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探析尼采的超人哲学

2018-01-31付裕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尼采

摘 要:人人可读,亦无人可读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以其抒情诗化的语言,阐述了超人学说、价值重估、永恒轮回等哲学观点。徐梵澄教授甚至评价这部《语录》,当与《圣经》、《浮士德》鼎足而立。在尼采这本书中包含的众多哲学思想中,本文摘取极具现实代表性的超人学说的有关内容,浅略的阐析一二。

关键词: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人哲学

作者简介:付裕(199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文艺学专业硕士,目前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这本书虽名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实是假借查拉图斯特拉的角色,道出了尼采的人生哲学——成为“超人”。成为“超人”,不仅是尼采自己的人生愿望,也是渴望号召世人,一起去达到的最为理想的人生状态。在本书中,查拉图斯特拉游历、迷惘、挣扎、思索、回归,直到最后的顿悟,不过都是为了想带领世人一同达到“超人”的人生境地。在他不断蜕变的过程中,超人哲学的形成,发展,以及现实可能性,都以尼采文学性的语言自然而然的一点点显露出来。可以说,尼采的学说的核心“超人之说”,不是以传统的宗教教条式说教和严谨的论证所展现的,也不是通过直接叙述对人宣示,而是通过诸多具体的文词概念在查拉图斯特拉不断的运动中具体展示出来,作为肌肉和血液在隐喻,象征,箴言和警句的使用中起到充实核心学说骨架作用。[1]在本文中,将从“超人”概念的形成,人类是连接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以及精神三变三个方面来浅析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阐释的超人哲学。

一、“超人”,是人类不断超越自己的理想目标。

尼采所指的“超人”,自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具备超凡能力的人,而是指不断超越自己的人。在本书第一部的前言中,尼采写到:“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人应是被超越的某种东西。你们为了超越自己,干过什么呢……超人就是大地的意思……我恳求你们,我的弟兄们,忠于大地吧,不要相信那些跟你们侈谈超脱尘世的希望的人!他们是调制毒药者,不管他们有意或无意。”[2]P.7这里的“大地”,是与“天上”相对而言的,而文中的“天上”是暗喻了基督教。忠于大地,就是指要拒绝天上,摆脱宗教的束缚。在尼采之前,西方社会崇尚理性,而理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通过信奉基督教表现出来的。尼采所主张的“上帝死了”的观点,也就是主张要反抗西方正统思想中柏拉图主义所夸大的理性约束,他认为把理性看成人的本能就是对人自身的束缚。在文中,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出:“从前亵渎上帝乃是最大的亵渎,可是上帝死掉了,因而这些亵渎上帝者也死掉了。现在最可怕者乃是亵渎大地,而且把不可探究者的脏腑看得比大地的意义还高。”[2]P.8尼采推翻了上帝主宰一切的论说,并不意味着他要创造出一个超人来代替上帝,而是主张一个更为高级的存在方式,一种植根于现实土壤中的,每个人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可以达到的理想目标。

尼采所赞美的“超人”,是由里及外,敢蔑视旧道德、旧传统的实践者,是听命于自己意志的战士,是真正追求强力意志的智慧最高者。真正的“超人”,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帝,而是每个人通过努力的实践可以达到的真实的生命体。尼采在本书中,多次提到要成为“超人”,就需要不断地勇于去超越自己,打破自己,而这里所战胜的自己,也代表了以往被宗教信仰所束缚住的广义的民众。同时,当有一天,尼采的理想实现了,人人都是自己的“超人”,也便不再有“超人”这个概念存在了。

二、人类: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

尼采既然已经替大家把理想目标设立为超人,也自然为大家思量了人类走向“超人之路”时所要经历的种种艰险。他在前言里形容“人是联结在动物与超人间的一根绳索——悬在深渊上的绳索。走过去是危险的,在半当中是危险的,回头看是危险的,战栗而停步是危险的。”[2]P.10他认为,人类其实是不自知的处于一个由动物变为理想的“超人”当中一个过渡阶段。人们已经站在命运的绳索之上,无论你踟蹰不前、回头张望,还是战栗到无法控制,你都不可避免的已经身处危险的深渊之中了,你走或者不走接下来的一步,都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也可以理解为,人类自身就是走绳人和绳索的结合体,世间没有现成的并没有痛苦的通往“超人”境界的道路,需要人们自己一步步摸索、试探出一条路出来,人随时都可能跌入旧道德、基督教的深渊中,唯有脚踏实地的踩稳绳索,把握住自己,才可能达到“超人”的理想目的地。

尼采进一步定位人们处于蜕变过程中的状态:“人之所以伟大,乃在于他是桥梁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爱,乃在于他是过渡和没落。”[2]P.10可以这样理解,人始终是处于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之中,一面把变为“超人”设立为自己的精神目标,一面又不甚求成功。人们在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或失败,都已然融为自身的能量,已然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深受尼采的超人哲学影响的德国小说家黑塞在《荒原狼》里写到:“可以说,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永远不变的形象。相反,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和精神之间的一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他内心深处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他走向精神,走向上帝,他最诚挚的渴望又吸引他回归自然,回归母体,他的生活就在这两种力量之间颤巍巍地摇摆。”[3]P.63这一段话刚好可以作为查拉图斯特拉所说的“人是桥梁”的延伸解释,“人是桥梁”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肉体与精神二元对立的哲学体系,尼采不认为精神一定主宰了肉体,也不认为肉体一定压制了精神,而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始终是在这样一条狭窄的绳索上摸索、彷徨。

