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蜀渝东中学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01涂家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保水土保持基地

涂家文

(重庆市巴蜀中学 巴蜀渝东中学,重庆 奉节 404600)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头号环境问题,其中水土流失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带来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灾害。巴蜀渝东中学位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带,近年来已经遭遇了数次小型的滑坡险情。为此,在“水保进校园”的大背景下,为了配合目前正在推广并处于实践阶段的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巴蜀渝东中学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原则,结合学校特殊的地质环境,决定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并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教育课题研究科研小组,校长直接参与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在重庆市水利局、奉节县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在校园后坡空地上建起了4 hm2的校园“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

1 水土保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水土保持教育目标:培育水保人才,培养师生核心素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缔造新形势下的教育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教育内容:以水土保持教育为核心,在校园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平台上,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展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行动研究;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发、探究、总结和反思活动课程,逐步完善校本教材,上好水土保持选修课。

2 水土保持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开发水土保持教育课程

编写教材,每周上一节水土保持教育选修课。结合本校特色,挖掘所在区域的水土保持教学素材,联系学校课程实际,开发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可检测和实效性强的校本特色教材。编写水土保持教育校本教材在本校使用,修改完善后出版发行,争取辐射到周边学校及整个三峡库区学校。

2.2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结合巴蜀渝东中学水保基地实际,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动、组织所有学科利用基地平台,设计相关活动、实验方案,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系统整合方式。如:设计生化实验探究,进行语文、英语的口语和写作训练等,在基地开展写生绘画及审美、设计活动,进行数学物理模型建构性教学、德育宣传演讲、竞赛作文等可操作性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炼成果并拓展完善。

2.3 完善教材,辐射整个库区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不断修订和完善水土保持教材,并辐射衍生至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以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水土、热爱家国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师生的水保、环保意识,培育一批又一批志在水保的应用型人才,为学校乃至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4 加强基地硬件建设,完善教育配套设施

完善基地硬件建设,包括堡坎、梯田、道路、水沟、径流小区、鱼鳞坑、乔灌草护坡、廊亭、蓄水池、气象站、指示牌、音响、路灯、水保宣传设施等。为了使基地逐步升级为水土保持科普基地,学校正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修建径流小区和水保研究基础实验室功能房。下一步计划再修建科普馆、地质灾害模拟场馆等。

3 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阶段性成果

3.1 开发了校本教材《水土保持教育》

《心灵根植》校本教材试用一年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已经重新修编,新版更名为《水土保持教育》,已经通过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评审论证后印刷出版,并于2017年秋季在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正式使用。

3.2 《水土保持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

水土保持被设置为选修课程,教务处安排专人进行教学与指导。水土保持选修课进入课堂已经两年,每学期2~3节,由地理教师、生物教师组织实施,班主任积极参与,统一时间检查评估。今后将每周一节,让水土保持与环境教育进入课堂,向学生们普及水土保持知识。

3.3 综合实践课程走进基地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研究实践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开心农场,快乐苗圃”试验田,分班划片指导学生种菜、种草、种树,并将蔬菜卖给学校食堂作为自筹班费,使学生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的劳动经验和技能,重新认识了劳动的辛苦和伟大,更体验到农民和父母的不容易,懂得了感恩。

3.4 组织开展了多元竞技活动

水土保持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环保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初一进行了以“保持水土,爱护环境”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师生一道走进基地观察,并开展了“我眼中的学校后花园”“环境与我”作文比赛,对评选出的优秀作文在校园张贴或广播。同学们参与热情高,写出了一些高质量的美文。

(2 )初二组织了以“环境保护,我的责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联系学校生活实际,结合奉节当地和学校滑坡治理状况,以演讲、手抄报形式就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的交流,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演讲能力,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3)初二、初三举行了“保持水土,爱护环境”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通过大力宣传,普及了水土保持相关知识,提升了同学们的环境意识。

(4) 学科课程整合与实施按计划有序进行并逐步完善。已经有生物、化学、历史、地理、英语、语文、数学、物理、美术、音乐等课程走进了基地,并撰写论文在《生态环境与保护》《新课程》《课程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时代教育》《课外语文》《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截至2017年底已经发表16篇,其中有一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2017年度三等奖,还有数篇已接到录用通知。

