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1-31刁韵
刁韵
摘 要 核心素养的发布对我国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可界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例,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将其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使核心素养真正走进、融入课堂,以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计算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信息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112-03
1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以往的教学都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去实施。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转变着人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征。这样的三维目标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枷锁,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到底人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面向未来,他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我国提出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与提升,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强调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周长虹老师曾用考驾照的过程来类比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不同。他说:“很多驾驶员在‘三维目标的要求下拿到了驾照,但是‘马路杀手时有出没,随意变道抢道、不知礼让、随意开远光灯等现象见怪不怪。虽然我们普及了汽车,却缺少汽车文明,其背后欠缺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规则意识,这也是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所要弥补的缺失。”可以说,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指向、新动力。
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在我国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口号以来,对各学科课程实施和学科思想提出更高要求。专家学者包括一线教师依据该思路,积极思考如何培育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笔者比较认同的是任友群等老师的研究,他们依据核心素养框架,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具体教学内容,逐一把对应关系聚合萃取,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界定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1]。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文献及个人理解,谈谈对这四个方面的认识。
信息意识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信息意识这点是直接明确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意识”,应该是自觉产生的认知、感觉。因此,初中阶段的课程需要培养学生认识信息、认识信息社会、体悟信息所带来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能够判断某件事、物所体现的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和发布的某一过程,并能对其来源、过程、意义形成一种“油然而生”的价值判断。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和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这种思维能力就是像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能力,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关键就是通过用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帮助人类解决问题[3]。
数字化实践力 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有学者将其称作“数字土著”,这一代学生必须拥有超强的数字智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这种智慧就体现在数字化实践力上。以计算思维为出发点,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思考,主动探究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需求,设计问题解决方法,确定解决方案。而后也需要拥有这样的素养——选择最合适的数字工具和资源,形成创新性的作品或观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创造性地表达观点、创新知识、形成决策等[4]。
信息社会责任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责任担当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公民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担当。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道德规则、文明公约等是每位学生所必备的素养。
3 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
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时,由于受教学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在一节课中关注到核心素养的全部方面,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其中部分素养的培养,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下面,笔者分别就上述某一种素養,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行有借鉴作用。
信息意识培养的课堂活动 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模块,在“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学中,笔者设计“争做安全侦查员”主题活动。通过岗前培训→搜寻证据→补救行动→安全公告等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警察破案的方式,主动学习到本课所涉及的知识,培养信息意识。
在“搜寻证据”环节,学生先自主分析两位受害者的案前回忆材料,再让小组交流讨论,从而分析出可能威胁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在分析到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信息也可能无意泄露的时候,学生的信息意识油然而生。
最精心的设计在于“安全公告”环节,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小组合作书写安全公告的方式,他们更是自觉总结出很多方法。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意识已经深入内心。
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活动 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模块,在“选择结构综合练习课”教学中,笔者设计“我是小小程序员”主题活动。如表1所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三个项目开发的形式,鼓励学生用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个内容正好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表1只是本课的部分环节,在项目驱动下,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模型,然后通过设计、编写调试等,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自动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这种独特的思维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智慧模式。endprint
数字化实践力培养的课堂活动 如在电脑作品制作社团第一节课上,笔者就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主题活动——“自我介绍”,给学生30分钟时间,自主设计关于个人相关信息的一份电子作品,工具和内容不限。这样一节开放的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实践力。因为社团以初二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在小学和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很多数字化工具,学会利用工具形成创新作品、养成创造的习惯,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每位学生所选择的数字化工具不同,得到的作品也丰富多彩。30分钟后,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所展现的“自我介绍”,有的学生采用PPT制作,有的学生用PS、美图秀秀设计了名片,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个关于个人爱好的小动画,甚至有的学生通过Scratch、VB编写了小程序。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创意缺乏者,仅用Word输入了一段文字。
在学生精彩地展示过后,笔者进行总结引导,让学生发现,原来所学工具是如此有用,欣赏他人的作品也可以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的必备素养。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课堂活动 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走进网络世界”模块,在“网络改变生活”教学中,很适合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社会的责任素养。在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后,设计一个主题讨论活动,题目为“因特网是不是一个完全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空间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用网络”,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在头脑风暴中谈及网络发帖问题、网络诈骗问题,從而自觉得出应该遵循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有秩序有道德地开展信息活动,养成良好的信息社会学习、工作、生活的习惯。
4 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从上述四个教学实例中可以发现,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这四节课的课堂效果都很好,学生受益良多。当然,笔者只是针对某一素养,举例论述了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在一些课上,教师还可以综合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前提是要明确培养要素和方向,用心设计教学。
笔者根据以往教学、听课学习等经验,总结出一节优秀的、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一般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为什么学 这就要求教师能努力设置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为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学。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借助于计算思维,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去解决。而且这个主题情境最好能贯穿整节课,让各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这样的课堂逻辑思维强,知识呈现得自然而不生硬,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真正参与其中。如笔者上文提到的“争做安全侦查员”的设计,在学生查案过程中,信息意识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怎么学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是最好的方法。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组织参与、团队合作、承担责任等意识。如笔者上文提到的“我是小小程序员”的设计,从实际问题往流程图的抽象,学生先自主探究,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计算思维。
有何用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学生所学内容也许在课堂上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但是数字化实践力、信息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和思考的空间。因此,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开放性的拓展提升任务或问题,任务和问题指向于今天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什么?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问题?问题留白,这既是一种分层教学需要,更是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素养培养的需要。
5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弱化信息常识教学和技术机械重复应用,要强化引导学生用学科素养的思维全面认识和思考这个复杂的信息化社会。通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做出科学、专业的信息化判断,从而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创新与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设计出能培养学生对应相关方面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7):56-61.
[2]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M].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3]杨俊生,张润.基于计算思维的“C程序设计”案例设计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65-69,64.
[4]于颖,解月光.数字智慧:数字时代学生必备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6(3):13-19.
[5]梁健.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5,13(7):175-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