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工巧传统对话现代

2018-01-31罗洪忠

西藏人文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皮具拉萨

罗洪忠

在拉萨,如何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对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在拉萨随处可见西藏各地的氆氇、皮具、藏毯、藏靴、木碗等民族手工艺品销售点。2014年,拉萨市33家主要从事民族手工业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就高达4.3亿元,拉萨民族手工艺产业已成为拉萨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拉萨八廓街鲁固小巷,一家用黑色藏式氆氇作为招牌的“乡村手工业商店”看起来特别地醒目。小黑牦牛驮着糌粑、身穿藏袍的织布娃娃,一块平淡无奇的牛皮在珠杰的手里化作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让人无不惊叹。

珠杰:将手工编织与现代接轨

珠杰是乡村手工业商店的老板,今年54岁,也是第四代家族式皮具手艺和手工编织的传承人,已在拉萨经商多年。“皮具手艺属家族传承,到我这里已是第四代。”

珠杰出生于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那是一个古老而朴素的村庄。年轻的时候,珠杰就和村里的一群年轻人来到拉萨冲赛康一带闯荡,做起了古董生意。1989年,珠杰在八廓街一个小巷的墙角处开了一家甜茶馆,取名孜苏(墙角)茶馆,积累了做生意的经验。

拉萨八廓街是一个民族手工艺汇集地,小工艺品受到游客的青睐,珠杰便想到爷爷和奶奶传授给自己的一门手工编织技艺。珠杰的爷爷和奶奶曾经都是旧社会庄园里的奴隶,爷爷的特长是针线缝纫,奶奶则擅长编织氆氇和制作服饰,其技艺在当地十分有名。珠杰从小就看着爷爷和奶奶成天不停地制作服饰和鞋帽,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手艺。

在珠杰看来,光有年少时候的记忆是不够的。1991年起,他来到一家私人作坊学习和从事编织、捻线、染色等各种手工缝纫的技艺。2002年,珠杰开始经营起自己的乡村手工业商店。

进入一楼店内,取材于精心挑选的绵羊毛、绵羊绒、牦牛毛、牦牛绒,经剪毛、染色、织线、织布等多种工序,纯手工制作的款式多样、设计新颖、做工精细、色泽艳丽的背包、挎包、围巾、毛毯等,简直是拉萨民间手工编织工艺品的大集合。

珠杰说,用红色粗线刺绣“吉祥结”图案,藏语称为“巴扎”,是吉祥八宝之一,象征着吉祥如意、吉祥平安、吉祥康泰。根据针脚儿粗细不同,每一个针脚都有它的名称和特点,粗针脚称作“兔子连跳针脚”,细针脚称作“珍珠针脚”,珠杰正在用的针线叫“珍珠针脚”,其针脚小,从远看像是串起来的珍珠。在包上绣花纹前,为了花纹不偏离中心线,先用粉笔和尺子画花纹模样。珠杰花了20分钟,就绣完了“巴扎”图案。

在乡村手工业商店的二楼,还能看到传统的藏式包,其原料大都为编织的皮具手工艺品,各种皮包、手机皮套、电脑包、坐垫、皮制筛子垫、卓索切玛、牛皮船工艺品等,各式各样的皮制产品,款式新颖,琳琅满目,颇具西藏特色,让人眼花缭乱。

在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生长着成群的牛羊,它们的皮毛是西藏传统手工皮革制品的天然原料,其皮具制作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族先民就地取材,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如牦牛、羊、香樟、豹等动物的皮制作牛皮船、藏靴、糌粑袋、茶叶袋、面具、皮衣、藏袍、马褡裢、钱包等生产生活用具,乃至放牧时用的绳索……这些皮具充斥了藏族人家的方方面面,代表了高原生活最具特色的一种风味。

随着金属、塑料生活用具的普及,铜锅铝盆成为当今藏族人家生活用具的主角,皮具渐渐消失在藏族人家的生活里,沦为上了年纪老人怀旧的老物件。皮制品虽然在生活中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但却在手工工艺品这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诞生了制作与开发皮具工艺品的行业,皮具的样式和种类也在不断创新。在现在的市面上,充满藏式风格的皮制手提包、挎包、双肩包等产品,已经成为西藏皮制品的新门类,使皮制品在工艺品市场再次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珠杰也看到了这样的商机,拜师学习皮具的制作。不过,他已不再局限于父辈的皮具产品。现在,珠杰的皮具加工作坊能够承担各种皮具的加工和销售。“在我的父辈那一代,制作出来的皮具产品非常单一,仅限马背袋、针线包等几款适宜马背民族的产品。如今,我们经常同内地设计师进行交流,皮具产品已推出了40多种。”珠杰介绍起自己的产品时显出一脸的兴奋。