3.5 实现了课程有效整合

有10门课程结合实际设置了水土保持教学环节,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水土保持理念和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明显增强了师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地理课中,老师设计了多节课的案例教学,多次带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际观测、记录和现场教学,向学生传授水土保持科学知识、介绍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使学生感受到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和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

在生物课中,老师将学生带入基地,进行花草种植、植物调查、根系观察与记录、苗圃管理与施肥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与充实,强化了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的意识。

在化学课中,教研组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4个探究性活动方案:①基地植物色素的提取和酸碱指示剂的自制活动;②叶脉书签的制作活动;③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并保护基地树苗活动;④基地土壤酸碱性的测量与化肥的施用效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感性认识,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在语文课中,借助水土保持基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核心素养整合尝试。通过现场口语演讲、诗词朗诵、作文表达、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标语的设计等多元活动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在英语课中,老师在基地现场先用英语对基地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同学们PK记忆新单词,并进行简短的对话交流。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既丰富了同学们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同学们进行了水土保持教育,深受师生们喜爱。

在美术课中,老师引领学生到基地写生、进行创意设计比赛,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美化基地和校园,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历史课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基地,在参观考察的同时,开展了“水保基地的前世今生”活动,向同学们介绍了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现状,学校所在区域滑坡严重、水土流失的“前世”,以及学校争取治理的艰难过程和正在实施的治理项目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在数学课中,老师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基地提供的实验场地,将数学课程中的测量、计算、数形结合与运用和基地整合,推动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政治课中,老师把环境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进行了有机联系。

在体育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利用基地提供的场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体育课教学及体育训练。

4 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影响和效果

校园水土保持教育和研究的开展,向师生展示了水土保持带来的成效,让巴蜀渝东中学及三峡库区部分学校的师生认识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增强了师生珍惜水土资源、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校园水土保持教育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空间,整合运用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建立了良好的教育、生活、学习生态环境,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1 基地教育价值得到普遍认同

一是教职员工水土保持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员工普遍认为,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功能突出的水保基地,有利于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意义重大,是学校里程碑式的大手笔。学校正在完善中的各项规划与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很受欢迎,全体教师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走出教室、提升综合核心素养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是学生的水土保持知识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基地,学习农作物种植,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欣赏花草树木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过程,甚至到基地读书学习。据调查,通过学习,初三学生了解水土保持并拥有强烈水土保持意识的比例占到了90%以上;初二年级稍微低些,但也有80%;刚进校一个月的初一学生,进入基地的比例约占30%,也很少关注水土保持,这说明还有待于继续加强选修课的开展和相关活动的推广。

三是家长认同基地建设与运用。家长把水保基地看成了学校的后花园,看到孩子们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的课外生活,非常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巴蜀渝东中学就读。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超过5 000人次的家长实地参观了学校的水保基地。

4.2 基地水土保持价值日渐显现

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到滑坡险情的排除中,校园周边原先的滑坡危险地带,已全部被堡坎和纵横布设的截排水沟所保护,校园周边的荒坡如今建成了梯田,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新修的梯田有效地遏制了滑坡的形成和洪水的泛滥,使学校周边的安全环境显著改善。在基地里,建起了径流小区、实验田、气象站、地理园等水保教育的硬件设施。如今的校园,环境美化了,教育功能加强了,实现了水土保持教育的有机延伸,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亮点和名片,得到了市县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得到了周边兄弟学校的赞誉,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深化延伸了课程资源,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在三峡库区的辐射功能及示范作用得到初步显现。

4.3 基地综合利用高效多元

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互动空间,学生可以尝试种菜、养花、栽树等,也可以参与各种植物种植的过程管理,如除草、施肥、浇水、收获产品甚至交易。学生可在基地开展多种社团活动,例如摄影、气象观测、绘画、英语口语训练、诗词朗诵、成语接龙、小型相声小品节目的排练等,还可以进行竞技体育如登山、障碍跳跃、环形快步走等活动。

