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锐国际:从猎场到人才场

2018-02-01郑伟

首席财务官 2018年1期
关键词:猎头用工人力资源

文/本刊记者 郑伟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HR服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着21年发展历程的科锐国际计划在国内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战略机遇窗口里全面发力。

“职介所是为没工作的人找工作,猎头,是为有好工作的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猎头就是要一眼看客户,一眼瞄人才。”这是出自最近热播的职场电视剧《猎场》中的金句台词。虽然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职场剧,但剧中主线——猎头工作使该剧成为国内第一部聚焦猎头行业的影视剧。猎头服务即高端人才访寻,是一种在国外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是人才解决方案的一部分。2017年6月8日,国内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锐国际)在创业板上市交易。作为领先的整体人才解决方案服务商,科锐国际已经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全球市场设立了79家分支机构,在超过18个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招聘培训等解决方案。

>> 陈崧表示科锐正站在人才红利的历史机遇面前。

立体挖掘人才红利

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由此导致了人才供应紧张、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企业急需专业、增值的人力资源服务,来应对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短缺的挑战。

不断激发的服务需求,再加上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风口期。人力资源服务是按照企业的价值链对人才进行招聘、管理、培训和依靠灵活福利留住人才。但从行业角度看,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此,科锐国际CFO兼董事会秘书陈崧认为,整个人力资源产业非常庞大,而且远远没有规范,既有提供媒体解决方案的信息化平台,也有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系统化模块。“国内正面临着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重大调整,科锐的定位是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强调的是在招、管、育、留的每一个环节投入技术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科锐国际成立于1996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高端人才访寻业务。猎头业务利润高,但稳定性差,在财务上无法重复产生稳定收入,但科锐国际在该领域有21年的深耕和打磨,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保持了猎头业务的持续增长。“从整体来看,我们猎头服务实现了大产品的多样化和深入化,覆盖了18个行业,有效规避了收入稳定性差的风险。”陈崧预计,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驱动下,高端人才访寻业务能够帮助科锐国际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纵深发展的同时,科锐国际的业务也实现了在人力资源价值链上的不断延伸,针对招聘旺季、新项目、员工短期替补及编制紧带来的人才短缺,提供短中长期项目及人员外包。通过岗位外包、服务流程外包,支持客户提升组织灵活性、降低风险。据陈崧介绍,在人力资源行业相对成熟的美国和欧洲,灵活用工外包人员的渗透率约为2%,灵活用工收入在大型人力资源公司总收入中占据最大比重,而且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在我国的渗透率甚至不到1%。“随着人口红利的变革,以及企业用工形式和用工习惯的改变,灵活用工正迎来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从客户粘性来看,灵活用工业务也是与企业粘性最强的一项业务。”目前,灵活用工业务在科锐国际的业务占比约为60%,未来仍将维持在60%甚至70%。与灵活用工业务相辅相成的是招聘流程外包业务,“灵活用工涉及到的外包员工数量庞大,实现对他们的有效管理最有利于增强与企业的粘性。而且从公司的财务收入来看,这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非常稳定的收入,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会随着企业一起成长。”

今天的科锐国际能够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咨询、人才测评、人才的培训与发展、人才的招聘、雇佣与管理的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同时实现了对候选人整个职业生命周期的服务全覆盖。纵观科锐国际的业务板块,无论是中高端人才访寻,还是灵活用工,都需要技术和资本的双重保障。正如陈崧所说,“技术、资本和管理能力共同构成了很强的行业壁垒,随着企业对合规性的重视和员工安全保障的提升,未来我们能够在国内看到一家大型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择机并购延展服务