“如果产品单一,销售就不会好。我经常到市场上去转悠,发现许多日常用品都可以用皮具的形式制作出来。回家后,自己尝试着做了几个皮制的手机套子,到市场上去卖,结果一会儿工夫就卖完了!”珠杰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皮套,一边指着上面的商标说:“什么品牌的手机,我就能够做出什么牌子的皮套,质量比厂家配套的皮套还要高得多。”

在一楼的货柜上,一件经过改良的马褡裢特别显眼,上面装了两个背袋。珠杰介绍说,藏族曾是马背上的民族,在马背左右两边各挂一个背包,可如今靠汽车运输,马褡裢已失去了用途,如今只能进行改良。过去装茶叶的皮袋,也失去原有用途,如今将皮袋口缝上,将6个颜色不同的皮口袋堆在一起,便变成了一件色彩艳丽的艺术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在一楼进门的右侧墙壁上,挂有一个用牛皮做的时钟。珠杰介绍说,以前时钟上的牛皮全是纯白色,时钟上凸起的坛城图案,是自己用小锤子慢慢敲出来的,再进行了美化处理。时钟上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均是用天然颜料染出来的,每染一种颜色,就得等晒干后再染其他颜色。在时钟上镶嵌了12颗仿绿松石和红珊瑚,连时针、分针用的也是上了颜色的真皮,在后面安装了电池,经过多次调试,就可当钟表使用。光做这个时钟,至少得花一个月时间。当谈起這件时钟的创意时,珠杰骄傲地说:“我的一个残疾徒弟扎西,当时受到外国玩具的启发,设计了这款产品。”

珠杰的创新意识强,手工商店的皮具种类也越来越多。2015年雪顿节期间,在拉萨会展中心内亮相的珠杰精美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背包、挂线帘、披肩,手链、手机套等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在西藏自治区第二届旅游纪念品大赛(展)活动中,珠杰的手工艺品“皮雕时尚挎包”“民族手机链”“毛绒小挂件”等都得了奖,被评为“拉萨巧手”,荣获了“首届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endprint

珠杰还只是拉萨皮具创新的代表。在拉萨的俊巴村,自古就有独特的制作牛皮舟传统,很多家庭如今都办起了家庭作坊加工制作小型牛皮船、小糌粑袋和小茶叶袋等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销售给国内外游客。这里的村民们早已不再单纯依靠捕鱼、农耕来增加经济收入了,加工各式皮具成为了村民们另一个创收的方式。俊巴渔村的牛皮船可缩小几十倍,成为一件能够放到手掌上的民俗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的皮包变成了时尚背包等。现如今,俊巴渔村仅靠手工艺品一项,年收入就超过70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皮具制造在旅游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找到了自己传承与发展下去的道路。

拉顿:让氆氇制品走向创新奖台

2017年8月15日晚,历时三个月的拉萨市第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拉萨电视台演播厅举行。这次大赛吸引了拉萨的3000余名创业青年的223个项目参赛。经过激烈的角逐,西藏贡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氆氇手工艺和旅游纪念品项目最终夺得了冠军,获得了20万元的扶持资金。

“穿过的衣衫都忘了,只有氆氇忘不了。”一首在藏区流传甚广的歌谣,唱出了藏族人对“氆氇”这种保暖耐用的羊毛织物的喜爱。雪域高原自古不产棉花,而盛产羊毛。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纯羊毛纺织品,它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内地的棉花。。氆氇曾是西藏主要贡品,以扎朗、浪卡子、江孜、白朗、芒康等地产的最为著名。

吐蕃时期,藏地羊毛非常丰富,手工业相当发达,公元821年,唐朝大理卿刘元鼎作为会盟使,在山南琼结的营帐里会见了藏王热巴坚,亲眼看到他“身披素福,揭朝霞帽首,佩金镂剑。”根据《辞海》解释,“揭”是兽毛制成的粗糙毛巾。吐蕃松赞干布时期便已有了粗制毛织品。

走进西藏贡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公司由5名高校毕业的青年大学生和擅长编织氆氇的乡村妇女共同创立。该公司2015年正式开始运营,大学生负责设计图案、提供原料和联系订单,乡村手工艺人编织具有西藏特色的钱包、iPad袋和围巾等,按照加工产品数量的多少从公司分红。公司没有固定的厂房,所有乡村手工艺人都在家里生产,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探索和尝试创新经营模式。

拉顿出生于日喀则市白朗县的一个小村庄,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拉顿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情。拉萨是旅游胜地,但拉顿在一家旅游文化公司上几年班后发现,拉萨的旅游纪念品种类仅占20%,制作得也很粗糙。那时游客们来西藏旅游后带回去的纪念品,80%还是从印度、尼泊尔、浙江义乌等地生产的,并不是拉萨本地的东西。