4.4 基地经济效益初现端倪

现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苗圃乐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植多种瓜果蔬菜,如南瓜、丝瓜、西瓜、黄瓜、苦瓜、梅豆、辣椒、茄子、四季豆、豇豆、蚕豆、白菜、藤藤菜、葱、蒜等,还有玉米、豌豆、大豆等作物。每个班收获后,自己组织人卖给学校食堂,作为班费储备。近两年,很多老师也来到基地,亲自整理一小块地种植时令蔬菜,既锻炼了身体,又自力更生地生产出了绿色食品,很是惬意。随着基地内各种果树的长大成型,无花果、石榴、柚子、脐橙、桃、李、杏、红橘和枇杷等已经开始挂果,学校师生可以在瓜果成熟时,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和享受自己后花园的舒心美味。

4.5 基地社会影响传播深远

一是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基地从规划开始,水利、气象、林业、国土等部门领导多次来校指导,很多学校的学生、教师及职工慕名来到学校参观,走进基地,实际感受基地建设与运用的价值。2016—2017年,基地接待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团队18个,接待各类参观人员上万人(次),巴蜀渝东中学这一独特的具有教育功能的“后花园”赢得来宾的一致赞赏。

二是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巴蜀渝东中学水土保持基地的建设与开发利用,多次到现场调研,相关媒体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进行了大力宣传。奉节生活网等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持续关注;巴蜀渝东中学门户网站多次专题报道基地建设与课题进展。《中国水利报》专版推介了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的水土保持基地建设与课题研究成果。

三是成了周边小学活动课首选基地。2017年以来,奉节县香山小学、奉师附小、辽宁小学等学校的师生先后来学校参观,走进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水土保持教育与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探究活动,总人数达4 000余人次,学校组织专人引导和介绍,向小学生普及了水保、环保知识。孩子们参观学习时表达了对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后花园”的喜爱,纷纷表示愿意到该校读书学习,争取为水土保持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5 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水土保持教育及实践活动,涉及很多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开发,尤其是对学科整合运用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持续运作困难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是基地建设未按规划要求按时竣工。基地建设涉及经费和审批等一系列问题,早期规划的径流小区目前还未竣工;水保科技馆还在努力争取中。

二是选修课的实施尚需完善。虽然水土保持选修课已经纳入课程统筹,安排了专任教师,但对教学方案设计和课件制作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对水土保持教学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考评机制。因此,部分班级存在落实不够全面,挤占水土保持教育时间的现象。

三是课程整合内容相对单一。基地初步建成以来,大部分学科进行了学科整合尝试,但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案和机制,没有连续持久的保障措施,有的学科只是利用基地的地理位置和美好环境,缺少了内涵的挖掘和探究。

四是宣传的广度、深度有待加强。目前的宣传主要局限于校内师生和家长层面,还没有进行校外的广泛宣传和推介。比如,邀请库区更多学校师生来基地现场调研和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来校实地讲授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等。

6 对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和发展建议

校园水土保持教育和研究在三峡库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社会力量及相关部门的后续支持,只要持续对校园水土保持教育和研究进行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师整合学科教育与水保、环保教育的积极性,其研究价值和社会效益就会更加凸显。

6.1 基本认识

(1)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学校里程碑式的工程,对于学校的空间拓展、环境安全、绿化美化、课程整合、课外休闲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为学校推行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实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操作性平台。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良好生态区域,学生和教师在这里都体验到了农家田园的味道。

(2)通过近三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向师生普及了水土保持知识,增强了师生的水土保持意识,美化、亮化了学校环境。

(3)通过各种学科的案例设计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激情,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们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将知识的建构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培养了师生回归自然、合作学习、热爱家乡和勇于担当的综合素养。

(4)开展校园水土保持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不断完善和拓展,经过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把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打造成为有推广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学校科普性示范平台。

6.2 发展建议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尽快提升各种硬件设施的档次,提升软件开发能力和使用效能,建立系统性记录、监督、考评机制,为库区水保、环保教育及三峡库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作出更多贡献。争取将基地升级成科普性教育基地,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议建立系统性奖励、激励机制,把水土保持教育研究和课程整合继续向前推进,不断提升教师进行水土保持教学研究的自觉性,以期收到个性化十足的教育效果。

(3)建议设立专门的研究基金,对学生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予以奖励,对于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或团队给予适度奖励。

猜你喜欢

水保水土保持基地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兴国县召开全县乡镇水保员年终总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