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们”
2018-01-31方程
摘 要:《包法利夫人》中通过三位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勾勒出几类女性的悲剧,而这种悲剧绝非特例,在文学及现实世界,都有这三种典型悲剧女性形象。本文立足对包法利夫人们人物形象及悲剧分析,提出对女性如何获得自尊与地位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女性悲剧;爱玛;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方程,1994年10月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一、三代包法利夫人
(一)爱玛:狂飙突进式
1.多重悲剧
爱玛的悲剧是多方面的。
她渴望着贵族式的、幻梦般的生活,但夏尔并不能给她足够的激情浪漫,她的爱情幻梦最终在无情抛弃之下,成为一潭死水。
除了爱情追求,爱玛也不乏事业心,她希望夏尔能够发奋图强、扬名立万,让包法利这姓氏流芳百世。渴望摆脱平庸地位、赢得众人艳羡的爱玛,并没找到自身独立人格,注定只能悲剧收场。独立思想的不完全、不彻底性,也是她悲剧的最大成因。
此外,母親的早逝使爱玛严重缺失家庭亲情,书中从未正面描述爱玛对女儿的关爱。也许她认识到在当时,女性注定是被主宰的一方,她更多地替女儿感到悲哀。
作为一个生活在平庸小镇上的奇女子,友情的空白让她更孤苦。身边的邻居无法与她进行交流,又无法接触到高阶层的夫人,以至于连可倾诉的朋友都没有。爱玛只能越发沉溺于幻想世界,越发远离社会现实。
2.狂飙突进型女性
爱玛一般勇于追求却以悲剧收场的女性形象并不少见,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寒夜》中的曾树生……这一类为现状所困扰的激进型女性不管在爱情上,还是事业,渴望自由却没有自由,努力追求却事与愿违。这类女性既有魄力也有野心,最终由于自身的软弱或外力的强大,要么消亡,要么俯首。
然而这一类女性还是依赖着男性,空有一腔热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独立人格尚未苏醒。
(二)夏尔之母:移情寄托式
1.寄托式悲剧
从书中可得知夏尔之母曾也是对爱情充满希望,渴望幸福的女性。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她拥有品性极差的丈夫;她不得不收起矜持与自尊独自撑起整个家。她一辈子生活在庸俗的小圈子,负担不起什么高贵的浪漫。
朽坏的生活环境、不幸的婚姻最终让她放弃曾经的幻梦,她将自己理想实现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梦想着高官厚禄,期待儿子长大成人,漂亮、聪明,有所成就。老包法利夫人最大的悲剧并不在于生活的不公,而是她将自己的儿子视为实现理想的工具,正是这样移情式的寄托剥夺了她一生的幸福快乐。
老包法利夫人每次看到爱玛,内心总是充斥着不安与不满,她仿佛看到了儿媳成就着她和她儿子都无法成就的东西,这让她不安又伤心。这样的情绪不应当简单归纳为儿媳夺走儿子的关注和爱,而是她所寄托着的儿子并没有按依她所想成名显贵,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落空了。
2.“倒三角”路线
此类“寄托型”女性最大的特征就是将自己无法触及的理想寄托于他人,无论是儿子或是丈夫,从未真正明白梦想的实现重在自身,面对外界压力没有勇气反抗,只能不断反刍曾经的幻梦,用刁钻尖酸折磨他人。
此类悲剧女性的一生,仿佛一个沙漏,不断呈“倒三角”路线延续,幸福与理想慢慢流失,只剩下空虚与悲哀。
(三)艾洛伊丝:自欺堕落式
1.痴心一片的可怜女人
诚如莫里哀所言:女人最大的心愿便是有人真心爱她。艾洛伊丝对于爱情的渴望强烈且令人窒息。深深自卑的她在当时金钱万能的社会下,重新找回了自信。艾洛伊丝用各种神经质的表现痴痴地渴求着爱情的滋润,但建立在一千二百法郎之上的婚姻,谈何温情浪漫呢?
在与其短暂的婚姻生活中,夏尔从未爱过艾洛伊丝,他没有真正地体味到幸福,艾洛伊丝越是为他好,他越是反感。在她去世之后,他给予艾洛伊丝的也只是一丝短暂的同情。
2.自欺堕落的悲剧
艾洛伊丝是勇于追求而又自甘堕落的女性,想获取爱情,却误入歧途,纯真的天性也随年华不复存在。她只是一个社会的牺牲者,在默默顺从中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她是三个女人中最痴情的,爱情是她的全部。然而她的三观皆以金钱为中心,认为只有掌握金钱,才能稳住爱情。她以井井有条的家务,严格控制的管制就是夏尔所要的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类女性并非不明白金钱和资本的罪恶,但却不愿改变,想方设法从中获利,通过不断获得资本而自欺欺人,自甘堕落。
二、结语
《包法利夫人》中没有一个真正获得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也许当时女性所能拥有的并非真正的温情关爱而是赤裸的名利交换。在这样的关系中,女性所扮演的只能是附属品的角色。内心对于自由或物质的渴望,使她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扭曲,渴望得到而又一直得不到,在绝望中走投无路。
“狂飙突进式”、“移情寄托式”、“自欺堕落式”的三类悲剧女性,她们总是为外力或内心所困扰,要么激进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最终自我毁灭;要么苟延残喘地活着,沦为时代的奴隶;要么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滑向迷失的深渊。
妇女的解放和权利普及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和进步的天然标尺。在如今大谈女性话语权的世界,仍不乏有此类包法利夫人式悲剧的发生,女性想要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存在的先决条件,也许正是她们都欠缺的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