最后,群众还是无法理解查拉图斯特拉的理论,走绳人也因为突如其来的丑角从绳索上坠落,群众一哄而散,查拉图斯特拉总结道:“人的生存是阴森可怕的,而且总是毫无意义:一个丑角也可以成为人的不幸的命运。我想给世人教以生存的意义:这就是超人,从人的乌云中发出的闪电……对于世人,我仍是处于小丑和死尸的中間。”①在这里,丑角不仅是命运的一个戏弄者,还是一个理智的象征者,他成功阻挠了企图打破传统的走绳人,但这并不代表传统价值观取得了胜利。相反,走绳人跌入深渊,是“宣告闪电的到来,作为宣告者灭亡”。尼采依然赞颂了查拉图斯特拉是作为宣告者的超人:“瞧啊,我是闪电的宣告者,从云中落下的一滴沉重的雨点:而这个闪电就叫做超人。”[2]P.16走绳人以自身的粉碎为后人凿开了一道通往“超人之路”的先河,就像前文中说的,不甚求成功,走绳人的走绳行为本身,就已然是划破天际的那道“闪电”,而走绳人和脚下的绳索结为一体,也已经值得被赞颂为“超人”了。endprint

三、精神三变

虽然尼采自己没有作出说明,但后人总结出的尼采的核心哲学观点如“超人哲学”、“价值重估”、“永恒轮回”这些都与他的“精神三变说”离不开关系。可以说,尼采关于人类精神的三段变化的阐释,是他诸多哲学核心观点的发端,也是演变为“超人哲学”的源泉。

尼采把人类的精神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龙到駱驼,骆驼到狮子,狮子到孩子。龙,代表了人类即有的全部价值观,奉行着充斥了“你应当怎么做”的道德信条。当既有的道德观念太过沉重,刚开始时,人们会选择变成骆驼——负重者。人们变得渴望这种极重的负担,最重的负担。虽然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身上担负的到底是什么,还是习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对一切枷锁都来者不拒。这就类似于人类完全信奉基督教时的阶段,对教义里所有内容全盘接收,但是当骆驼背负着这重担独自走到了荒凉的沙漠,却并没有等来精神的提升。于是逆来顺受的骆驼开始走向与之前相反的极端——成为狮子。狮子作为一个自由的王者,渴望去颠覆权威,去质疑传统道德,甚至去摧毁基督教,但是经过挣扎,还是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新道德,新价值。狮子虽然在对煞有介事的权威——龙的反击中展现了力量,但是精神在这一阶段仍然没有办法超越他的反命题,创造新价值必须由更高层面的形态完成。狮子的变形仍然局限在他的对立面龙的范围内,狮子的反抗是针对龙的,他还不能超越龙,而只是毁灭他。[1]可见,一味的颠覆和反抗并不能带来拯救。于是,便到了“精神三变”的最高阶段——成为孩童。孩童是浑然天成的个体,对于他来说,肉身和精神都是统一体,也便无所谓二元对立之说。查拉图斯特拉形容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是一个肇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开始。[2]P.23孩子洁白无瑕,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刻意欲求的天然自我循环的运动状态,相比较于一味地屈从于传统的骆驼阶段和走向精神的极端的狮子的阶段,孩子无欲无求,一切都是生命初始的圆融和谐状态,自然也就是一种已经超越了的更高级的精神阶段。

经过了由龙变为骆驼,由骆驼进阶为狮子,再从狮子“升格”为孩子,人们其实在精神上是前赴后继的进入的一个无限循环的系统。在过程中,人类的精神从屈服保守的极端走向激进反抗的另一头极端,最后又成为孩童般崭新的生命体,人人似乎都在通往“超人”的道路上进入一个环形运转的永恒轮回之中。

在人类宗教的历史长河中,物质和精神一直是作为二元对立的两端占据在人类心里,人们似乎没有质疑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就是绝对矛盾的,而在这本书里,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明确提出了一元论思想,把人看做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来宣告“超人时代”的来临。尼采力图超越二者之间的鸿沟,他用形象的比喻和散文诗的语言生动地表述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圆周式的前进方式。超人的思想是尼采超现实的想象,超人的理论无疑应归入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这里所包含的一元论的思想和辩证发展的历史观是无论如何应该肯定的。[4]尼采贯穿在整本书里所提倡的人生理想目标,也便是这样一元论的超人哲学。“超人”作为人的最高理想状态,其实也并不是一个非达成不可的目的,而更多的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重新审视传统的过程,人们在过程的不断轮回当中,也自然会修炼成至善至纯的人生原初状态。

注释:

①《查拉图斯塔拉如是说》详注本 尼采著 钱春绮译 《三联书店》2016年4月北京第7次印刷 第16页。

参考文献:

[1]刘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若干概念解析与汉译比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尼采著.查拉图斯塔拉如是说详注本[M]. 钱春绮,译.北京:三联书店,2016:10-23.

[3]赫尔曼·黑塞著.荒原狼. 赵登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63.

[4]李洁.试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历史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尼采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尼采哲学专题讨论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
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
从“隐喻意义”的流变看尼采和德里达的隐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