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方言与二人转的思考
2018-01-31金士贵郭志慧
金士贵 郭志慧
【摘要】 二人转,是东北文化中一門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东北的二人转也由东北地区走向全国,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二人转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欢迎,除了因为二人转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更与其中的东北方言有关。可以说,东北方言是二人转的精髓和核心。就东北方言和二人转,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东北方言 二人转 思考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代表词,东北方言通过东北二人转的传播被世人所熟知,并且受到不同年龄层段人们的喜爱。东北方言的语言体系比较完整,幽默性强,魅力无穷。作为东北文化中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二人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曲艺形式,更是东北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东北的人性以及东北的人情。本文就东北方言和东北的二人转展开理论述。
一、东北方言的特征
东北方言通俗易通,即使不是东北人,大部分也能听懂。同时,东北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东北方言有着拟声化的特点,而且在趣味性方面比较强。东北方言不会局限在表层的意思上,通常一字有多种含义。东北方言包括东北少数民族的语言,例如汉、满、蒙、鲜、赫哲、锡伯、达翰尔族,等等。东北的方言融合了这些少数民族语言而成。比如,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如松花江在满语中译为松阿里乌拉,乌拉为江的意思。卡伦在锡伯族语意思为哨卡……二人转的语汇离不开东北方言的支撑,如《王二姐思夫》中“满把戒指打出溜哇”,体现的便是独特的东北方言“打出溜”意思为“打滑”。《放风筝》中“捎带着呀放风筝啊”,这其中的“捎带着”意思为“顺便带着”。
在历史上,东北地区属于战乱频繁的地方,各个土著氏族之间相互争夺生存资源以及水草等等,相互之间的争夺比较激烈。而且近代日本和俄国对我国的侵略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求生存,东北人形成了强武弱文的文化。这和文化环境以及地域环境的关系比较大,比如许多南方的民众比较善谋生计、温婉细腻,所以没有中原民众那种脚踏实地。他们的性格倾向于好勇斗狠、风风火火以及粗粗拉拉,有的时候难免出现粗野低俗的问题,这些在东北方言中有着一定的体现。东北方言中体现了感性和暴力的特点,并且有进攻性,而且有着较大的情绪感染力量。与此同时,这种语言可以避免人们进入沉思,并不适合进行深度的抽象思考。所以说,在实际的嬉笑怒骂中,这种语言的模式限制了我们的感觉方法,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可靠性情感的舒服。所以说,在这种语言模式下的东北人难以产生超越生活的抽象态度,所以更倾向于接受东北的传统习俗,并且没有较大的改变愿望。比如,在某些语境中,果断、勇敢和仗义比沉着、理性和善辩,更加被鼓励,前者被认为是美德,并且被赋予了理想主义色彩。东北人并不擅长辞令,和讲道理相比,他们更加关注感情方面的内容。比如,在东北的日常交流中,他们更加关注讲义气,认为讲义气比讲理重要的多,这是他们关注的交往重点。所以说,许多东北人倾向于通过拼酒来考量他们和陌生人的亲密程度。东北方言有着热辣、滚烫以及感性的特点,和精确、得体以及正规的官方语言相比,有着毫无顾忌以及桀骜不驯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狂欢色彩。东北方言中的许多内容破坏了言语规矩中的谦恭和客套,对语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东北方言与二人转的思考
(一)东北方言和二人转唱词
一般来说,二人转曲目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第一,二人转演员们自己编写自己表演的作品,这种类型的作品一般篇幅比较短,而且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主要是二人转的演员们在和观众互动过程中瞬间灵感的激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归纳总结而形成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作品名称,而是即兴发挥形成的,有些甚至称不上作品;第二,二人转剧作家创作和打磨出来的作品,这类作品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紧扣时代的主题,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质量,如《倒牵牛》《包公断后》《包公吊孝》《西厢写书》等;第三,历史流传下来的作品。这种类型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民间故事和文学名著为依托,结合东北的方言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而形成的,如《蓝桥》《冯奎卖妻》《西厢》《二大妈看病》等,这种类型的作品流传最为广泛,也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二人转作品。
二人转之所以深受东北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的喜爱,在东北大地上一直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二人转和人民群众之间“不隔心”,而东北发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二人转中巧妙运用东北方言,加上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发音,让二人转的表演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与群众的贴合度更高。
(二)东北方言和二人转说口
二人转是东北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我国多样化语境背后文化底蕴的丰富。东北方言属于北方的方言,也是基础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与普通话最为接近,在语法、语音、构词等方面和普通话非常相似。与东北的民风一样,东北方言幽默生动、形象利落、豪放粗犷。在二人转的表演中,演员们经常将说口和唱词与普通话、东北方言有效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二人转的娱乐性、通俗性和表演性。将东北方言和普通话进行巧妙的融合,可以拉近南北地域间的距离,让大江南北的人都能喜欢上二人转,推动二人转在全国的蔓延。
二人转在东北民间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曲艺,二人转讲究“说、唱、扮、舞、绝”其中,“说”就是“说口”;“唱”就是“唱词、唱曲”;“扮”就是“扮相”“舞”就是“舞蹈”;“绝”就是“绝活”。“说口”是二人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幽默、诙谐、俏皮的说口中,一大部分都是东北方言中人们常说的大实话。东北方言总体特征就是具有节奏感、幽默诙谐、粗狂简洁,与东北人亲切、无保留、率真、俏皮、爽朗的性格恰好吻合,而且东北方言也非常适用于传递东北人的日常观念和感情,没有丝毫的做作,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距离感也有所淡化,往往不拘礼节,比较随意。二人转的说口中使用大量的东北方言,也就拉近了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距离,让二人转变得喜闻乐见,也非常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由于东北方言的运用,让二人转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三)关于创新二人转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东北重要的艺术文化,二人转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致力于创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人转的创业团队还存在创作思想陈旧的缺点,一味地传承,却忽视了创新和发展,导致如今的二人转难以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创作人员要忠于自己的创作主张,解放思想。除此之外,创作团队还要吸收更多年轻的二人转创作人员,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有着先进的思想,而且掌握的东北方言和幽默句子等都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文化,将其融入到二人转的创作之中,可以提高二人转的吸引力,使其拥有更多的观众,从而促进二人转在全国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是一种特色文化,也是一种语言的重要基石。在东北的二人转中融入东北方言,可以提高二人转的吸引力,并以此为途径将东北文化这张名片推向全国和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赵月.论二人转的语言艺术[J].北方文学,2011,(07) :32-33.
[2]周福岩.方言、二人转与东北地域文化问题[J].民俗研究,2007,(02) :12-13.
[3]刘明志.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2007,(02) :54-55.
[4]王衍婷.东北方言在东北民间艺术中的魅力体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 :42-43.
[5]潘艳丽.东北方言电视剧的热播原因与影响探析[J].剑南文学,2013,(09) :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