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下水作文法提升写作教学实效刍论
2018-01-31高盛妍
高盛妍
摘 要:教师要通过不同时机展示、突出功能展示及不同形式的展示,让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让学生能从各方面赏析和学习“下水作文”的闪光点,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下水作文;师生互评;展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3-0024-01
“下水作文法”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下水作文”,并不是指教师一时的心血来潮,写点佳作在学生中间卖弄文采。“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形式,借用这种教学形式,其目的和要义是指导学生写作。
一、把握展示时机
(1)在学生写作之前展示“下水作文”。展示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审题,明確写什么,找到一个点。二是引导学生构思,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作文构思的基本方向。三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某几种)方法。
(2)在学生写作之后展示“下水作文”。展示目的:一是分析学生作文中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学生写作之后,在“下水作文”中解决学生的普遍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下水作文”,意识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修改。
(3)师生同题同时写作,师生互评作文。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课后作业:为小说补写“贝尔曼画叶”的情节,不少于300字。教师在既定时间与学生完成补写作文(作文略),师生互评。
教师评学生作文,学生会欣然接受,并能当场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学生对老师的某些评论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而学生学习老师的作文,到发现老师文中的瑕疵,再到动笔修改作文,他们的写作水平就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得到了“润物无声”的提升。
二、丰富展示形式
(1)全篇展示与片段展示相结合。从谋篇布局到语言文字的应用、从开篇提出观点到中间过渡衔接再到结尾卒章显志、从思想观点到论证方式、从写作风格到写作手法等,全篇式“下水作文”会让学生纵览全局,处处关注。对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教师可以片段式细节描写为侧重点的“下水作文”,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教师“下水作文”全文展示《担当》(原文略)。一是立意:从个人到民族主题的升华;二是主题:爱国、爱民族;三是谋篇布局:处处点题,过渡自然、卒章显志;四是论证手法:引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五是写作特点:擅用长句,句子工整,有节奏感、押韵。
(2)小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由于课堂的局限性,教师很难将学生的习作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而且教师的展示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评定。所以,小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自己的习作,可在合作小组内先进行展示,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小组可以推荐优秀习作来向全班进行展示,使整个展示学习简洁凝练。如此展示,活、全、趣、动都具备了:活,灵活多变,有灵动性,不死气沉沉;全,全员参与,整体联动;趣,生动有趣,学生愿意、乐意;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三、突出展示功能
(1)在赏析教师“下水作文”(原文略)中感受。一是从语言角度欣赏。展示作用:如诗画般的语言,不仅对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的积累习惯有指向作用,而且能让学生自觉地注重语文素养。二是从思想观点上展示。展示作用:文章通过对人生现状的思考,阐释人性麻木,其中“在空调盛行的现在,我们的心是否也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在虚假的温度中麻木了”的独特观点,展现出了作者思想的深刻。这样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在品鉴教师“下水作文”中习得。作文题目:请补《桥边的老人》中“老人坐着……”处的空白部分。教师“下水作文”片段:看着身旁满是沧桑的树叶摇晃着,很像那头肥肥的白羊,曾经牵着它在牧场上散步,看着它甜美地吃草。还有那只精灵的猫,整天东奔西跑,但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准时回来,蹭着他的腿,撒娇地叫着。当然还有鸽子……唉,可惜现在什么都没了,他厌恶、憎恨这可恶的战争,将他赶上逃亡的旅途。学生心得体会:老师用第三人称进行补白,结合老人当时的处境——逃亡路上惦念家里的动物,紧扣老人的心理进行描写,突出战争的无情以及老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细致地再现了战争前动物和老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来表现反战的主题。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坚持“下水作文”,用“下水作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是激活学生写作“死水”状态的有效之举。此举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写作氛围。有了这种亲身的指导,学生们写作文时就会做到感性勃发与理性调控相结合,写出各具特色、新颖别致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曹勇军.新课程视野下的写作知识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16(01).
[2]付雨霓.“生成性模仿”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0).
[3]孙立志.议论文写作中的例证分析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