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8-01-31王宝玉
摘 要:师德建设就是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建设,中小学老师的师德建设应该放在社会范畴来看待,进行布局规划。只有稳定的、高尚的、爱学习、懂约束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才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才是国家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紧紧抓住教育工作者队伍思想建设,品德建设,筑牢民族教育的思想防線,是教育工作,更应是国家的战略方针。
关键词:师德建设;尊师;教师行为
师德,尤其是中小学老师的师德水平,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太大了。中小学老师是除父母以外,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中小学老师的日常用语,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们的脑海里,对于孩子看待世界,认知事物,感受外部环境,接受外部信息,理解和处理事情,有着重大的导向,因此中小学老师的师德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在孩子们心里,他们的老师的行为规范就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是父母的替身。孩子们会把老师的行为举止作为学习的榜样,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对人对事的态度,包括语气、声调,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等。放眼未来,中小学老师的师德建设就是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建设,将中小学老师的师德建设应该放在社会范畴来看待,进行布局规划。
一、 将教师行为规范制度化,加强行业自律
作为教育行为规范的管理机构,教育部门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师言行标准,设立教育队伍违纪举报公开电话,让违规违纪的教师得到相应的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调离岗位、不晋升职称、不评优、直至开除处理。学校周边各种形式的补课班,都有在职老师的身影,校园里不好好上课,课后办班,参与办班,收取高额补课费,这样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只有用铁一样的纪律,严格的制度才能让那些唯金钱至上的老师没有市场;清除这样的害群之马,才能让教育队伍再次纯洁,才能把教师的言行规范在制度框架内。大病用猛药,重罚出清雅,只有制度作为保障才能让有不法之心的老师,对灰色行为有所忌惮,老师队伍的纯洁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是有责任,懂自我约束的群体,只有有理想,懂提升的人才能将教育重任承担起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古人对高尚人品的具体阐述,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具有这样高尚的人品,只有具备这样的人品,才能让自己教出的学生“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才能造就出具有铁一样意志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应自觉关心政治、关心国是,凡事以大局为重,淡化个人英雄主义,遵守法律,守住道德底线,以模范行为做出表率。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要懂法、守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二、 尊师爱生要植入人心
教师对教育事业只有真的喜爱,才会由此及彼地爱学生,学生真切地感觉到了老师的关爱,才会尊重老师,回馈以真情实感,这样良性互动起来,才是尊师爱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师者,大爱,只有真心的喜欢这份职业,真正地关心学生,才有可能让尊师爱生成为事实,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
三、 打造老师队伍的过硬心理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潮浪起云涌,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更新,为人师者也是凡人,思想也在发生改变,新观念,新想法层出不穷。教师要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要有正确的育人观,社会观,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把握政治动态,不要被外来的思想扰乱思维,不要因为外部的变化乱了阵脚。坦诚地接受外部变化,接受新思潮的挑战,只要是与主流思想相抵触的,与社会主义发展宗旨想背离的思想,都要坚决予以抵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拥护党和国家的决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手段,教育部门作为行政主体,要顺应时代,依据客观规律不断地改进教育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作为具体施行的老师要紧跟党和政府,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做不懈的探索者和耕耘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道德水平,综合起来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素养,无论有多么科学、多么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最终还是要由整支教育工作者队伍来共同实施,只有稳定的、高尚的、爱学习、懂约束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才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才是国家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紧紧抓住教育工作者队伍思想建设,品德建设,筑牢民族教育的思想防线,是教育工作,更应是国家的战略方针。
作者简介:
王宝玉,吉林省四平市,平东第二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