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儒家与道家对林语堂思想的影响

2018-01-31叶雯昕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庸林语堂道家

摘 要: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学贯中西,具有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多元文化意识。林语堂先生很早就接受了西方学术理论教育,但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与道家的对林语堂思想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林语堂;中国传统学术;儒家;中庸;道家

作者简介:叶雯昕,女,江西省南昌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02

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学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著作中西兼有,为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语堂先生四十岁为自己写的对联:“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即是他最好的写照。

林语堂出生于基督教的家庭,早年留学西方国家,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这使他在思想上自然而然地带有明显的西方化倾向。但是正如他在《自传》中表明“我说过父亲是一位牧师并不表示他不是一个儒者”。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林语堂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浸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林语堂的各类著作中,都和谐地彰显了他混合着中国主流思想,儒家与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一、林语堂与儒家

林语堂与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的思想十分密切。从林语堂1932年主编的刊物名为《论语》,就能看出他很欣赏孔子。林语堂在《自传》中说认为“每一个有学问的中国人,都被期望能铭记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话,它是有学问的人会话的重要内容。”

(一)中庸

诚然,林语堂像许多中国近现代作家一样,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是有其变化和发展的,由于林语堂的教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象,早期的他往往以激进与偏向来否定中国文化。他在《给玄同的信(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愚昧)》中认为正是因为“中庸”才使得国民变得驯顺、怠惰、不思进取。他认为改变国民这样消极的一面是需要“精神之欧化”的,还为此提出六条方针。

但是当林语堂移居美国之后,也许由于环境和视角的改变,林语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改变,中晚期他对中国文化则多有肯定、欣赏之情。在《林语堂自传》的《论东西思想法不同》一章中,他很明白地相比较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认为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可以救西方重知不重道的错误。

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中,林语堂对他所理解的“中庸”作过得比较完整全面的论述,此后他在《吾国吾民》中又有专门的章节《中庸之道》来阐释中庸,基本内容还是与《中国文化之精神》一脉相承。在这篇文章中,林语堂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民族特征是执中和近人情,并且阐释了他对于他所理解的“中庸”的具体内容。在林语堂眼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其生命力,但是还需要进行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改进。

(二)近人情

林语堂非常看重以人为本,所以很注重人的情感,他认为近情就是有人情味,近情是承认人本来就有弱点,是一种谦虚,一种对于生命欲望的尊重,表现在林语堂认为顺应人的本性去生活(前提是不伤害别人的权利)并不是一种可耻的事情,反而是和谐的,是能够接受的。《生活的艺术》中几乎所有的章节都就表现了林语堂对于近情生活的构想。

林语堂自称是一个享乐式的人物,他不以为耻,并且讲述了许多关于人生享受的问题,如艺术、日常娱乐和饮食。特别是在《论近人情》中,林语堂认为“近乎戏弄的好奇”是“人类文明的勃兴”、“梦想”和“不知足”是“神圣”的、“幽默感”以及“个性”等都应该受到称赞,因为这些是符合人性的。

(三)人文主义

他还把近情和中国的人文主义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们是从现实的人生和真实的实践中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的。这种与传统思想略微不同的地方,也正是林语堂接受的西方现代人文主义的反应。

其实儒家很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林语堂也没有进行否定,而是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无论是他在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之后,还是在以反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五四新文化運动以后,他仍然认为儒家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国人。

二、林语堂与道家

传统道家思想对林语堂也有巨大的影响,他欣赏自然的美丽、崇敬生命的可贵、赞扬安静闲适的生活,这是他致力于文学的原因,也是他接受道家观念的基础。林语堂著有《老子的智慧》一书,在译注《老子》和《庄子》的同时,还评介了道家的思想。长篇小说《京华烟云》中,作为“道家的女儿”姚木兰身上就寄托着林语堂很多美好的愿望,隐含着道家对于生命达观的态度和出世的飘逸。有学者评价《京华烟云》“神游《庄子》,形滞《红楼》”,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在他的许多著作和随笔散文里都有他对于老庄思想的论述和赞扬,比如《生活的艺术》、《吾民与吾国》等。在《生活的艺术》中,庄子和道家被林语堂改变成为“生活的艺术化”,林语堂道家的学说理论,体现在他悠闲与幽默并存的生活里。他在《〈浮生六记〉英译自序》感叹道:“‘布衣菜饭,可乐终生的生活,是宇宙最美丽的东西”,这将道家的恬淡闲适的“仙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自然之道

林语堂对于道家思想是十分客观的,他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与学术流派与后来民间所谓的道教是不同的,“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干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术。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

在五四时期,林语堂接受了“人的解放”这一种说法,在他的著作中也有十分注重人的个性,但是他并没有割裂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人生境界,他也充满了主观上的赞赏和憧憬,“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道家不一定是孔教所说的“怪力乱神”,而是山川、草木皆有灵性的一种浪漫,一种飘逸,它让人拥有了一种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敬畏之心,以及那种“爱悠闲”的性情。endprint

(二)阴柔之道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如鲁迅这样以笔为刀,直面人生的态度投入文坛的作家,偏向的是“金剛怒目”式的男性阳刚之道,而如林语堂这样抽离“战场”,退隐到闲适优雅的文人生活,以“自乐”为标准的作家,则偏于女性阴柔之道。当然,林语堂也有儒家以浩然正气“入世”“救世”的一面,但他的思想显然更多偏向于超越时代,超越现实,寻求和向往心灵的愉悦。

“上善若水”,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所崇尚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心灵近乎是“女性型”的。《无所不谈》中,林语堂崇尚“真”的“赤子之心”,亦是老子柔弱美学的一部分。

林语堂的文学风格也是温婉儒雅的,他赞赏女性的美丽。《京华风云》中姚思安与姚木兰的性格就带有女性的柔弱的“水德”,这样他们才能随遇而安,在滚滚红尘中的困难与逆境中从容与随遇而安。

(三)幽默

林语堂被称为是幽默大师,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他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在道家老庄著作中,许多精妙的比喻比比皆是,林语堂认为“道家是个幽默派”,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在林语堂眼中,人生的任何事都能够看出幽默,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独抒性灵,广达自喜。他认为“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三、结语

林语堂是一个思想内涵相当复杂的人,他的胸中碰撞着西方“现代”和东方“传统”的思想,交织着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的思维。从根本上说,对于生命本质的探索是不会停止的,林语堂对于儒家和道家的思维是兼容并包的,他能够以现代化的思维去审视中国传统学术,着眼于中国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正如他所说的:“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林语堂先生就是这样自由、闲适、快乐的人,也无怪乎他能够写出了无学究气、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

参考文献:

[1]王兆胜.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M].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2005.

[2]林语堂. 中用哲学,生活的艺术[M]. 华艺出版社.

[3]林语堂. 道家的女儿[M]. 春秋社, 1946.

[4]林语堂. 悠闲生活的崇尚[J]. 青春期健康, 2015(6):80-81.

[5]林语堂. 老子的智慧[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庸林语堂道家
中庸自明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探访林语堂故里
漫画道家思想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