇入西拉沐沦河,该河为长年性流水,属于辽河流域西拉沐沦河水系。查干沐沦河平均径流量12076.40×104m3/a,平均坡降4.1‰,林西县境内河流长度60公里。地方工业近年发展很快,特别是采矿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添注了活力。地方剩余劳动力充足,水电充沛,通讯便利。

3 矿区地质特点

3.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二叠统林西组四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和第四系。分述如下:

(1)上二叠统林西组四段:出露于矿区内东南角,岩性为深灰色板岩和粉砂质板岩。岩层走向以北东为主,倾向在110°~150°之间,倾角在60°~86°之间。岩石为变余粉砂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白云母和少量黑云母等,岩石发育微细水平层理及季节性韵律层理,节理极发育,多成层状或片状。厚度大于205m。

(2)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岩性深灰-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灰色、灰黄色变质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互层组合,并夹泥晶灰岩,泥灰岩薄层或透镜状。岩层平行层理普遍发育,走向以北东为主,倾向在110°~150°之间,倾角在60°~86°之间,倾角一般较陡。岩石沉积构造种类繁多,发育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楔状、块状、槽状、脉动、透镜状层理及小型不对称浪成波痕冲刷面等。厚度1185m。

(3)第四系:矿内第四系覆盖约占60%,该层又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乌尔吉组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

3.2 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发育,主要发育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北东向、北西向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蚀变多赋存在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内,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现象。

在矿区东北部可见一条平移断层,产于灰黑色变质砂岩中,出露长度250余米,宽2m~16m,走向北西,是区内发育的主要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矿区内侵入岩发育,属基性—中酸性次火山岩脉,常成群成带出现,呈岩脉、岩墙及岩床等形态侵入于林西组地层的断裂和破碎带中。区内脉岩较为发育,并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一组走向为北西向,另一组走向为北东向,还有少部分呈东西向分布。矿区的矿化与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脉关系极为密切,在花岗闪长岩与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接触带附近及花岗斑岩脉与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接触带蚀变矿化现象较为明显,在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3.4 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由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银矿物,少量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毒砂等,次生矿物有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黄铜矿、白铁矿,少量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等。在银矿物富集的部位,闪锌矿多呈它形粒状,沿裂隙零星分布,具乳滴状磁黄铁矿固溶体分离物。方铅矿多呈它形粒状,局部交代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毒砂均呈它形—半自形晶,含量较少。矿石呈铅灰色、灰黑色,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结构,其次为它形—半自形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和致密块状构造,氧化矿石为蜂窝状构造。浸染状矿石为本区主要的构造类型,致密块状矿石主要分布在矿体较厚或矿体弯曲部位,是本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4 矿床成因初步分析及找矿标志

该矿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的范围基本制约了银、铅、锌矿化的富集、规模和矿化强度,两者为正相关关系。伴随构造活动上升的含矿热液在适当的场所赋存,如岩体的接触带、构造的交汇或膨胀部位及层间构造界面,沉淀并吸附热液中的银、铅(锌)而形成银铅(锌)矿(化)体。本矿区矿化类型为以银为主的银、铅、锌矿化,矿化强度大,但极不均匀,矿(化)点规模不大但比较密集。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体赋存于构造裂隙及旁侧的围岩中,矿(化)体的延伸受构造制约,以两组构造或裂隙交叉部位矿化最好。控制该区矿化延伸的构造规模都不大,均为次一级断裂。本矿区找矿方向主要是寻找有一定规模的品位较好的脉状银矿床,在花岗闪长岩与二叠系上统林西组变质砂岩接触带深部还有可能存在高温元素的钨锡多金属矿床。

综合分析,矿区内的找矿标志主要包括:①花岗闪长岩体及花岗斑岩脉是矿化的有利岩性,上二叠统林西组五段变质砂岩为赋矿地层。②花岗闪长岩体及花岗斑岩脉的接触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③断裂构造的交汇、交叉部位是矿化的有利地段。④强烈的围岩蚀变,特别是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此外,在花岗闪长岩与二叠系上统林西组变质砂岩接触带深部还有可能存在高温元素的钨锡多金属矿床。

猜你喜欢

林西花岗第四系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干杯吧,朋友(短篇小说)
万众一心战疫情
渤海湾西第四纪以来差异性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指示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烧不掉的兄弟情
准苏吉花斑岩型钼铜矿床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面向地质灾害防治的第四系空间信息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