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2018-01-31郝志远
郝志远
加强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搞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求。本文就农村几天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
2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发展壮大集體经济的意义,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办法。
3落实完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
要灵活运用好农业政策,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名优规模养殖,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鼓励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四是鼓励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五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六是鼓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4搞好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
依据相关规定,开展三资代理服务,实行村级财务定期报账制度,各村必须每月25日前到乡镇“三资”代理中心报账,不得隔月报账,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但审计发现,因部分村报账员手中长期掌握大量资金,使其不需按规定期限报账也能维持日常开支,其每年报账次数仅为2—3次,报账的最长间隔时间甚至达到8个月。
5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因地、因村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认真分析每—个村的发展条件,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干能干的事,挣能挣的钱”,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每个村庄都要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思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膨胀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实现集体收入的较大增加,基本解决日常经费问题,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既强村又富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促进村级增收节支
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就很难实现富裕;所有村庄都建成城市般的水平需要巨额投入,政府、村集体、农民谁也承担不起,而且也不经济,合并村庄已是大势所趋,合并村庄给村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减少了村庄数量,压减了工资、招待、报刊等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利于人才、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村庄建设和发展。
7强化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考核奖惩
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坚持对农村财务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盘点,将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集体资金的安全,促进国家发展集体经济战略部署的顺利实施。村干部工资报酬要与村居集体可支配收入直接挂钩,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当年增长部分与对村居干部的奖励直接挂钩。
8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工作相当重要,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转,经管工作任务相对繁重,所以管理队伍必须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如果不协调,极易出现问题;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和道德素质,管理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认真负责,方可建设一支高能力的管理队伍。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负责调节农村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做好,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农村经济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152200黑龙江省绥棱县泥尔河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endprint