他在回乡调查时发现,大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因为产品粗糙附加产值低,不为外人所知,自然也就毫无销售途径,面对堆积在家却无处可销的氆氇手工艺品,村民们犯了难。

拉顿看准了手工艺品的市场商机后,便进入西藏卓番林手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了解手工艺品的市场,同时学习营销策略,做出的第一选择就是从自己最熟悉的氆氇手工艺品的创新开始。创业初期,资金问题就成了拉顿创业路上的瓶颈。

尽管这样,拉顿的目标很明确,要让本土手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销售市场要定位于西藏之外,需要一个好的设计理念。在朋友的帮助下,结识了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手工艺品设计师王五之。王五之如今同国外几家手工艺品牌店合作,非常喜欢这位有想法的藏族创业者,便向拉顿谈起了手工艺品的设计和销售理念,认为传统氆氇手工品不符合国内外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只有研发新的手工艺品,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她还介绍拉顿参加了国内的一些手工艺培训班,从内地请设计人员参与拉顿公司氆氇旅游产品的研发,将拉顿公司生产的手工氆氇介绍给国外几家品牌店,无形中打开了拉顿的创新思维。

王五之说:“游牧人生活之所以对我们产生强烈吸引,主要是他们与野生动物、家畜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生存本身的无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已经遗忘了的一些东西。我一直对牧区的藏族妇女怀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她们的日常中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怀揣着幼子放牧,刺骨寒风中挤奶,她们举止谦卑,信仰虔诚……而传统氆氇面料,穿戴在她们身上,即便是褪色玷污了,在我的眼中也如彩虹般,印记着她们生活的辛勤。”

拉顿将氆氇染出各种绚丽明亮的色彩,再制作成既不失藏族特色,又具有时尚元素的钱夹、背包、围巾等一系列商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好的口碑。经过五年的準备,拉顿于2015年正式成立了西藏贡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和商标。

拉顿深知,要想提高乡村手艺人的技艺,办培训班是重要途径,他经常请一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授课。因公司合作社分布在西藏各地,不能将他们全部聚在一起,便想出了微信培训的办法,将培训内容、订单信息、设计样板等通过微信传送给各合作社的指导人员,再由指导人员安排培训、生产等工作。

公司成立两年间,从内地聘请了产品和色彩等两名设计师,创业之路已步入正轨,产品也销往美国、丹麦等国际市场,让公司的氆氇手工艺品走出了国门。全村285位乡村妇女和匠人通过编织氆氇受益,2016年实现收入50多万元。而他公司生产的产品,也由最初单一的氆氇手工艺品增加到家居饰品、装饰品等。当公司获得20万元的创新奖金后,他从中拿出一半资金用于合作社手艺人的培训,另一半则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拉顿说:“只有不断研发新的手工艺品,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目前,拉顿团队已经入驻拉萨市科技众创空间,正在一步步尝试着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能与现代商业模式相融合。拉顿说:“一个公司要想走得更远,只有在工艺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将时尚元素与艺术灵感大胆地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确保研发的产品简约而不简单、时尚而不失传统,款款精致,件件独特,使西藏氆氇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当地服饰市场。我们还将对农户的编织机进行改造,织出更加丰富的氆氇图案,满足高端旅游人群的需求。”

章彩国:藏地石头成就非常人生

endprint

古巷幽幽,令人回味。在八廓街的小巷里穿梭,总会发现这里一些精彩的故事。漫步八廓街,很想找点有“特色”的东西。蓦然回首,大昭寺正门对面的“非常石头手工坊”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家非常石头手工坊的老板叫章彩国,1975年生于福建厦门,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率性的他喜欢自然,爱好旅游。印度、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克什米尔……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自学和研究了地质学、矿物学、结晶学,在斯里兰卡、老挝、克什米尔等地挖过矿。

章彩国夫妇第一次进藏是2008年3月18日,西藏壮美的山川、绿如翡翠的湖泊、一望无际的草原、碧蓝如洗的天空、如梦如幻的白云都让他们为之沉醉。于是,此后的每一年,他们都要抽出时间来一次西藏。

一次偶然的相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结下与拉萨和西藏石头的非常缘分。“那是2010年6月的一个傍晚,夕阳下,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我和妻子在北京东路散步时,偶然地看到了一位老朋友——2008年曾与我们同行去尼泊尔游玩的一个女孩,当时她在那边摆地摊,出售旅途中搜集的东西。”章彩国说。此次相逢,似是冥冥中的注定,也让他和妻子决定抛下令人艳羡的工作,在拉萨过起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

章彩国夫妇俩在八廓街摆起了小摊,做起了石头生意。拉萨的旅游淡季,他们到西藏各地寻找石头,旺季再回到拉萨,将这些石头打磨切割,再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进行编织,加进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为这些“宝贝”精心装饰,一针一线为它们缝织“嫁衣”,再为他们找“婆家”。这些极具个性化的石头,特别受到游客的喜欢。

