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
2018-01-31孙海燕叶青云李培枝郏俊谢玉磊刘彬
孙海燕+叶青云+李培枝+郏俊+谢玉磊+刘彬
【摘要】 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具体是在分析深度融合概念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改革中应遵循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内外学习活动有机整合、渗透信息化元素三大原则进行概述,最后提出几点有效措施。希望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对知识学习效率能够显著提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 教学模式 改革措施信息化教育发展路线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的追随。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其对知识学习效果。现阶段国内信息技术与教育体制的融合基本上处于初步发展时段,故此积极推进我国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中,在强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融合深度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进行详细解析。
一、深度融合的概念
深度融合可以被视为“融合”与“深度”两个概念的整合体。若把课程整合比作“金镶玉”式的教学,那么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被视为解决教学与学习重点难点的有效“利刃”,但是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呈现技术的同时却使个体地位淹没,在提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目标实现上存在缺陷。深度融合可以被形容为“合金金属”式的教学,其构建与实施的宗旨在于强化不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稳状态,逐渐演变成一种常态。
二、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质上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彰显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与教师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演变成信息加工主体以及知识意义建设者的角色。
2.課内外学习活动有机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设置专题的引导下不断消化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参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去学习,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性的对及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有效培养,在便捷方式的协助下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3.渗透信息化元素
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期间,信息技术不仅是单一式的教学工具,还扮演着教学活动一分子的角色。将信息化元素整合进学生学习活动中,能够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情感体验与合作交流中强化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为学科素养构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环境构建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环境是满足个体生存需要与发展需求的基础。在信息化教育背景模式中,国家相关部门为推进信息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具体体现在政策投入与资金投入两方面内容,为部分学校构建了科学化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校覆盖局域网,不同班级学习资源能够互动互通,构建并推行国家数字化课程资源平台。学校环境构建质量关系着课堂教育发展模式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在不同校园环境中信息技术所处地位存在显著差异性,校领导给予信息技术应用一定重视,使语数外、物化生教学课堂上均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身影,从而拓展学生视线范畴,此时他们对知识学习兴致将会是高涨的,学科知识体系得到构建,知识吸收效率显著提升也是必然的事实。总之,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推动了教学改革进程。
2.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学生应用小组合作方式信息知识,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也是众多教师积极研讨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更加新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参与合作的乐趣,树立责任意识并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课程教学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在观赏多媒体作品以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点内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例如。信息技术在语文课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创作背景有所认识,从而强化对作者写作内涵理解的深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就不再是难题,可见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成长环境与兴趣爱好存在显著差异性,所以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小组组长一定要确保分工的明确性,从而使每一名组员的优势均能够彰显出来,获得成功的快感,树立不断进去的学习意识。
如果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差异性十分显著的情况下,他们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环节中,在格式设置、色彩配置、作品结构等方面差异也是极为显著的。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交流不同的思想,相互监督作品制作行为的规范性。小组成员间应积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多样评价方式,构建互动、平等的生生关系,共同探究课程知识学习期间共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小组力量在课程学习效果提升方面彰显出来。
3.积极整改教学资源形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大体上包括教材以及辅助性材料等内容,单一化显著,并且经常会被沿用数年。但是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中,教学资源应体现出丰富性、动态性与生成性等特征。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般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上。通常情况下,学生获得的教学资源可以是纸质与电子版的形式。教学资源的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协助学生结合课程知识的难易程度去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学习方法。模块化以及迁徙化主题式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实施,表现出学科的融合性与内容的前瞻性,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段思维逻辑发展需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致,培养并强化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教学资源整合进课堂教学进程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某一章、某一节或者是某一个知识点过程中,可以研读、精读、泛读与阅览资料,知识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教学资源的动态性,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到某一学科知识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这在协助学生树立积极思考问题意识、学术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能够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进程。
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1)师生互动,协助学生发现知识学习中的新问题,并使新观点产生;(2)学生共同采集学习资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优化教师教学方案编制质量;(3)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将自己的疑惑与问题提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对答案进行探究,并做好相关记录并上交课程作业。虽然生成性教学资源有零散性特征,但是新颖性是极为显著的,在其引导下学生对知识深度信息兴趣被有效提升,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优势条件。
四、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了几点强化教育改革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一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二是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三是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学生对学科知识吸收效率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正
祎,孙可歆,郭素红,姜晓明,张铎,张宸豪.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J].中国培训,2017,(07):12.
[2]衣华鹏,张鹏宴,刘雪,巴萧萧,杨爽.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7,(03) :65-67+71.
[3]夏云,李春晖.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6,(02) :117-120.
[4]施嘉平.“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02) :30-35.
项目基金: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PZS343(河南省教育厅教技装[2016]35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