我国的猎头服务公司数量多但产业现状良莠不齐。同时,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完全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成为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服务行业之一,很多大体量级的国际猎头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垂直化的中小型猎头公司和平台型猎头服务平台的不断增多,整个市场的标准化程度更是差强人意。科锐国际作为一家起步于国内、拓展至全球的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范围覆盖了人才的整个成长链条,其发展战略、产品设计、管理能力、服务质量、资本优势等对于服务品牌的打造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产品齐全是科锐国际最大的竞争优势。其次,稳定的管理团队和发展战略是企业规模化运营的保障。第三,全球化网络布局使科锐国际的全球化发展战略逐步落地。第四,登陆资本市场为科锐国际提供了并购优势。“从整个人力资源行业发展史和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并购对于公司的成长壮大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并购过程中,资本就能发挥它的独特优势,所以说,科锐的上市对于未来业务的扩充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借助资本优势进行并购,科锐国际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依靠技术驱动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科锐国际尤其关注技术的发展。其次,科锐国际将继续在灵活用工业务方面发力。最后,继续完善全球化布局是科锐国际战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经过21年的发展,科锐国际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但是在陈崧看来,公司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面对产品和技术迭代更新的迫切需求,今天的科锐国际已经在技术和服务的提升方面进行了布局。“我们相继推出了在线猎头B2C招聘平台才客、人才租赁平台即派、薪酬云平台薪薪乐和SaaS人才管理平台睿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技术上进行的投入,希望能够在行业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即便技术上已经做到提前布局,但陈崧坦言,要做到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先,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大数据作为一个集中地,对于科锐国际来说仍然需要快速加大投入。此外,谈到经营布局,陈崧表示,未来除了继续关注国内一线城市以及长江沿线的二线城市之外,还要进一步深入在国内的布局以及全球化布局,使公司业务快速走出去。

精益财务提升价值

目前,科锐国际的业务已经覆盖了18个大行业和155个细分行业,针对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相应的利润中心。陈崧表示,科锐国际未来将在细分管理的道路上继续深入,强调按照岗位进行管理,例如财务内部按照应收、应付、司库管理、内控等不同岗位进行分组,之后再进一步按照地区行政单位进一步细化,建立多维组合,实现“一尺宽十米深”的精益运营。

陈崧于2008年加入科锐国际,见证了公司拆红筹、成功上市的全过程。科锐有限(科锐国际的前身)的股东曾于2004年至2013年期间计划在美国上市,搭建了境外上市及返程投资的红筹架构并进行了境外融资。“虽然美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很成熟、上市公司多,容易对标,但按照我们当时的企业规模,流动性不足的概率比较高。而在计划境外上市期间,国内创业板的推出恰恰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虽然我们的战略是全球化,但当时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无论是从品牌宣传角度还是业务发展角度看,让公司最收益的还是得到国内客户的认可。”同时,鉴于投资方主要在国内,因此,科锐国际从2013年底开始拆红筹,2014年开始股改,2017年6月成功挂牌。“公司自身的规范性是极为关键的,公司能够顺利挂牌主要得益于为赴美国上市而打造的扎实的内控和财务基础,同时,面对国内对行业特点认知的缺乏,充分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陈崧真切感受到上市对于公司知名度的提升。“作为一家服务类企业,单纯靠产品是难以塑造口碑的。上市的好处就是对品牌的宣传作用,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软实力。”

科锐国际拥有79家分支机构,借助强大的公司技术运营系统,财务工作采用集中管理制,保证国内和境外能够统一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沟通。首先,财务核算分析由总部管理提供共享服务,同时为各分支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业务管理人员实时提供各项指导原则,实现内控的互相调节。其次,集团运营小组负责合同审批,监督合同进度,由商务法务在运营小组里一起协同推进。再次,公司的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全球司库,在北京和香港之间选取最优平衡点。最后,陈崧再次强调了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上市之后的合规需要面对更多机构,科锐国际内部的合规实行的是自上向下的直线管理,保证集团利益最大化。各分支公司的财务控制人员主要负责向各公司提供现场支持。“我强调最多的就是必须保证每一个业务流程驱动力的细分,要时时提醒自己,作为一家发展中的公司,业务必须快速发展,而此时财务的作用就是找到效率最佳的道路,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一位拥有超过20年财务工作经验、服务过民企、外企、公众与非公众公司的CFO,陈崧认为,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对细节管理的不足。作为服务业的一员,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定要精益化运营。“利润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在系统的支持下,任何一项服务的每一个流程点上的驱动力都要细分,在可能引发最大损失的风险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找到最优位置,才能对运营能力做到精准把控。”

陈崧强调,作为CFO,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CFO是一个专业型岗位,但随着职位的提高,专业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情商、沟通等能力越来越重要。财务总监要用自身的专业性和本身的素质去判断人员、事件是否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同时,财务作为‘功利’的部门,要对董事会负责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必须坚持,时刻坚守红线意识。”陈崧认为,如何调动所有资源帮助企业的战略落地,这是财务总监最大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猎头用工人力资源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孤独的“狩猎”者
换工作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猎头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