在八廓街售卖石头的经历,也让章彩国夫妇对西藏石头有了更深理解。拉萨人创造的服饰文化灿烂而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在章彩国夫妇看来,首饰的概念在汉文化中一般是作为人体和服装的“点缀”,而在藏文化中,尤其对拉萨女性而言,可谓“浑身披挂”,各类首饰与其挂件遍布全身,所穿戴披挂的不仅是服装饰件,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显示的不仅是美,而且象征着豪华与富有。你知道藏族男子为什么特别喜爱松石吗?松赞时期,藏族人从波斯、突厥进口的珠宝中就有大量绿松石,而人们认定,男人戴松石耳环会受到男神的庇护。西藏的每块玉石、翡翠,都是经过千年洗涮、万年锤炼,极富个性色彩,对外来游客更有收藏价值。

短短的几年,章彩国夫妇跑了西藏很多产玉石的地方,收集到了丁青的象牙玉、朗县的墨玉、阿里的紫云石等。丁青的象牙玉产于丁青县的丁青镇、色扎乡境内,色彩纯正无瑕,玉质微透明,朴实中透着高洁,是雕刻的上等佳材。象牙玉国内稀少,有人用“千年象牙难成玉,万年凝脂生玉牙”的词来形容。松赞干布7世纪佩戴的象牙玉,如今仍供奉在布达拉宫内。

2013年,章彩国夫妇在大昭寺广场西北开了一家别具特色的小店,名曰“非常石头手工坊”,不足5平方米的小店内,琳琅满目地挂着他们精心创作的石头饰品,还有吸引人眼球的照片。2015年5月,他们的第二家石头商店在充满民族风情的八廓街落户。

章彩国夫妇从摆地摊到小摊位,从小摊位再到商场的柜台,再到如今的小店铺,一切随缘自在,随性而为。可真正将石头做成一件首饰品,是个艺术活儿,章彩国夫妇总是在旅途中发现有价值的石头。章彩国随手拿起一个项链介绍,这颗滴坠绿松石,他将其编制成为一个“宝瓶”状,寓意为“保平安”。精美的石头在章彩国手中,仿佛也有了自己的生命。他拿出一块红玛瑙石,中间有个黑点,在一般人看来,这块石头不是很纯净,可正是这个缺陷,起到了红中一点绿的点缀效果,再外装饰蝙蝠一样的图案,这件饰品立即身价大增。章彩国说:“石头不会言语,却能温暖人心,我们会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和含义,在装饰过程中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藏族传统首饰有绿松石、红珊瑚、天珠、蜜蜡,再结合欧美人喜欢绿叶等自然元素,就能做出既有民族风格,又崇尚自然的时尚首饰品。谈起西藏玉石饰品的创新,章彩国介绍起他的一件件创新作品,这个红宝石配以图案有点闭目养神打坐的样子,编成蜥子圖案的蓝宝石戴上去给人一种既酷又时尚的冰美人感觉……正是这些不同于常人的创意饰品,受到了外国游客、骑行客、背包客、大学教师等的喜爱。

章彩国是一位诗人,摆在店里的很多有个性化的首饰品,就来源于国内外不同人的设计理念和他对藏文化的独特感悟。他去过很多国家,见过不少有个性化首饰品的设计者。他们夫妇在老挝时,见到一位澳大利亚朋友摆首饰地摊,从他身上获得了很多灵感,改变着他对首饰品的设计理念。他拿出一件叫“紫水晶原石”的首饰品,用红绳将玉石串起来,没有任何的打磨抛光,佩戴到颈上就是一件不错的项链,他当即吟诗一首:我无须包装/隐去原本的天真浪漫/愿我紫色的身躯/像一朵紫色的玫瑰/尽管浑身是刺/让你遍体鳞伤/懵懵懂懂/苦涩的爱情/或许唯你会懂得。

西藏自治区手工艺品的设计创新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文博会上,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境外代表团和国内23个省市组团参展参会,西藏自治区以“文创西藏”为主题,参展文化企业达13家,产品种类有300多种,藏香、唐卡,散发着高原的独特气息,创意披肩、服饰,展示了西藏文创产业开拓区外市场的美好前景,在短短3天内,接待世界各地参观者过万人,产品销售突破420万元,其中,多家企业收到了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的邀约,探索出了文创产品走出区门,走向世界的路径。endprint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皮具拉萨
拉萨舰,入列
1923手工皮具:轻主义,奢生活
皮具制造业经营管理与品质控制的思考
拉萨姑娘美
浅谈定制类皮具礼品的设计要素及定制模式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为家增添一处hea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