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程如何适应专业课的两点教学建议

2018-01-31张玉清卢海明

考试周刊 2017年100期

张玉清+卢海明

摘 要:中专校的数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的中专教育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人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大纲要求,从学生数学基础的角度和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中专校数学课程的课时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本人建议对数学课程进行如下的调整改革:一是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二是具体的学期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

关键词:与专业课相结合;教学内容顺序;教学内容安排

中专校的数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的中专教育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中专数学课改追求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生活和生产实践能力。本人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大纲要求,从学生数学基础的角度和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建议对数学课程进行如下的调整改革:一是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二是具体的学期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根据不同的专业来上数学,哪个专业没有用到的数学知识可以简单地一带而过,而有些专业课必须要用到数学里的一些知识点则要详细地讲解。由于有的专业课开课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应该先用的知识先教,后用的知识后教,调整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次序,使数学尽最大可能服务于专业课的教学。

一、 进行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

要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思维发展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现在的数学内容由四册书构成。从内容的容量来看,第一册的内容最多,并且放在高一第一学期进行。而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学习能力也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么多的学习内容集中放在一个学期进行教学,势必使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压力最大,会造成一些基础非常差的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数学学习的心理,也使教师第一学期的教学压力很大,课时紧,教学节奏比较快。学生由初中学习转向高中学习的适应时间比较短,就会造成对知识吃不透,一知半解,影响了后续知识的学习。而当到了高二的时候,第三册第四册,相对而言内容比较少,而且都是选学的内容。因此内容安排上有头重脚轻之嫌。建议根据课时总数,进行四学期的平均分配。按照课时平均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使得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对时间比较充裕,轻松一些,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时间打好基础,提高学习兴趣。

二、 按照现在考纲上的模块划分

模块一,数学第一册、第二册一共十章内容;模块二,数学第三册,十一十二两章内容;模块三,数学第三册,十三十四两章内容;模块五,数学第四册第十七十八章内容;模块四,数学第四册第十五十六两章内容。其中,模块二模块三选考一个模块,模块四模块五选考一个模块。章节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第一章集合,共需十一个课时。第二章不等式,共需八个课时。第三章函数,共十三个课时。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十五个课时。第五章三角函数,约十八个课时。第六章数列,十二个课时。第七章平面向量,十二个课时。第八章直线与圆的方程,十九个课时。第九章立体几何,十六个课时。第十章概率统计,十八个课时。第十一章逻辑代数初步, 十二个课时。第十二章算法与框图,十四个课时。第十三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 十二个课时。第十四章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九个课时。第十五章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十五个课时。第十六章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九个课时。第十七章复数及其应用,十三个课时。第十八章线性规划初步,十三个课时。前十章共计142个课时,两个模块各按26个课时计算,将194个课时分成四个学期,每学期约49个课时。建议将第三册的第一个选学模块,放在第一学期,然后上第一章集合、第二章不等式、第六章数列。第二学期上第三章函数、第四章指数对数函数、第五章三角函数、第七章平面向量。第三个学期上第八章直线与圆、第九章立体几何、第十章概率统计。第四个学期上另外的一个选修模块。新课完成之后,即可转入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

这样调整的好处有:每个学期教师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各个学期都有充裕的时间学好本学期的知识,有时间巩固好各个章节,使知识点形成系统性,提高解题能力,为后面的省学业水平测试通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顺序的重新调整,一是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二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将专业课学习所需要的一些数学知识点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既有利于专业学习,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把二进制,程序框图,数据处理等这些比较简单,而且与初中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放在第一学期,放在前面,让学生能够感觉出,数学知识到了高中还是有用的,能够联系起来的,而且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不是很难。从而,将学生原有的初中学习的思维,转化向高中学习的一个比较好的有效的过渡。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压力,有了这些知识的先期学习,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他专业课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帮助,可以更好地展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学习。例如我可以将三角函数这一章内容向后移,使得它的两部分联系在一起,放在电子电工专业学习《电工基础》交流电这一内容前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交流电这一内容时对于解析式表示法和波形图表示法就比较容易接受。

通过这样的调整就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将数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数学教育改革,虽势在必行,却任重道远。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学科数学的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与专业课程、社会生活的结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次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对课改进行反思,争取能为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娟.专业背景下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35).

[4] 蒲淑萍.构建中职数学课程新模式的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08(2).

作者簡介:

张玉清,卢海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